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危难时 紧张有序大营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云南鲁甸精确指挥科学救灾实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8月9日,武警水电部队经过数十次爆破开挖,终于炸出一条通往堰塞体的道路,大型机械设备从此可以登顶堰塞体实施作业。吴华 摄

  救援!救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6.5级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万余官兵闻令而动,火速赶赴灾区,在地震废墟上展开了一次与死神赛跑、与时间竞争的大搜寻、大营救。

  三军将士昼夜兼程,向灾区紧急集结——子弟兵早到一分钟,灾区群众就多一分希望

  鲁甸地震,灾区告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当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

  三军将士迅速向灾区集结。

  震后5分钟,龙头山镇武装部部长迅速召集附近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到村子里查看灾情、疏散群众,了解人员伤亡情况。

  震后45分钟,鲁甸县人武部部长刘加良、政委张佑国带领110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赶到震中抢救群众。

  与此同时,第14集团军某工兵团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从驻训地携带专业设备向震中奔袭。该集团军某旅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116人也接到命令,从昆明紧急出发。

  第13集团军某陆航旅6架直升机分别从云南和四川紧急起飞,急赴重灾区开辟空中生命救援通道。随后,该集团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救援部队千里机动,向灾区挺进。

  “我们早到一分钟,灾区群众就多一分希望!”昭通军分区、昆明警备区、云南某预备役师、曲靖军分区迅速抽调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共1700余人,连夜分别从昆明、玉溪、曲靖、昭通等地奔赴灾区抢险,全部于地震发生当晚抵达灾区。

  8月3日下午,正在某训练基地驻训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野战医疗所紧急集结。19时许,第一批25名医疗队员携带急救器材先行出发,成为第一支到达灾区的外地救援力量。

  震后18小时,4000余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到达灾区。按照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统一部署,救灾官兵放下行囊,兵分多路,挺进灾区,千方百计进村入户。

  震后24小时,救灾兵力覆盖所有重灾乡镇。废墟上,瓦砾下,上万平方公里的灾区里,救援官兵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竞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大营救。

  抓住一线希望,不放弃一点可能——拉网式搜救,不落一村一户

  “快来,这里有人被埋在下面!”云南某预备役师应急救援大队参谋尹路,突然发现有人被埋在断裂的预制板中间,马上呼唤战友前来协助救援。几名官兵迅速扛着顶撑、破拆工具等专业器材向尹路靠拢,师长余阳迅速赶来。

  “先用挖掘机把前面的砖块刨开,顶撑、破拆组展开作业,担架小组和医疗小组做好准备!”余阳果断下令。很快,伤情严重的李芮英大妈被营救出来。

  “我儿子杨国荣还在下面!”官兵们喘息未定,又继续展开搜寻,迅速破拆,很快将杨国荣营救出来。

  救人!救人!

  有一线希望,就付出百倍努力;有一点可能,就不惜一切代价。8月5日晚,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再次向救灾部队官兵发出“争分夺秒、拼命抢命”的动员令。3个责任区的总指挥当场签下军令状,成都军区、武警云南省总队、第二炮兵某基地等救援部队立即行动。

  云南省军区派出2000余名官兵,深入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社区、二塘村、光明村、营盘村等8个自然村,深入村村户户,逐个登记核查。第14集团军官兵深入所在责任区,挨家挨户搜救。第二炮兵某部官兵携带20台工程机械装备凌晨4点出发,边打通道路,边向偏远村寨挺进。

  “快!快!这里还有人活着!”8月5日下午,龙头山镇八宝村萝卜地社区。某野战输油管线大队大队长张玉虎得知村里坍塌房内还埋有幸存者,立即带领官兵赶赴现场搜救。战士马炳昆爬进坍塌的房子,呼喊到第三声时,废墟深处传来微弱的声音。官兵们根据声音判定位置,凿开一个圆洞,随后小心地刨土、挖掘,一层一层向下搜救。

  锯木梁、抬层板、刨渣土,18时许,在官兵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这位被埋50个小时、名叫熊正芬的88岁老人,终于被解救出来,创造了高龄老人被埋后成功生还的奇迹。

  截至8月9日17时,救援部队累计解救受困群众309人,挖掘搬运遗体318具,转移安置群众16600余人。

  空中开辟生命通道,地面接力护送——科学调配兵力,空地立体营救

  就近用兵,重点用兵;多路开进,立体挺进。

  空中,神鹰开辟生命通道。

  “4名重伤儿童正在等待着我们,一定要降下去!”第13集团军某陆航旅2架直升机在空中盘旋许久,最终在陌生的空域、地域安全降落。直升机停稳后,机上医务人员携担架迅速跳下,将4名儿童一起送上直升机。

  孰料,返回途中,雨越下越大,灾区上空出现了紊乱气流,能见度极低。旅参谋长李金武稳稳地握住操纵杆,驾驭直升机艰难穿行。经过半个小时飞行,安全抵达昭通市区。

  起飞!降落!神鹰穿云破雾,来回穿梭。截至8月9日17时,参与救灾的直升机累计飞行529架次172.5小时,空运人员1140人(含伤员183人)、物资200吨。

  陆地,铁肩扛出生命通道。

  8月5日一大早,第14集团军某旅二营机枪连17名官兵挺进大山深处的银屏村搜救,发现有两名妇女和一名婴儿身受重伤、生命垂危,急需转移到山下救治。

  砍竹竿、铺被褥、捆绑加固……9时许,两副简易担架制作完毕。带队的副连长任远扬下达“死命令”:“只要还有一口气,咱们就要拼命跑!”

  奔袭,奔袭!13时10分,官兵们终于将3名重伤员成功送到龙头山镇。目睹直升机载着3名重伤员飞向远方,17名官兵紧紧拥抱在一起。4小时奔袭18公里山路,他们用脚板创造了一次生命救援奇迹。

  水上,工兵千里驰援搭建“生命方舟”。

  山体垮塌导致牛栏江红石岩村段形成堰塞湖。第13集团军某工兵团100名官兵闻令而动,携带水上装备于5日下午出发,千里驰援灾区,迅速开设载重60吨的漕渡门桥,搭建起水上通道。

  危急时刻,由第38集团军、第13集团军、第14集团军所属多个工兵团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不负众望!武警水电部队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火速调集水工、爆破、地质、测绘等专业技术骨干。

  由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等组建的4个野战医院和19支医疗分队进村入户,仅前4天就收治伤员8000余人次;由成都军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组成的4支防疫队以及第14集团军某防化团组成的防疫消毒专业团队,地毯式全天候消毒。

  据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副指挥长刘亚永介绍,这次救灾共出动指控、车辆、工程、防化、舟桥、专业救援、空军陆航飞行装备等七大类装备万余件,大型装备1368台,包括搜索、破拆、顶撑、营救等设备930余件,几乎涵盖了救灾应急所需各型各类装备。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废墟之上,堰塞湖边,万余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正用行动诠释着人民子弟兵的忠诚与奉献。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0日 05:53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