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广东中山市以践行群众路线为抓手 架起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想不到午休时间也能到政府办事。”从今年8月起,中山市18个单位共44个窗口部门首批试点实施“党员不午休志愿服务”,利用自己中午休息时间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消除了过去群众请假办事的不便,受到广泛好评。

  目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整改落实阶段。中山作为参与这一批次活动的城市之一,紧扣“如何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道考题,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敞开大门听取民意,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做到整改落实效果让群众满意。自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中山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群同心、干群同向的生动局面,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以全民行动探索出一条和谐善治的“中山新路”。

  沉下身心“零距离”服务群众

  在中山市民众镇接源村,村口仅1米多宽的泥泞小道,多年来给当地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前不久,市镇交通部门工作人员在田间地头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发现了这一问题,马上促进解决。如今,泥泞小道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既方便又安全,也成了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连心路”。

  作为第二批部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中山从去年开始就在全省先行部署开展“狠抓作风建设,密切干群关系”等行动。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表示:不敢见群众反映出有些干部作风经不起群众考验,不愿见群众反映了一些干部脱离了群众,不善于见群众反映出有些干部在群众路线工作方法上乏力。“中山要把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作为开展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

  活动开展以来,市委书记薛晓峰、市长陈良贤及所有市委常委均带头到各自联系点开展调研,召开各类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到党代表工作室接待党员群众,并深入企业、社会组织、农村社区等一线单位走访,了解掌握实情,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同时,镇区以及机关单位的“一把手”也纷纷深入基层。当地一部《到群众中去》的纪录片如实记录了他们为民办事的镜头:交通局局长零距离体验中山交通,跟市民一起挤公交、骑公共自行车,现场办公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农业局局长卷起裤脚下田头、民众镇党委书记冒着大雨帮果农推车、国资委主任到街头巷尾实地研究公厕建设……瞄准并解决了群众最关心、利益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中山市四套领导班子以及各镇区各单位领导班子共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784个;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到联系点开展活动797次,承诺整改事项353个(其中专项整改的87个),已经整改的184个,形成了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以问题为导向请群众当“考官”

  薛晓峰表示,开展群众路线活动就是要找准问题、找准症结,找影响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与矛盾,逐一认真化解,才能达到目的。为此,中山坚持“开门搞活动”,以问题为导向,请广大群众当“考官”,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目前,全市已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征求意见格局,采取网上、电话、走访、座谈等立体化平台,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诉求。

  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多的审批时间过长问题,从今年3月起,中山开始实施审批改革。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抓紧推进,攻坚克难,尽早实现社会投资项目从选址到开工的审批时限由原来约260个工作日缩短到55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项目从批准项目建设到批准动工的审批时限由原来约300个工作日缩短至75个工作日以内,使开展群众路线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过程。

  据悉,经过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活动的纵深推进,目前群众路线已经进一步覆盖到中山276个村(社区)、3720个两新组织党组织,触及社会各界的“神经末梢”。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市通过各种渠道共收到意见建议7284条,已将问题归类梳理并逐条回应,倒逼一批民生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中山党群同心、干群同向的生动局面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近两年来,中山坚持以“群众点菜、政府埋单”的方式,评选每年市政府的十件民生实事,把民生工程能做成民心工程,市财政六成、新增财力七成投向民生保障,中山市民幸福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榜首。今年,由全民评选出改善空气质量、城市畅通工程、设立食品快检机构等10件民生实事,群众选择的前十项内容和市委、市政府意见的高度一致,真正实现了党心和民心的统一。

  把改作风转化为改革发展强大动力

  一直以来,政府机关窗口服务时间与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时间基本一致,给群众带来不便。从8月1日起,中山18个单位共44个窗口部门,首批试点实施“党员不午休志愿服务”,利用午休息时间为群众办事,受到广泛好评。

  中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雷彪表示,践行群众路线,一要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二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最终要转化为推动幸福和美中山建设的生动实践。

  在严格落实中央和省的规定动作的同时,中山也积极开展符合本地实际的自选动作。去年,中山在“狠抓作风建设”中,针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科长现象”等,召开了整治庸懒散奢工作千人干部大会,曝光十余个负面典型,强化问责监督。今年,活动启动以来,中山开展以“六个一”专题式学习,包括到杨殷故居党员教育基地开展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开展一次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开展一次专题党员学雷锋志愿活动、邀请优秀党员代表作一次经验交流、举办一次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观看一批党员电教片等,使全市党员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会议费及“三公”经费同比下降幅度达到36%。全市取消议事协调机构147个,与调整前相比减少了八成。开展暗访980次,查处庸懒散奢问题113个,追究责任44人。

  在从严治理为官不廉的同时,中山也严肃查处和整改为官不为现象。针对项目落地难问题,前不久中山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每个星期拿出半天时间,召集有关部门现场研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在转变作风的保障之下,今年前半年,中山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与增幅位居珠九市前五位。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3%和14.7%,尤其是工业投资达到17%,首次高于房地产投资并高出4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增长70%,结构更优化。其他相关指标位次也有所提前。通过践行群众路线,为中山在新一轮发展大局中更好地推动“五位一体”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全民参与”是践行群众路线必然路径

  ■声音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群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出发点和动力;还有一个核心目标,就是要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打好“全民”牌,就是我们追求的党政主导、社会动员和全民参与的一种社会善治机制,也是中山对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这两年来,中山的十大民生实事,都通过由市民票选的方式产生,这是我们实现社会治理的第一个阶段:群众点菜,政府配餐。第二个阶段,也就是我们现在探索的阶段,就是实现群众点菜,政府支持,社会配餐的有机结合。中山十多项“全民”系列社会治理探索成效受到中央与省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同与积极推广。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主体力量,所以全民参与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路径,是破解传统社会管理难题的必然选择。只要党委与群众心贴心,党的主张与群众意愿同频共振,中山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扎实推进群众路线为改革开路

  全面深化改革是今年的主旋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效能的提升,是为了项目的落地,实际上本质上也是要把红利释放出来,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改革和群众路线教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改革能否成功,首先要看我们现在是不是扎扎实实地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推动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出来了,改革就有保障了,改革的效果就肯定能出来。唯有扎扎实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推动党政机关转变作风,提高政府效能,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为中山的改革发展取得实效提供有力保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路。

  中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雷彪: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市领导干部以及组工干部对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进行深入查摆和整改,进一步净化了政治生态,提振了全市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作风建设的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是一个逗号,而不是句号。践行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山将充分总结和运用活动取得的成果,不断优化选人用人环境,切实加强政治生态建设,进一步激发全市领导干部改革发展的动力。

  ■探路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创新社会善治模式

  近年来,尤其是群众路线活动开展以来,中山市委、市政府坚持在社会治理领域中走群众路线,充分调动群众的主体意识参与社会治理、走群众路线解决社会问题,探索社会善治新路。前不久,薛晓峰撰写的《让群众发挥社会治理主体作用——中山市践行群众路线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实践和体会》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实践办评为26篇优秀理论文章之一,被指定参加8月28日全省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文章研讨会并作发言,在6个大会发言中是唯一的地级市委书记代表,这反映了省委对中山践行群众路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高度肯定。

  充分吸纳来自基层的活力和创造力

  “十件民生实事”该关注哪些民生热点?开放选择权,由市民“选”了算;如何让市民充分参与、支持创文行动?把“创文工程”变成“惠民工程”,让街坊邻居都来关注身边文明举止;如何创新绿化行动让市民感同身受?通过认养认捐形式让人人有机会参与绿色行动……

  以上只是中山推进“全民”系列行动的几个剪影。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中山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民心工程作为改革出发点,把民生工程作为改革重要内容,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充分吸纳来自基层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广共建共享的理念。

  据了解,中山仅2013年全市民生财政支出就达154.8亿元,占支出比重72%,而近两年“十件民生实事”全部由市民“票选”确定;在全民绿化中,通过认捐认种认养、主题林冠名等形式,搭建企事业单位和市民回馈社会平台,其中“三年绿化大提升”行动全市累计投入37亿元,其中社会自发投入超过六成;在全民修身、全民创文行动中,通过挖掘,并表彰推崇身边的“好人”、身边的典型,以典型激发善心,发现推出“中山好人”180名,其中荣登“广东好人榜”和“中国好人榜25人;在全民治火、全民禁毒、全民除“三害”等行动中,以重奖广泛发动群众举报,其中全民治火行动累计受理举报2980多宗,发放奖金380多万。

  搭建平台让群众“能参与常参与”

  中山在探索“全民参与”社会治理路径之时,不仅注重理念创新,更注重将各个领域的探索尝试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有迹可循、有法可依的全民参与平台。

  为此,中山市在各个领域尝试探索的“全民”系列行动,注重从各项民生问题入手,发动全民“齐”参与;注重激发市民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全民“愿”参与;同时畅通群众深入社会组织的渠道,使得大家“能”参与;并出台实实在在举措,以实效性说服全民“真”参与;最后,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保障全民“常”参与。

  譬如,针对目前社会治理实践中,公众参与渠道较窄的现实,中山市多措并举拓宽畅通全民参与渠道:出台社会组织“1+9”政策体系,设立总额400万元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资金——截至去年底,全市登记备案社会组织达2170家,增长31%,增速较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

  中山将系列社会治理行动冠以“全民”牌,强调了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薛晓峰曾对此总结,中山推动系列“全民行动”,其出发点一是在社会治理领域走群众路线,努力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二是提高社会善治能力,努力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治理体系。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9日 16:21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