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疆呼图壁县“改”字当头重实效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新房通上了天然气,以后做饭不会烟熏火燎了。”9月5日,呼图壁县五台工镇幸福村居民宋巨萍兴奋地告诉记者,县里实施了农村天然气入户工程,他们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干净、清洁的天然气。

  “专题民主生活会,使党员干部找准了问题,触动了灵魂,但这并不等于过关,教育实践活动最关键的环节在于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县委书记曾春雷说,民主生活会后,该县树立“执政为民”政绩观,按照“狠”“准”“韧”的要求,查摆问题动真碰硬,整改落实快速有力,制度建设取得实效,使越来越多的群众目睹了身边悄然发生的变化。

  学习“阿同汗”爱心接力传

  “阿同汗”,维吾尔语意为“金子般的心”,这是维吾尔族乡亲为呼图壁县呼图壁镇双桥社区居民王桂珍起的维吾尔族名字。20多年来,王桂珍和“阿同汗”爱心志愿服务队员,义务照顾百余名少数民族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和农民工。他们的事迹在呼图壁县大地广为传扬,已成为好人好风尚的代名词。

  “王桂珍是民族团结的模范,是传承中华民族美德的典范,全社会都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要让这种精神像春风一样吹遍新疆大地,温暖每一个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的话语,时时激励着呼图壁县各族干部群众。

  党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呼图壁县开展了“远学焦裕禄,近学‘阿同汗’活动”。之后,“阿同汗”爱心志愿服务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呼图壁县大街小巷、乡镇社区。目前,“阿同汗”志愿者服务总队有120余个支队,包含志愿者4000余人,党员义工3000多人,他们及时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爱心和温暖,并且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人物。

  “结穷亲”服务“最后一家人”

  9月4日,呼图壁县园户村镇下三工村村民马荣看着新盖好的房子喜上眉梢。在县委常委艾孜江·阿力甫等人的帮助下,他多年来一直想盖新房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今年52岁的马荣10年前遇到一场车祸,今年3月份,小女儿又得了重病,生活陷入困境。在走访中,看到马荣一家住在裂了缝的危房里,艾孜江内心很不是滋味,于是自己出钱买了2万块砖,协调县民政部门和村委会帮忙解决水泥、沙子。房子盖好了,艾孜江又在计划为马荣协调贷款,让他搞家庭养殖。

  “做梦也想不到我一个普通农民能和县委常委结成“亲戚”,有了这个兄弟的帮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马荣显得有些激动。

  如今,全县共有437户困难家庭和县里400名科级以上干部结成了亲戚。县委还成立了“结穷亲”领导小组,并将帮扶进展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内容,与干部选用和提拔相挂钩。截至目前,全县结对干部已走访1100余次,为贫困户送去慰问物资合计11万余元,实现劳动力转移300余人次,协调解决实际困难2300多件。

  小工程连接大民生

  “现在家门口修通了柏油路,出入方便了,你以后再不用动员我们老两口搬家了。”9月初,呼图壁县呼图壁镇水晶社区财源巷的吴琼妈妈在电话中兴奋地告诉女儿。

  财源巷位于呼图壁县老城区,那段不到200米土路坑坑洼洼,垃圾满天飞不说,雨雪天更是泥泞难行,有些老人经常滑到。为此,吴琼多次动员老人搬出去,但父母住惯这里不想搬。这些年,社区居民也不断反映,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居民意见很大。今年夏天,收到群众的反映后,县里非常重视,利用“小工程、大民生”项目,很快将这一老大难问题解决。

  走在崭新的柏油路上,吴琼开心地说:“虽然修的这段路不长,但是从这个小工程体会到了政府的关心和温暖,可以说这件事真正办到百姓的心坎里去了。”

  疏通下水、修桥补路……看似“小事”“细事”,却影响着群众对党的评价、关系着民心向背。为解决好民生问题,呼图壁县建立了“小工程、大民生”活动长效机制,投入1289万元资金,分两批实施了32个“小工程、大民生”项目。目前,第一批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第二批项目的18项工程,已全部开工,10月底前就能全部完工。

  真心办实事,自然赢民心。呼图壁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最大努力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吃水、用电、住房、购物、出行、上学、就业等一大批难点、焦点问题。对此,当地群众纷纷称赞,现在的党员干部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了,作风真的转变了。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4日 13:51 来源:新疆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