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竹林干部好作风——巩义市竹林镇践行群众路线抓作风建设纪实(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当党员像党员,当干部像干部”。在竹林镇的竹林大道上,这条大横幅高高悬挂,分外引人注目。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村,经过31年的奋斗,发展为闻名全国的经济强镇——“竹林奇迹”广为人知。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是更为绚丽的风景:重视党的建设和干部作风转变,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蔚然成风,走出了一条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竹林变成了“风正、气顺、人和、镇富”活生生的实践。

  好思想带来好作风

  “群众路线大开展,居民讨论提意见。新风新貌靓竹林,干部群众笑开颜。”在竹林镇“戏迷乐园”里,伴着悠扬的板竹和弦子声,一曲河南坠子《竹林新风》引来阵阵喝彩。

  演唱者刘桂花告诉记者:5月份以来,镇里开展“百户千人大走访”,深入整治人居环境、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镇容更美,大家更舒心。“俺们自写自编自唱,唱一唱竹林好风气、赞一赞群众路线的传家宝!”

  竹林与群众路线的“不解之缘”,可以回溯到1983年。

  这一年,一些村干部只顾自己搞个体经济,竹林班子瘫、人心散、社会乱。时任村支部书记赵明恩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开了七天七夜会议。会上确定了“两个50%”:“用50%的精力抓经济,用50%的精力抓人的思想,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要拿出60%至70%的精力抓人的思想教育。”

  “在人均年收入只有87元的情况下,我们不忘抓思想作风。抓什么思想作风?就是抓走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抓为民务实清廉的好作风。”赵明恩说。

  学习在竹林是件大事,31年来竹林由村到建制镇,党员队伍从当初的31人壮大到现在的719人,任何情况下都雷打不动坚持学习制度:党员干部每月“逢九学习”,职工群众“逢十学习”,坚持不懈。

  “想大家有自己,想自己没自己”,“轻轻松松干不好竹林工作,按部就班不适应竹林工作,马马虎虎胜任不了竹林工作”——学习中,领导干部接地气、掏心窝的心得体会,引起大家的深深共鸣,并传为“竹林名言”。

  领导带头最有感召力。竹林“领路人”赵明恩及一班人,始终铭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老百姓有吃有喝,最终说共产党好。”

  当年,赵明恩顶着高温、披着一床湿棉被从村办小厂搬出第一块耐火砖;和群众一同奋战引黄工地,筑渠32公里、四级提灌引黄入竹,彻底解决了竹林人的“吃水难”……如今,埋头苦干了三十多年的老书记,依然事无巨细带着头做。

  今年大走访中,当赵明恩来到石鼓街,一个20来岁的姑娘激动地上前拉住他:“赵书记,救命恩人!”12年前,赵明恩走访群众时,发现8岁的赵冰心脸色青紫,喘不上气来。原来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单亲妈妈因家贫打算放弃治疗。赵明恩急在心里,亲自为她联系了大医院,又协调镇慈善协会拨了医疗款。如今,小冰心健康地长大了,还考上了商丘学院,暑假回家巧遇赵明恩。那天,姑娘流着泪拉着老书记的手说啥也不肯丢。

  “我受过艰难,看见老百姓艰难,心里就难受。”赵明恩说。质朴无华的语言里,跃动着一颗火热的为民之心!

  身教胜于言传。主要领导思想正、作风硬,就能带出一支好队伍。

  竹林干部都知道赵明恩的“口头禅”:“办企业图挣钱,养头猪图吃肉,当干部不干活要你干啥。”于是有了“五加二”、“白加黑”、“夜总会”(夜间工作总结会)、“小雨不停,大雨搭棚”等工作法,勤勤勉勉、雷厉风行干工作办实事。

  在竹林,“当群众容易,当干部不容易”。为及时研究部署工作,干部们出差途中,半路在涵洞里、高速服务区卫生间前的灯下开过会。这些年,开发长寿山、兴修北山公园、人居环境大整治,苦活累活,党员干部总是冲在前头、干到最后。

  在竹林,“哪怕是除棵秦椒,也不让群众吃亏”。竹林范围不断扩大,在不间断的道路整修中,党员干部自家的晒台、树木可以无偿推平砍掉,但征用群众一草一木都要合理补偿。

  在竹林,“能办大事办大事,能办小事办小事,大事小事办不了,最起码不能给群众找事”。太龙药业总工程师、共产党员邢泽田,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扎根竹林20年,发明了著名的双黄连。就连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也在奉献着最美的“夕阳红”……

  “当党员怕苦怕累怕吃亏莫进此门,当干部升官发财贪污腐败别来竹林”,竹林群众写的这副对联,生动诠释着他们眼里的竹林干部。

  好机制保障好作风

  “党员也好,干部也好,要想路线走不偏,做工作必须有人监督,群众监督比领导监督力度要大。”这是竹林镇党政班子的共识。

  早在1983年,竹林镇就创造了一套把党员干部置于监督下的有效制度,并在不断完善中坚持了31年。这就是“三评”: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

  “三评”每年两次,6月、12月各进行一次。经过动员学习、自查自评,党员向群众述职,让群众评议;党委、支部及其成员向全体党员述职,让大家评议。党员干部对照检查,做出整改落实计划;支部和党委归纳党员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召开“三评”总结大会,公开处理落后党员干部,对解决问题进行公开答复和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三评”,使竹林发展每跨一步,都有群众参与决策。31年来,办企业、修路、引水、解决新并入村群众生活困难……大事小情,桩桩件件,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科学发展。

  建镇伊始,镇里准备盖新办公大楼。在“三评”中,群众提出“好钢用在刀刃上,有钱优先办教育”。次年,竹林就盖起了当时全巩义最好的教学楼。直到5年后,早已是危房的办公楼实在无法继续使用,才盖了新办公楼,这也是群众主动提出来的。

  “三评”,把权力、也把党性放到阳光下晒一晒,有力督促党员干部讲责任、有担当、重落实。

  “许的愿办不到,就是胡说八道。”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徐卫平说,“前边群众看着,后边党委盯着,可得丁是丁、卯是卯!”

  孙寨村2006年初划归竹林。6月的“三评”中,侯里沟小组群众提出能不能解决“本组财务账目20多年没有公示”的问题。居委会当即答复:能,一定能。6月19日就把全部账目调来,报账员和镇财政所的几个党员连夜加班整理,次日贴出公示。25日,在群众无异议的情况下,居委会干部掂着历年企业租金,挨家挨户给全组182口人发钱,轰动了孙寨。

  2012年的雨季很长。为保障建筑质量,耽误了孙寨群众搬迁工程“当年开工、当年入住”。这是竹林历史上唯一一次“失信于民”。春节前夕,年过七旬的赵明恩顶风冒雪,坚持走进孙寨每个居民小组、每一户群众家里,当面致歉并送钱送粮送被子……

  “竹林有条铁律:‘当干部不能办企业,办企业不能当干部’。”副镇长王晓辉说,目的就是不给以权谋私任何空间。干部每天干些啥,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实行“每日一报”,干部把情况报给党政办汇总整理,每天晚6:30通报给镇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以及各居委会。“逼着你、也监督你到一线去处理问题。”

  “三评”,评出了先进和落后,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警示。

  有党委政府撑腰,群众敞开心扉,党员干部哪点做得不对,“粉白墙贴告示——一清二楚”。无记名投票,“优秀、合格、不合格”,笔杆捏在群众手里,哪个敢不当回事。竹林先后有8名中层干部因不廉不公、群众评价差被免职,更多的干部则受到了诫勉或教育。

  31年来,竹林通过“三评”办理群众意见万余件,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今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竹林开展了“百户千人大走访”,梳理出群众意见整改台账,从2000多条意见中总结归纳182条问题,“啥地方、啥事、咋解决、谁来解决、啥时候解决到位”,开大会给群众答复,清楚明白。

  “三评”就像一把戒尺、一面镜子,是竹林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法宝,不断砥砺党员干部持续转变作风、勇于担当、务实奋斗,党组织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带领竹林不断创造奇迹、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2日 13:39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