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善始善终抓整改 善作善成改作风——青海民族大学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综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青海民族大学是应党和国家解决青海民族问题而设立的高校。长期以来,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维护稳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该校参加了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今年元月活动基本结束后,校党委坚持工作不松劲、力量不减弱,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盯突出问题,把整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持续用力。截至目前,整改方案确定的16项任务,已完成14项,完成率87%;专项整治方案确定的9项任务,已完成8项,完成率90%。9月底前,所有整改任务将全部完成。

  打牢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根基上持续用力

  针对学校民族师生比例高、民族团结教育任务重、维护校园稳定责任大的特殊实际,按照省委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战略,青海民族大学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整改工作始终,及时研究提出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园”的奋斗目标,系统制定了工作方案。将每年3月、9月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月,举行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大力开展涉藏维稳专项教育,通过27场集中宣讲,13000多名师生全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维护国家统一、认清十四世达赖集团反动本质教育,切实增强了广大师生员工“三个离不开”和“四个认同”思想。组织科研力量研究民族宗教和社会稳定等问题,正确引导师生明辨是非,取得了良好效果。

  全面加强高校党建上持续用力

  在今年巩固扩大活动成果中,青海民族大学把着眼于提升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做法继续深化。如,学校发现,一些青年教师党员在学生中有较大影响力,学生党员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哪个班级党员数量多,哪个班级在各方面的表现就更好,特别是在维护稳定等大是大非问题上就很少出乱子。今年,学校大力推行把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做法。上半年,有15个班级新建了党支部,占学生党支部的30%。在班级党支部如何发挥好作用方面,学校推行学生党员“1+6”工作模式,也就是一名高年级学生党员包一个新生宿舍6名同学,定期开展思想交流和学业辅导。积极稳妥地在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特别是积极引导民族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目前为至,学生中的党员比例达到了24%,12000多名学生中有近一半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117名教职工中,党员教师比例达到了62%,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比例占21%。

  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持续用力

  根据省委《实施意见》,发挥学校自身优势,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打造了近100个“进德讲堂”思政讲座,强化了民族学生的 “中国梦”和核心价值观教育。针对活动中学生普遍反映的校领导深入班级和学生不够,平时“见不着面”的问题,建立健全兼职辅导员制度,学校采取了校领导班子带头与学生结对子、交朋友制度,全校795名党政管理和教学科研人员与12000多名学生结对联系,并要求大学四年包干到底,兼职辅导员每人选择10—15名学生,都为自己联系辅导的学生建立了工作台账,对其年龄、民族成分、政治面貌、家庭背景、个人成长经历、性格爱好等情况准确记载,做到心中有数。每月设定一个主题,与自己辅导的学生进行集体座谈,注重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倾听他们的愿望要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在集体座谈基础上,抽出时间专门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单独约谈,给予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并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同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尤其在就业方面给予帮助。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整改,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把那些我们所谓的“问题生”转化成了“上进生”。真正落实了高校“三育人”的方针,也有效破解了高校践行群众路线主要存在的脱离学生的重大问题。

  青海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熊敦邦,包干辅导的是外语学院藏日方向的13名藏族同学,全部来自牧区,经过大半年的沟通交流,现在他们之间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学校还参考“感动中国人物”、“青海好人”评选模式,在校内每年评选命名10个“进德修业之星”,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产生了很大反响。来自广东汕头的苏子健同学,曾担任全国学联副主席、省学联主席、青海民族大学学生会主席,成绩优异,素质全面,是今年“进德修业之星”获得者,今年毕业时在广东一家外企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决心要留在艰苦地区磨练,现在已成功报考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即将赴青南藏区工作。

  在改进领导班子作风上持续用力

  教育实践活动教会了学校如何开展群众工作,如何加强与师生的血肉联系,找到了践行群众路线的科学路径和方法。今年以来,党委继续聚焦“四风”抓整改,制定了领导干部包干院系、班级,定期参加早操、班会,深入课堂听课、走访宿舍,每学期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定期征求学生意见、反馈解决问题情况等一系列密切联系师生群众的制度措施,学校呈现出“三多三少”的新气象,即领导干部往院系、课堂、宿舍、师生中跑的多了,在工作一线的时间多了,协调服务多了,会议少了、文件简报少了、“三公”经费支出少了。领导班子的作风转变,有效解决了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投入1亿元的教学楼、实验楼和投入7000万元的4栋学生公寓相继投入使用,较大幅度地改善了教学条件和学生生活条件。通过多方协调和争取,加大了学生奖、助、补工作力度,近期共发放1500多万元奖助学金。通过制定促进就业工作的12条措施,切实加大就业工作力度,2014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7.41% ,协议签约率为64. 78%,位列全省本科高校前列。同时,狠抓建章立制工作,从校风学风教风制度、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制度等方面,新制定制度7项,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6日 13:56 来源:青海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