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疆兵团沿革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的屯垦戍边事业进入了黄金时代。1949年10月---1954年10月,是新疆兵团的前身驻疆解放军创办军垦农场的时期,是新疆农垦事业的艰苦奠基阶段。1949年10月12日,王震司令员率领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的第二、六两军,共8.9万人,从甘肃酒泉、玉门出发,进军新疆。12月5日,毛泽东号召全军除继续作战和服勤务者外,应当参加生产建设工作。

  1950年3月,驻疆解放军发扬南泥湾精神,在天山南北各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他们在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滩,在野兽横行的雪山深谷,开荒造田,兴修水利,植树铺路,盖房建场。初入垦区,没有住房就住苇棚和地窝子,没有磨子就吃煮麦粒,没有工具就自己造,没有耕畜就人拉犁,缺少种子就每人每天节约口粮100克。

  1950年,全军开荒6.41万公顷,播种5.57万公顷,收获粮食329万吨,棉花375吨,油料1860吨,年底有牲畜18.15万头。当年创办军垦农场13个,全军粮食自给7个月,蔬菜油肉全部自给。到1954年,已创办军垦农场43个,有耕地7.73万公顷,生产粮食7.18万吨,棉花1900吨,油料2100吨,给国家上交商品粮1.69万吨。

  1951-1952年,驻疆解放军还节衣缩食,筹集资金,创办了新疆第一批大中型的现代工业。1952年底,他们按照中央的指示,把部队创办的19个大中型工矿企业,无私地移交新疆省政府管理,为新疆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4年10月---1957年底,是新疆兵团成立和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的时期,也是兵团人的艰苦创业阶段。1954年10月7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司令部驻乌鲁木齐市,司令员陶峙岳,政委王恩茂兼任,副政委张仲瀚。兵团下辖15个师级单位,主要有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此后,解放军部队创办的军垦农场逐渐变成农垦职工管理的正规化的国营农场,军队的自给性生产变成了纳入国家经济计划的企业化生产。各农场制定了规划,实行企业化管理,改供给制为工资制,贯彻多种经营的方针,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行科学种田,扩大职工队伍。

  1954---1957年,兵团国营农场从43个增加到59个,耕地面积从7.73万公顷增加到22.48万公顷。人口从17.54万人增加31.15万人,职工从10.55万人增到17.87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从1.18亿元增到2.3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从8856万元增到2.2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从3153万元增加8233万元,工业总产值从5703万元增到1.46亿元。粮食产量从7.18万吨增到12.24万吨,棉花从0.19万吨增到1.09万吨,年底牲畜存栏数从52.99万头增到74.25万头。

  1958年初至1966年5月,是兵团事业的大发展时期,兵团广大干部和职工创造了第一次辉煌,兵团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基本上奠定了兵团现在的规模和战略格局。这段时期,兵团经历了1958-1960年的大发展,1961-1962年的调整, 1963-1966年5月的全面发展3个阶段。实现了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展,工建交商服务业稳步前进,科教文卫体欣欣向荣,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三个队的任务全面承担,经济建设、安定团结、维护统一、民族团结四个力量的作用充分发挥。兵团在新疆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兵团在全国农垦事业中已成为规模最大的农垦组织,兵团业绩受到新疆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兵团人为在兵团工作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1957---1966年,兵团国营农场从59个增到158个,耕地从22.48万公顷增到80.86万公顷。人口从31.15万人增到148.54万人,职工从17.87万人猛增到80.8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从2.33亿元增到6.2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从2.29亿元增到9.7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从8233万元增到3.64亿元,工业总产值从1.46亿元增到6.12亿元。当年财务盈利从1391万元增加到1.13亿元。粮食产量从12.24万吨增到72.03万吨,棉花从1.09万吨增到2.49万吨,油料从0.21万吨增到1.45万吨,甜菜从0.34万吨增到24.11万吨,年底牲畜存栏数从74.25万头增到208.57万头,肉类产量从0.55万吨增到1.96万吨。工业企业从115个增到297个,建筑企业从142个增到175个,运输汽车从2530辆增到4139辆,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8696万元增到3.47亿元。

  这段时期,兵团经济在新疆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急剧上升。兵团人口占自治区总人口的比重从5.58%上升到16.39%,职工从占36.35%上升到48.36%,工农业总产值从14.38%上升到24.38%,其中农业总产值从7.35%上升到15.62%,工业总产值从30.84%上升到38.57%。耕地从11.51%上升到24.2%,粮食产量从8.7%上升到21.44%,棉花产量从30.53%上升到37%,油料产量从4.16%上升到16.93%,年末牲畜存栏数从4.34%上升到7.79%。

  1966年,兵团在全国农垦事业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兵团人口占全国农垦总人口的21.22%,职工占全国农垦的30.56%,耕地占全国农垦的29.74%。工农业总产值占27.1%,其中农业总产值占12.76%,工业总产值占71%。粮食产量占15.66%,棉花占39.63%,糖料占26.87%。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占71.52%,建筑企业占96%,运输企业占87.5%,商业企业占80.64%,兵团企业盈利额占全国农垦的71.18%。

  同时,兵团科教文卫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在平息伊塔事件,支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建立边境团场等保卫边疆的重大事件中,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兵团还为支援内地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59---1961年支援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灾民500万千克救命粮,1961年支援山东小麦种子15万千克,油菜和黄豆种子各2.5万千克、冻羊肉50吨,1964年帮助甘肃省组建农业建设第十一师,支援粮食、种子500多万千克,1965年帮助宁夏、青海、陕西组建农业建设第十二、十三、十四师,同年帮助西北局建立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建设兵团,帮助贵州、四川建设一批国营农场,帮助黑龙江省规划了大庆油田农场,1966年帮助西藏创办了波密农场,组建工程师支援了甘肃酒泉钢铁厂建设。1960---1965年,兵团还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执行国家交给的援外任务,支援越南创办军垦农场8个、兴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1所。

  1966年5月---1981年12月,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时期。1966年5月16日---1975年3月25日,是兵团遭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阶段。在十年动乱中,由于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大肆破坏,兵团各项事业都遭到严重挫折。1966---1974年,兵团人口和职工大量增加,生产连年下降,财务连年亏损。1967---1975年9年中,6年亏损6.75亿元。兵团从全国盈利大户变成亏损大户,成为国家的沉重包袱。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导致1975年3月25日,兵团体制被撤销。

  1975年5月,成立新疆农垦总局,任务是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了解情况,反映问题。自治区各厅局和各地州,对农垦单位实行多头领导,物资供应和基建投资大量减少,引起人心混乱,场社关系紧张,生产下降,亏损更加严重。1975---1977年,3年共亏损6.63亿元,占全国农垦亏损的一半。

  1981年12月至今,是兵团事业的振兴时期,也是兵团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做出了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兵团恢复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建设和保卫新疆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

  在改革方面,从1979年起,国家改变对农场统收统支的财务制度,开始实行财务包干制,克服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弊端。1982年,发展农工商联合企业,改变了多数农场单一经营农业的状况。1983年,在全国最早兴办职工家庭农场,逐步形成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体制,取消了农工等级工资制,结束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了多种经营和二三产业。发展了多种所有制经济,逐步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改革了分配方式,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改变了企业领导体制,实行了场(厂)长负责制。推行了企业(团场、厂矿等)承包经营责任制,使国家管理机关和团场企业的关系由原来的行政管理变成了合同管理。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体制,实行了住房、养老、医疗、失业制度改革。实行了对外开放,发展了外向型经济。加快了农垦政治体制改革,健全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充分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加快了兵团经济的发展,开创了兵团事业的新局面。

  1990年3月,国务院批准兵团计划单列,把兵团的经济发展计划直接纳入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计划。这为兵团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997年10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加强兵团工作,兵团对外可组建中国新建集团公司,享受国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的各项政策。。这进一步增强了兵团屯垦戊边的实力,大大提高了兵团在全国的地位,这有利于兵团更好地发挥保卫和建设新疆的作用。2000年11月,中央批准将兵团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哈密农场管理局、和田农场管理局分别更名为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二师、第十三师、第十四师。

  到2000年底,兵团共有14个师,174个农牧团场,人口248.05万人;在岗职工70.37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80.68亿元。兵团人在戈壁荒滩兴建了一批农工商结合的、城乡结合的农垦新城镇。戈壁明珠石河子,交通枢纽奎屯,首府卫星城五家渠,边陲重镇北屯,棉花新城阿拉尔等,象一颗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新疆原野上,成为各大垦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兵团还在各团场驻地建起174个集镇,在各连队驻地建起3844个村庄。目前这些集镇和村落正在进行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整体迈向富裕和发达的新台阶。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兵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业绩辉煌。进入新世纪,兵团人必将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不断夺取屯垦戍边伟大事业的新胜利。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8日 17:21 来源:新疆兵团先锋网 编辑:杨鑫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