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积极探索民族地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路径

宁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郑震 李喆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程度和践行力度如何,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也关系到民族地区能否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使党的群众路线在民族地区充分而有效地发挥作用,实现党的建设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群众路线的有效践行奠定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任务,采取国家帮扶、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因此,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的关键在于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才能坚定各族群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党才能得到各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一要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载体。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倾斜的机遇,利用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各项扶持政策,建设一批能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性项目、公益性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二要把推进产业化作为重要内容。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打造优势品牌;三要把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重要措施。民族地区城镇化程度低,对经济的拉动辐射作用不明显,这就需要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吸引更多农民和民营企业向城市集聚;四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方面。民族地区自然遗存众多,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内涵。应树立发展旅游业就是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观念,充分挖掘特色资源,积极开发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精心打造旅游品牌。

  尊重民族差异,整合利益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群众路线的有效践行创造社会条件

  当前,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较为复杂,涉及民族因素的事件易发高发,社会治理难度加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一要进一步调动各族群众参与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宣讲民族友爱、互帮互助的故事,多做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工作。改变仅靠党和政府做民族工作的单一格局,走民族工作社会化的路子,调动各方面力量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使维护民族团结成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二要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入手,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特别要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好各族群众的民生问题,多做一些受群众欢迎、使群众满意,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三要正确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讲原则、讲法治、讲政策、讲策略,严格区分矛盾性质,严密防范各种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发生,依法及时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因素的案件和事件。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民族地区党的执政根基,为群众路线的有效践行提供坚强保证

  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分布广泛,同人民群众联系密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战斗堡垒,有着巨大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同时要看到,民族地区的矛盾和问题大多发生在基层,基层组织对各族群众的利益需求最了解、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最直接。因此,要探索和实践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作用。一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在按地域和单位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加大各类功能型党组织的组建力度。在农村牧区,要重点把功能型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在城市社区,要重点把功能型党组织建在党员群众的兴趣爱好上。在企业,要重点把功能型党组织建在工程项目、科技攻关等工作任务上;二要改进和创新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建立健全倾听社会呼声工作机制,发挥好群众来信、行风热线、网络信息等反映社情民意的作用,确保党组织能及时听到群众的呼声;三要增强服务意识,突出服务功能。着眼于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做到服务内容由单一的物质性服务向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相结合转变,服务性质由纯粹的扶贫帮困、排忧解难向为各族群众实现自我价值、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转变。

  提高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为群众路线的有效践行激发主体活力

  践行群众路线,要靠广大党员干部。党员干部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主体。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践行群众路线的成效。这就要求民族地区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在民族地区,除了具备一般性、普遍性的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外,要特别注重提高四种能力。一是风险防控能力。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既看要不要干、又看能不能干,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二是矛盾调解能力。针对各族群众当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要进行经常性的分析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见微知著、及时化解,努力把社会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套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实现对矛盾纠纷的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和限期办理。三是应急处变能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元化的民族成分结构、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等因素,民族地区成为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高发区和易发区。应提高应急处变的本领,加快建立健全集中疏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发现得早、处置得快、控制得住、解决得好。四是善于运用宗教政策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在一些民族地区,群众的思想意识往往与宗教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做好这些地区的群众工作政策性、敏感性很强。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宗教政策,将宗教政策的规定和宗教社会现象与群众思想意识行为结合起来,让信教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党的宗教政策。

  利用民族资源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为群众路线的有效践行营造浓郁氛围

  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资源。应探索利用民族资源推动群众工作的方法,不断创新群众工作。一是利用民俗活动。民族地区各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应结合各民族地区开展的民俗活动,把群众工作融入其中,用各族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民俗活动进行党的理论政策宣传,让群众在健康的娱乐活动中接受教育。二是充分发挥民族干部的作用。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各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民族干部具有语言通、情况熟、与当地群众感情深厚的特点和优势,做起工作来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利用民族语言。目前民族地区不少群众仍在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针对这种情况,在民族地区创新群众工作,就必须要重视使用民族语言,这样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听得懂,党的政策措施才会落到实处。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9日 07:22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