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吹不倒的党旗 压不垮的堡垒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台风来袭的危险关头,在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海南省各级党员干部爱民为民、敢于担当,成为群众的挡风墙、主心骨,生动体现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吹不倒的党旗 压不垮的堡垒

  7月23日,海口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干部正在协助永卫居委会渔民,将渔船下放大海准备恢复作业。记者 古月 摄

  海口市演丰镇北港岛,这个400多年前于琼北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村落,在超强台风“威马逊”来袭时,再次书写奇迹——一个个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带领村民凝结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全岛水淹、树倒、房塌,岛上1140名村民一个不少!

  北港岛上党旗不倒。在全省各受灾地区,党旗同样经受住疾风骤雨的洗礼,傲然挺立。

  灾害就是考题。面对突如其来的超强台风,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心系群众、敢于担当、无私奉献,自觉把抗风救灾第一线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主战场,经受住了生与死、公与私、得与失的考验,成为群众身边压不垮的战斗堡垒,生动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也充分体现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

  未雨绸缪 靠前指挥

  危难面前显担当

  橙色预警,黄色预警,红色预警!15级、16级、17级!

  7月中旬,随着台风“威马逊”逐渐逼近,步步升级,按照中央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省各相关市县提前部署各项防御工作,靠前指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深入一线,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尽最大努力避免群众生命财产遭受更大损失。

  在海口,在市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带动下,市直各部门、区领导班子和区直各部门主要领导主动深入包点街道、乡镇,指导开展抗风抢险工作。各街镇主要领导带头深入村、社区,现场指挥开展防风救灾工作。秀英区西秀镇委书记李可业,在台风吹得人都无法站立的情况下,用一根缆绳拴住自己在海边阻拦渔民上船。

  在文昌,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在台风登陆前一天分别驻点到全市各联系镇,做到24小时值班,并通过手机短信、流动宣传车、电视每半小时一次播报等方式,向群众传达台风消息和防风措施。

  在澄迈,全县启动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组织20个督查组奔赴全县11个镇,发放86部防水手机,确保指挥畅通和信息及时传送;在昌江,全县93个县直机关、企事业包点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领本单位干部进驻联系点村帮助、指导村干部、群众开展防风工作……

  7月18日上午10时半,距预报的台风登陆时间还有5小时。一场与台风赛跑,惊心动魄的生死大转移在文昌展开。

  在省委书记罗保铭下达立即转移翁田镇周边25公里范围内所有瓦房、危房内群众的命令后,文昌市、镇、村三级党员干部紧急行动。一收到紧急转移群众的短信通知,正在各个乡镇抗灾的2000多名各级干部不畏风险、迎风冒雨,在短短的3个多小时内将18万名群众安全转移,避免了大面积房屋倒塌造成的巨大伤亡,把伤及人民群众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我们的命是党员干部保住的。台风登陆前,我们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房子,要不是他们顶着大风连劝带‘骂’转移大家,我现在就没法在这里跟你说话了!”文昌翁田镇明月村委会加丁村村民林燕,回忆起十几天前那场大灾仍然心有余悸——就在被转移到附近的安全地带不久,她目睹了自家以及村里其他瓦房,一间间轰然倒塌。

  恪尽职守 不畏艰险

  舍生忘死抗风救灾

  “是共产党员的,全部站出来!”这句话,成为那个风雨交加、惊恐无助的台风之夜,北港老百姓心中最温暖的灯火。

  7月18日,留守岛上的演丰镇和北港村党员干部,冒着生命危险,在没过胸部的海水中搜寻村民,一一将他们转移到防洪楼躲避风雨,最终确保全村1140人安全渡过这场劫难。

  第二天,几近精疲力竭的北港村党支书蒋侯吉回到家,心一阵刺痛——窗户、家具在洪水中被冲走不见,倾注半生心血的渔船和渔排也毁于一旦。妻子呆坐门前呜咽,见了他便一把抓住,嚎啕大哭,“你连家都不要了,还回来干啥!”蒋侯吉无言以对,想起北港村里的满目疮痍,只抹了把泪狠心又撇下妻子走了。

  蒋侯吉的妻子并不知道,她已是十分“幸运”。因为有的女人,再也等不回那个“连家都不要了”的丈夫。

  7月17日,昌江总工会干部郭起森、林维勇、李仁坚三人冒雨进驻联系点村——乌烈镇白石村。两天内,他们走村串户,帮助108户群众加固房屋,转移并安置危房户、五保户、低保户群众105人。

  “什么时候回来?”台风登陆当晚7时许,郭起森的妻子终于拨通了丈夫的电话。“忙完了就回去,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简短的回答后,电话便被挂断了。她至今还不能接受这个事实——这竟是她与丈夫的最后一次对话。

  夜间11时许,风雨如同在暗夜中咆哮的猛兽。郭起森等三人发现,由于时间紧急,被转移群众饮用水和必备生活用品不足,必须连夜赶回县城补充物资。没有一丝犹豫,顶着狂风,他们毅然驱车前往县城。行至半路,车辆被漫过路面的湍急洪水冲走。经全力抢救,李仁坚被救起,而郭起森、林维勇不幸遇难,因公殉职。

  “他们没了,我就像自己的孩子没了一样难过。”7月19日,郭起森出殡,80多岁的全国劳模符芝凤由子女搀扶着,抹着眼泪,颤颤巍巍地来送他。绵延近两公里的送殡队伍,流淌着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浓浓深情。

  在这些英雄的身后,还有无数党员干部在公与私、安与危、忠与孝、小家与大家面前,选择了为民、为公,以救灾为重,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重。

  疾风知劲草。大灾面前,我省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视灾情为命令,视灾区为战场,无一人临阵脱逃。他们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迸发出来的精神和力量转化为带领群众抗风救灾的强大动力,切实转变作风,与群众心连心、同患难,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在抗洪救灾的最前沿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挡风墙,经受住了狂风暴雨的洗礼和检验。

  急民所急 拼搏实干

  排除万难恢复生产生活

  7月19日,台风过后,天刚蒙蒙亮。临高县皇桐镇潭楼村党支部书记吴国建怔怔地望着被风雨撕裂的房屋和树木,心如刀割。

  他大手一挥,“党员干部跟我走!”话音未落,十几名党员齐刷刷地站了出来。斧头、锯子、扫帚、菜刀,能用作工具的家伙都被带上了,砍树枝、清路障,一路前行。

  没人知道,吴国建自家套种在胶林的7亩香蕉已经全部倒伏绝收,年迈的母亲在风雨之夜冠心病骤然加重,因没来得及送医而离开了人世。而这一切,他还来不及回家看上一眼。

  也就在这一天,临高县各级党员干部全部深入灾区一线,为灾区群众发放生活物资,积极推进涉灾保险理赔,同时督促交通、供电等部门抢修恢复水毁道路、供电线路……灾后27小时,临高县全县通路;灾后28小时,临高县城全城通电。

  振奋人心的消息不断传来——因事先准备了发电机组,灾后抢修及时,定安县城在此次风灾中仅停水2小时,35小时后,电力供应也全部恢复正常;台风过后的第一天晚上,澄迈县所有主干道恢复通车,所有农村公路通行,第三天,11个镇基本恢复通水通电,第四天,867个村庄实现“五通”(水、电、路、通讯和燃气),基本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电力、通讯等部门连夜奋战,昼夜抢修,南方电网和海南分公司不计成本、不讲条件、不惜代价恢复供电,把用户小区配电设备纳入公司抢修复电重点。截至7月27日,海口主城区已全面恢复电力供应……

  越是大灾面前,党员干部越是主心骨、领头羊。在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投身抗风救灾工作的同时,我省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也把党员干部在抗风救灾这一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的表现作为考察和识别好干部的重要依据,把抗风救灾工作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一次大检验。

  灾后百废待兴,牵挂着百姓的冷暖,一些党员干部倒在了重建工作的岗位——海南东昌农场综治办副主任梁统安在明知自己心脏病未愈的情况下连日奋战在救灾一线,突发心肌梗塞不幸辞世;海南电网公司总法律顾问温和连续指挥东山供电所电力设施抢修多日,劳累过度引发心脏病殉职……

  爱民为民,舍生忘死,这一切,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省委组织部日前下派工作组前往受灾最为严重的7个市县对关键时刻的干部作风进行摸底调研。当调研组成员走进乡镇、农村时,总有群众热情地握住他们的手,表达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最真诚的感谢。

  正如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北港岛调研灾后重建工作时所说,“群众发自内心的热情,其实是对抗风救灾中各级党员干部最好的褒奖。”

  看如今,风雨远去,琼岛重现一片勃勃生机。各地家园重建和生产恢复工作都在有序推进,在这片“插根扁担都能活”的丰沃热土之上,又处处泛起了新绿。而那面高高飘扬的党旗,依然是万绿丛中最美的鲜红。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4日 19:01 来源:海南日报 编辑:路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