手机版
1 1 1

兴水之利润三农——淮安区水利局践行群众路线服务三农纪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一缕缕清泉流进千家万户,一条条河道润泽万顷农田,一个个河塘美化幸福家园,一座座农桥架起乡间彩虹……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淮安市淮安区水利局从百万农民群众的“最期盼”入手,以实践活动的新成效推进水利事业新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

  “今年全区城乡水利计划总投资4.66亿元,其中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达4.17亿元,工程项目18项,是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项目门类最多的一年。”7月28日,淮安区水利局局长陶秀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介绍。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提高水利基础设施投入,该区水利局与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今年上半年,该区就竣工了渠南灌区节水改造十期、小型水利重点县、千亿斤粮食工程等8项重点农村水利工程。

  为解决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等问题,该区开展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对已建成的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明确工程产权、管理权和使用权,颁发产权证书,建立小型水利工程管护长效机制,确保水利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引来幸福甘泉

  7月21日,骄阳炙烤着大地,白马湖地面水厂工程工地却仍是一派繁忙。工程负责人介绍,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但为了让这一改善全区18个乡镇饮水安全的民心工程早日发挥效益,他们坚持加班加点。

  从2008年开始,该区累计投资1.15亿元,在全区25个乡镇328个村居新建水厂28座,改造水厂114座,铺设各类管道1729.16公里,解决了25.85万人饮水问题,改善了72.8万人的饮水条件。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区对农村饮水安全进行全面提档升级,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投入近10亿元全面启动区域供水工程,建设日供水能力10万吨的白马湖地面水厂,建设由水厂到乡镇的一级管网240公里,由乡镇到村居的二级管网610公里,由村居到用户的三级管网13000公里,并全部安装入户,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让百万农民吃上与城市居民“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自来水。

  清了农村河道

  7月27日,茭陵乡。这里的河道水体流畅,岸绿景美……今年以来,该区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全力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扮靓“美丽乡村”。

  该区水利局副局长刘兆虎说,今年全区共投入资金3460万元,疏浚区乡河道76条,长276公里,土方423万方;实施了全区26个乡镇53个行政村的村庄河塘整治工程,完成整治村庄河塘282个,土方182万方。

  农村河道疏浚以及农村河塘的整治,带动了村容村貌的改善、农村环境的治理,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全区河道疏浚后,区域引排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据统计,工程完成后,新增灌溉面积0.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85万亩,改善排涝面积15.6万亩,发展水产养殖面积0.8万亩。

  在开展农村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整治过程中,该区水利部门与当地生态村庄、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注重对“家前屋后”的河塘进行整治,统筹做好岸坡绿化、水土保持等工作,共植树3 万多株,落实建后管护,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架起乡间彩虹

  “原来别说农车过桥,就是小孩上学过桥,大家心里都会咯噔,总感觉那桥不安全。现在你瞧,这桥多漂亮。”家住朱桥镇石塘村70多岁的徐老汉高兴地说,新桥通车那天,村里自发来了不少百姓,点起了鞭炮,“那情形就像过年一样。”

  在淮安区,像徐老汉所说的新建农桥一共有900多座。在实施农桥项目中,该区坚持“五个结合”的原则,一是结合农桥的现状;二是结合新农村发展规划;三是结合河道疏浚和沟塘整治工程;四是结合村网建设;五是结合农桥项目库资料。农桥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群众亲切地称之为“乡间彩虹”。(郭春生 周玉秀 江凤玉 朱天羽)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30日 11:35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