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庆阳市开展双联行动纪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庆阳市按照省委的决策和部署,全面落实双联行动“六大任务”和“六个结合”的要求,以扶贫攻坚和密切联系群众为重点,以创新机制载体为抓手,以深化帮联实效为目的,集中力量,瞄准目标,突破难点,双联行动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科学谋划统筹

  集聚优势资源结对子

  庆阳市共有农业人口198.34万,全市有贫困村838个,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省、市、县、乡参与到双联行动的各级单位共2507个、干部共33080名,双联工作覆盖1261个村、15个社区,5.95万贫困户,23.4万贫困人口。为了把双联这一惠民务实的行动抓实抓好,两年来,庆阳市委常委会先后十多次专题研究双联工作,每年都制定出台深化双联行动的具体意见、通知、办法,细化任务,突出重点,使双联行动始终保持了正确的方向。

  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庆阳市委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通过专题会、工作推进会、业务督查会、观摩交流会等方式,统筹研究部署全市双联行动,特别是把六大任务和六个结合的要求分解成8大类28小项,用指标引导双联单位全面落实工作任务,考核双联行动成效。

  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多次深入联系村户,了解掌握发展状况,协调帮扶资金和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省直联县牵头组长单位和市直联县(区)工作组牵头单位多次召开工作会、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议,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各县(区)、各部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创新方式,狠抓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体系。各级双联办认真履行职责,科学设置督查评估表,定期督查,跟踪问效,有力推动了双联行动。

  着眼双联工作大局,坚持瞄准目标、突出重点、集聚优势、合力攻坚,庆阳市委把重点贫困村作为双联行动的重中之重,整合资源,集中突破,实现了最强力量帮扶最弱村、最优势的资源向贫困村集中。在全省率先为市级领导、市直、县(区)直综合部门和项目主管单位,在原有联村的基础上各新增了一个贫困村,落实县委书记帮联倒数第一的村,县长帮联倒数第二的村,实现了每个省定贫困村都有县直以上单位帮联。 

  目前,共为调整后的490个省定贫困村中的239个村新增了帮联力量343个单位(人)。财政、科技、民政等32个部门根据工作职能制定出台了扶持重点贫困村发展的具体意见,使政策、项目、资金、科技等要素向重点贫困村倾斜。引进社会力量,180个非公经济组织和人士帮联152个村,其中74个非公经济组织帮联省定贫困村80个。积极争取省外力量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6家省外企业、单位和院校与庆阳市23个村实现结对帮扶。同时,积极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活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扶贫济困,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的工作格局。

  实施精准扶贫

  探索双联工作新路子

  通过开展扶贫大调研活动和对贫困村、贫困户倒排序,全面准确掌握全市贫困现状,提高双联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推动双联与扶贫攻坚的深度融合。庆阳市在综合考虑农民收入、基础条件和公共事业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省上“总数不变、动态管理”的原则,对全市1261个村采取倒排序的办法,重新确定了省定贫困村、市定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其中102个原省定贫困村由于基础改善、产业发展、收入增加等原因退出省定贫困村之列,将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条件差、群众收入低的原定86个市定贫困村和16个非贫困村纳入省定贫困村。

  按照精准扶贫的原则,帮助指导贫困村落实“五有”(有综合规划统筹、有指标体系引导、有合作组织带动、有互助资金支撑、有民主机制保障)措施;根据农户收入调查测算、“两委”综合评价识别、村民代表评议认定的办法,找准贫困户,采取“五个一”(每户一名帮联干部、一个增收产业、一笔扶贫贷款、一名技术明白人、一处安全农宅)帮扶措施,分户制定帮扶计划,逐户对接联户干部,做到贫困户双联干部全覆盖。

  为了有效破解双联工作中资金、技术、服务等难题,庆阳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双联行动扶贫攻坚深化农村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了参与式扶贫模式,组织召开村民规划大会,讨论完善村级扶贫开发奔小康规划,村民自主“票”选发展项目,自觉自愿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和村务管理,真正使群众成为发展的主体,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扶贫的事大家一起干。推行村级“两议一监督”民主议事规则,凡村级重大事务,由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

  进行村级小康指标监测,参考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设计的6个方面22项村级小康指标体系,对全市所有行政村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系统测算。推广“143”技术培训到户机制,每村一个主导产业,确定1名农民技术总负责、若干明星示范户、若干农民技术员、每户一名技术明白人4类培训对象,采取提高培训、普及培训、田间地头培训3种培训方式要求,分层次开展技术培训。建立惠农政策落实机制,推行惠农政策落实工作标准,规范工作运行程序,确保公开、公正、透明。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方式,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展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形成了“一体系四保障”(资金借贷体系,组织管理、制度建设、风险防控、监督服务)的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庆阳模式”,为4个县区、152个村、4910户农户投放贷款1.1亿元,探索了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全市有277个村推广了试点工作的新机制。

  在试点机制的推动下,庆城县与邮政储蓄银行合作,签订贷款协议3.7亿元,正宁县与农村信用社合作,协调落实贷款3100万元,全力支持产业扶贫。这种机制模式,有效解决了各级双联单位抓工作缺乏资金和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激发了农民贷款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示范引领

  提升双联工作水平

  用宣传引导,用典型引领,为双联行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庆阳市采取媒体宣传、阵地宣传、入户宣传、文艺宣传等方式,加强对双联行动的宣传,各级联村单位、联户干部深入联系村、联系户围绕惠农富农政策、农村改革等主题宣讲16.2万场次。在市内各类媒体开设理论专刊,通过刊登理论实践文章、民情日记、帮扶日记和文艺作品等,交流经验做法,传递正能量。及时挖掘和宣传在双联行动一线、帮扶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典型,涌现出了一心为民、以身殉职的环县木钵镇二合原村支书黄继龙、一家三口搞双联的省机场投资公司纪委书记袁恒涛等先进典型。

  特别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级联村单位把双联行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联系村群众作为征求意见的重点对象,把群众的诉求和意见作为整改的重要内容,把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和给群众做好贴心服务作为考量双联干部的重要尺度,组织召开村民会议1892场(次),面对面征求到群众意见1.77万条。各级联村单位结合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时制定驻村工作计划,全面落实驻村工作制度,组织干部分期分批轮流蹲点开展工作。

  为了探索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庆阳市进一步创新双联干部驻村工作制度,使双联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的重心下移、服务下沉,变干部“走读”为“常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省市县乡2500多个帮联单位、3.3万名双联干部轮流驻村,协调落实各类项目近2万个,帮办实事16万件,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85万件,真正做到了联系群众心贴心、帮助群众实打实。各级帮联单位和双联干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全面介入帮联村重大社会事务管理,帮助村上矛盾纠纷调处能力小组履行职责,主动配合排查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群体利益冲突、重点信访问题共计1.6万件,有效解决了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权益保障、诉求表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靠实工作责任

  确保贫困群众得实惠

  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实践,庆阳市大部分贫困村的基础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增收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双联行动成效初显。

  按照“八个全覆盖”“五件实事”的标准要求,庆阳市积极争取实施水、电、路、田、气、房等民生工程项目,一些群众期盼多年的基础设施项目在双联行动中得到逐步落实,一批群众最关注、最急需、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双联行动中,全市累计新建农村公路314条1331公里,建成标准化村文化室486个、卫生室246个,建成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社562个,改造农村危房1.92万户,解决安全饮水问题22.3万人,整修梯田45万亩。经过各级联村单位的大力帮扶,全市有89个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最大、最快的村。

  坚持把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双联行动的核心,紧紧围绕“培育产业增收年”活动,组织实施“266”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苹果、草畜、苗林、瓜菜等产业,着力增加群众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全市累计为贫困村新栽苹果9.2万亩,发展苗林产业58万亩,发展规模养殖户2300户,设施种植瓜菜8.6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64个,流转土地9.2万亩,培训农民农业适用技术48.9万人次。全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93.49万人下降到60.57万人,减贫32.92万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普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

  贫困村的公益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批群众关注的上学、就医和社保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得到解决。全市累计投资574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94个;建设留守流动儿童之家138所,签订《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书》2.95万份、组建“爱心妈妈”等志愿者队伍377支4340人、开展各类关爱活动677场(次);落实捐款191.48万元,为19148名0-3岁儿童免费发放营养包。

  结合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和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推进联村单位党组织与联系村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农村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累计整顿转化后进村班子346个,新选配525名“能人”担任村干部,选派236名机关优秀年轻党员干部任后进村和贫困村“第一书记”,新建、维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21个,培训村干部2600多名。同时,双联行动的开展,不仅成为服务群众的“直通车”,也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大课堂”和提升能力素质的“助推器”。各单位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帮联干部的服务基层、服务“三农”和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意识明显增强。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1日 10:06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