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黔南州“5531”模式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源头:瓮安之变的启示

  2008年6月28日,瓮安县爆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黔南州委书记龙长春尖锐指出。

  “6·28事件”成为瓮安发展的转折点。

  六年来,瓮安各级党委、政府痛定思痛,深刻汲取教训,始终坚持“不忘教训、牢记宗旨、执政为民”的理念,坚定走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科学发展之路,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探索出了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5531”社会治理新模式。

  到2013年,瓮安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7年增长了3.2倍,财政收入增长了6.3倍,每年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群众安全感由59.09%提升到98.84%,连续五年排名全省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07年的8278元、2550元增加到2013年的20017元、6492元。

  由“大乱”到“大治”,瓮安实现了浴火重生。

  经验:坚定不移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近年来,黔南州深刻汲取瓮安“6·28事件”的教训,完善形成了以“五位一体”统一抓,“五种力量”合力抓,最大程度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三大需求”,始终贯穿群众路线“一条红线”为主要内容的“5531”社会治理模式。

  “五位一体”即坚持统筹抓好经济发展、基层基础、社会管理、民生保障、生态保护,不断提升全州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加快经济发展,着力建设富强黔南。以实施“一圈两翼”发展战略为抓手,重点实施以“四大基地、八大产业”工程为重点的工业强州战略,以“大都匀”为龙头的城镇化带动战略和以“都匀毛尖”茶叶品牌为重点的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实施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社会管理,着力建设平安黔南。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四个治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问题;针对“三大群体”实施“六项工程”,推进法治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积极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

  夯实基层基础,着力建设活力黔南。全面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加大扩权强县(镇)工作,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把党组织建立在专业协会中、产业链条上、居民小区内;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建设和谐黔南。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重点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民体育建设工程、居民收入倍增工程、社会保障惠民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着力建设美丽黔南。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大力开展生态县(乡、村)创建活动,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格局。

  充分整合党委、政府、群团、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五支力量”,实现综合施治。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党委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发挥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主导推进作用,加快转变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目录,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群团组织勇挑重担、主动作为的协同作用,支持统一战线和其他群团组织共同营造和谐稳定、和衷共济的良好环境。发挥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实施政社分开,鼓励企事业单位及各种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共管理和服务,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积极探索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和途径。发挥志愿者队伍的补充参与作用,建立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的志愿者培养使用管理体系。

  着眼于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理、物质和精神“三大需求”,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全面落实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十件民生实事”,以“六个到村到户”为抓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落实惠民政策,逐步扩大民生工程范围。推进“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和“德润黔南”主题实践活动,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精神文明“自强工程”,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生存保障,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立足身体健康,全面落实城乡医保、医疗救助等的全覆盖;立足生命安全,加大打击“两抢一盗”等力度;立足家庭和谐,建立“三留守”人员关爱帮扶机制,扶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

  “一条红线”即始终把坚持群众路线和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条红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干部执行力提升计划”,建立“一体验三活动”长效化机制,构建“四位一体”群众工作网络体系,发扬“背篼干部”、“伙计干部”、“快递干部”精神,落实“一门受理、联网审批、限时办结”政务服务,用好书记州长直通交流台、“12345”民心热线,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计划:全面推广“5531”社会治理模式

  “5531”社会治理模式的实施,为黔南经济社会提供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和坚实的组织保障。

  2013年,黔南州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5.61%,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2014年上半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在全省经济发展增比进位中位列第三。总体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今年7月,黔南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5531工程”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意见》提出,充分发挥“5531工程”的创新、示范和引领作用,一年快速启动,三年明显进步,五年大见成效。“五位一体”功能全面增强,“五种力量”有效整合,“三个需求”基本满足,“一条红线”充分发挥作用。到2020年,全州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减少贫困人口90万人,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发展质量更加优化、生态环境更加美好、民族文化更加繁荣、社会关系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8日 07:38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