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江西广丰:走实群众路线让“村民理事会”在农村清洁工程中唱“主角”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丰县积极开展以“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为目标的“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整治行动,把“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列入教育实践活动的“10+1”专项整治之一。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该县始终把工作推进的根本落脚点放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上,走实群众路线,引导广大群众在投身“美丽家园,清洁乡村”行动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村民理事会,进而形成了广大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主投入”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让政府在农村清洁工程中由“主角”转为“配角”

  党员干部带头,做给群众看。 该县乡镇(街道)、村(居)两级干部对不理解、不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群众,摒弃说教式的工作思维,而是亲力亲为,先帮助示范村全面清理积存垃圾、卫生死角以及村庄周边的白色污染,再请村民来实地参观、感受清理后的环境现状,和过去情况进行比较,让群众来评议环境卫生“要不要搞、由谁来搞?”。如,该县五都镇六都村西仓自然村是远近闻名的粉皮加工村,但同时也是远近有名的“脏、乱”村。镇村两级干部集中力量对西仓自然村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经过整治,村内环境卫生变好了,全村整体形象也好了。从此,全村人环境卫生观念发生根本改变,许多人都说:“现在外边来个亲戚朋友、来个客商,看到村里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脸上也有光彩,生意也好做多了。这样花钱不多,见效又快又好的事,大家都要支持做、参与做。”看到群众的变化,乡村干部又趁热打铁,引导村民选举产生了环境卫生管理理事会,制订了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完善了村庄保洁筹资办法,全村仅用两天时间就自愿筹集保洁资金4000余元。洋口镇蔡村村樟坞自然村20名理事会成员,分两个志愿活动小组,每个星期组织一次清理公共场所卫生的义务劳动,在群众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打造示范样板,领着群众学。 为发挥示范效应,该县坚持树立先进榜样与曝光不良行为相结合。一方面对具有面上示范作用的村庄和农户,及时总结宣传他们的事迹,组织村(居)干部、群众代表、理事会成员去看、去学,触动每一位参观者的神经,激发他们“自己动手,清洁家园”的信心和决心。该县壶峤镇郑村村西山自然村理事会成员和群众代表到兄弟乡镇—桐畈镇参观学习后,搞好当地卫生的积极性高涨,组织群众利用三天时间,就对村庄内外、农户房前屋后卫生进行了彻底清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全村44户农户共收取保洁费4400元,还聘用了1名保洁员开展长效保洁。另一方面,对那些环境卫生意识特别差的农户,村干部开展“一对一”的帮教活动,带着他们转变观念,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好习惯。如,该县桐畈镇大洲林场原有一农户,平常家里十天半月也不打扫卫生,屋里屋外都很脏,村支书上户做工作,他反而说脏不脏是他自家的事,用不着村里管。对此,村支书不是搞行政命令,更不是放弃不管,而是带领村干部到他家一声不吭帮着搞卫生,接续搞了三次以后,终于用真情感动这户人家,家人表示,今后的卫生自己搞,保洁费要主动缴纳。

  以点带面推动,激励群众干。农村环境整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点上可以靠干部去带动,面上更要靠群众去实施,因此,“以点带面、以优促差”,带着群众学,取得“点面一体、遍地开花”的成效,是该县环境卫生整治的又一大特色。一是尊重群众的创新做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乡村干部下到自然村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党员干部会议,不光传达上级的要求,更把会议开成“诸葛亮会”,对工作怎样干、谁来干?遇到难缠人、难缠事用什么办法处理等,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思广益,形成共识,从根本上消除以前的“村里出钱、干部干活、群众不理、牢骚满腹”的现象,最终找到垃圾处理、卫生管理的好办法。该镇五都镇杉溪当地有近900户农户,卫生一直是老大难问题,群众对卫生问题反映最为强烈。镇村两级因势利导,召开群众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在理事会带领下,开展了全民参与的“自己动手,清洁家园” 行动,仅三天就收齐了在家农户保洁费共61200元,聘用了4名保洁员,制定了长效保洁机制。二是以奖励调动干群的主动性。坚持以乡镇(街道)、行政村为单位,开展卫生村、卫生自然村评选活动,激发了村组干部和群众积极性。全县基本形成了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大张旗鼓搞动员、理直气壮抓工作,农民群众自己动手、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开展长效保洁,交给群众管。一是成立村民理事会。各地以自然村为单位,通过群众大会选举产生村民理事会,由理事会承担环境卫生整治职责,让政府由“主角”转为“配角”。到7月底,全县共成立村民理事会986个,聘任保洁员1720名,1197个自然村开展长效保洁,占全县1660个自然村总数的72.1%,覆盖人口数58.7万,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83%。二是群众自愿筹资长效投入。该县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乡村两级通过村民理事会“一事一议”的形式,积极稳妥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试点,对农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所辖企业等,实行垃圾清扫、清运处理有偿服务,建立群众自愿筹资与社会捐赠相结合的长效投入机制,保证了农村环卫工作的经费来源。如该县桐畈镇下辖11个村居,就成立村民理事会53个,通过“一事一议”收取农户保洁费64.8万元;今年以来,全县理事会筹资980.8万元,其中家乡热心人士捐资368.4万元。三是落实农户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各村将“门前三包”写入村民规民约,由村民理事会和农户签订责任状,引导群众自我引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四是健全互学互比的激励机制。将一家一户环境卫生整治状况与评选“文明卫生示范户”、“十星级卫生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由村民理事会和党员、群众代表、保洁员组成评议小组,每季度对农户屋内和门前的卫生进行评比,并将评比结果予以公示,对“卫生户”给予物质奖励。五是建立“村民理事会—村民—保洁员”三个角色循环监督机制。首先是村民监督理事会管理,看理事会在保洁员配备上是不是把好了关,有没有挑选责任心强的人从事这项工作,评比工作是不是公正、到位,保洁费有没有挪用,是不是做到定期公开收支情况等等。其次是理事会监督保洁员的履职。看对农户的垃圾是不是及时清运,公共场所清扫是否到位,所有垃圾是不是定点堆放;再是是保洁员监督农户的自律。看村民是否履行“门前三包”之责。该县桐畈镇大洲自然村还把监督与奖励结合起来,对保洁员的监督由理事会投票表决,理事会共10个成员,对得票在理事会成员半数以下的保洁员予以辞退,全票通过的奖励2000元,每少一票减200元。这种理事会、保洁员和村民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约束机制,让乡村干部从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了,达到了既省钱、省力、高效,又确保农村清洁工程长效机制落实的目的。(祝增喜 徐忱佳)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1日 15:2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