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年:干部谈感受 群众看变化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日,渝北区两路农贸市场,两路街道党委书记程会平正在了解商户的需求。首席记者 崔力 摄

  两路街道居民周志珍(右二)和朋友一起在蔬菜摊前买菜。首席记者 崔力 摄

  近日,在璧山区青杠街道梁山村修缮好的水渠,村主任曾治洪(左二)、村支书李乾春(左一)和工作人员一起清理碎石。记者 张锦辉 摄

  梁山村水渠修缮好后,村民吴明富(右一)和大家无不对此称道。记者 张锦辉 摄

  近日,北部新区大竹林街道党工委书记胡伟(中)正在社区排污管道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质量。除了将居民反映的问题尽快落实解决以外,每一个民生工程他都要到现场去把好质量关。记者 罗斌 摄

  大竹林街道居民王明义提的建议迅速得到解决,斑竹路的人行道几天后就安上了防滑透水砖,居民过路也更安心了。记者 罗斌 摄

  编者按: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基层干部为群众办了哪些实事,为群众解决了哪些困难;人民群众对干部转变作风、为民服务有何看法……为此,本报特别推出“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年·干部谈感受 群众看变化”专栏,请基层干部和群众谈一谈各自的感受。

  渝北区两路街道党委书记程会平:

  整治好两路农贸市场 让群众惬意买菜卖菜

  两路农贸市场有20多年历史,辐射周边15万居民。曾经,居民们对这个农贸市场又爱又恨,一方面,地理位置当道,买菜方便;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破损、环境卫生差、占道经营、食品安全堪忧。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区菜市场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区委、区政府决定整治农贸市场,当时我心里没有很大的把握。要整治,首先要动员市场里近500户业主搬出来,众口难调,难度很大。

  我们工作的最大目的就是让群众惬意地买菜、卖菜。冲着这个目标,5月底,我们一方面在附近的老汽车运输公司旧址动手搭建6000平方米的临时棚,作为农贸市场过渡场所,一方面启动了对近500户市场业主的劝导工作。

  5月一过重庆就开始升温,业主们担心天气炎热蔬菜容易坏。我临时拍板决定,临时棚的高度从3米升到9米,利于散热。

  10天时间,临时棚搭好,业主们全部同意搬迁。6月1日,两路农贸市场整治工程正式启动。7月15日,区里投入500多万元改造的两路农贸市场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了市民眼前:地砖、台面砖更换了,墙面粉刷了,乱搭乱建物全部拆除了……曾经让大家怨声载道的“脏乱差”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高大上”。

  两路街道居民周志珍:

  进农贸市场再不用穿筒靴

  我在两路街道居住了20多年,以前,我不敢穿布鞋、皮鞋来买菜。老居民都晓得,市场的排污等基础设施不到位,不论天晴下雨,里面都是污水横流,到市场买菜,鞋子和裤腿总是沾满了污泥。为了买菜不弄脏裤脚,我只好买了一双筒靴,作为买菜专用鞋。

  除了污水,以前市场里满地都是随处乱扔的水果皮,不知道摔倒了多少老人。

  如今,我们的农贸市场像超市一样干干净净,我可以穿着我的花布鞋出来买菜了!

  两路农贸市场摊主陶光荣:

  现在,我一天能卖出1000多斤苹果

  我在这个市场卖了20多年的苹果。以前市场环境差,每天只能卖出去500多斤苹果。现在市场环境好了,不仅光线明亮,还配备了净水池,让摊贩们可以把蔬果洗得干干净净的再卖给顾客,品相与超市的相比一点不差。现在,我一天轻轻松松就能卖出1000多斤苹果。

  现在,我们都签下了“门前三包责任书”,承诺共同维护农贸市场来之不易的好环境。我还琢磨着,争创一个“优质商户”,这样,光顾我生意的顾客就更多了。

  璧山区青杠街道梁山村主任曾治洪:

  冒着烈日把水渠修好 村民不再为灌溉发愁

  今年7月,璧山区青杠街道梁山村的水渠修葺一新,看到烈日下村民们不再为灌溉发愁,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梁山村面积3.2平方公里,下辖12个组925户2292位居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葡萄、蔬菜、花卉苗木、枇杷等。

  连接梁山村八、十、十一、十二这4个组的水渠建于上世纪70年代,时间长了就开始漏水,考虑到村里经费有限,再加上水渠漏水不太严重,起初是哪里漏就补哪里。这些年,水渠漏得严重,年年都在修,但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今年4月,在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4个组的组长向村党总支反映了这个问题,我们几个村干部一商量,决定集中力量把水渠修好。

  今年春季多雨,修水渠的工作直到6月才开工。我们向街道争取了1.5万元经费,再自筹几千元,正式开修。为了花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村里组织了七八位年富力强的村民来搬石板、运水泥,我和村支书李乾春也利用休息时间参与劳动。

  6月,烈日当头,最热的几天地面温度已经超过了40℃,我穿着长袖迷彩服干活,不到10分钟后背就湿了个透。看到我们这么辛苦,一位65岁的村民自愿加入,可干了一天老人家就直喊“遭不住”,只能回家休息。第二天,这位村民看到我们几个村干部仍坚持劳动,竖起了大拇指。

  我为啥要这样努力工作?我认为是今年村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每月召开的村两委学习会给我敲响了警钟。学习会上,村干部要向群众汇报一个月来的工作、讲下月的打算、讲心得体会、讲对群众路线的认识。我们村干部每天在做什么,群众都是看得到的,会上说不得半句假话,会上说了什么,就是对群众的当面承诺,是一定要兑现的。

  我认为,村两委学习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会,对村务工作很有帮助,我们将坚持开展下去。

  梁山村村民吴明富:

  不再担心地里发“洪灾”

  我的地就在水渠边上,过去因为水渠漏水,靠近水渠的一块地经常被水淹,隔得远的想浇水又浇不到,心里总是提心吊胆的。现在我们村的水渠修好了,我不再担心地里发“洪灾”了。我看见是村干部带领大家修的,晓得水渠质量过关,我看再用几十年肯定没问题。

  梁山村村民谭继模:

  我致富全靠村干部帮扶

  我腿部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妻子智力残疾,我们家原本是村里的困难户。近几年,我承包了10亩地种植蔬菜,村里的干部知道我的情况后,对我加大了帮扶的力度,过年过节送慰问金不说,还时常把肥料给我送到地里,给我送技术,在农忙时组织人手帮我干活。现在,靠着种地,我每年有7万元左右的收入,不仅不是困难户了,还成了大家学习的对象。

  北部新区大竹林街道党工委书记胡伟:

  从“管理方便”到“让民方便”

  老百姓关心什么,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是什么!群众反映上来的问题,有的看似是具体问题,其实根子还是在作风上。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除了一方面立说立行,让群众先行感受问题解决的实惠,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梳理问题转变背后存在的作风问题。

  今年以来,北部新区大竹林街道接到群众反映的“小事情”不少,比如楠竹路、斑竹路没有斑马线,行人过马路不方便,我们就协调交警部门新划了斑马线和减速带,以减少交通事故。再比如居民反映江与城小区周边缺少公厕,我们在天山大道新修一座公厕,目前已完成设计、地勘,施工单位已进场,预计年内能完成。最近楠竹苑小区外的污水管道治理也进入了收尾工作,这些事看似很琐碎,但都是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我们作为基层干部不能轻视。

  针对群众反映上来的问题,我们在立说立行、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同时,着眼于个案问题背后的解决机制,我们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突出了教育、医疗、养老、环卫、公共交通、文化服务等重点民生领域。除了民生小项目,预计在10月份我们还将实施一批投资上千万的社区综合整治大项目,进一步改善群众的人居环境。

  纵观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从“管理方便”转变到“让民方便”,以前总是觉得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怎么让自己管理起来更方便就行,平时聊天习惯于“我问你答”,一起劳动多半是“我说你做”。但是现在看来这完全是自己的“四风”在作祟,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服务是联系感情的纽带,也是管理的“牛鼻子”。与群众“掏心窝”地交谈,真正为群众解难事,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给予的温暖和关爱,才是基层工作的意义所在。

  大竹林街道紫竹苑社区居民王明义:

  我反映的问题,社区马上就办了

  今年6月份,我发现家门口的斑竹路上,铺的瓷砖一到下雨天就打滑,路人经常摔倒,而这条路又是居民买菜和接送孩子的必经之路,于是,我将这个问题反映到了社区居委会。

  没想到,隔了一天居委会就给我了答复,说立马整改。当时我心头还想:不会是说点“宽心话”安慰我吧?可是过了几天就看见工人进场施工,一个星期后,就将原来的瓷砖改成了防滑透水砖。

  渝江厂附近过马路没有斑马线,人车混流,出行存在安全隐患,7月份我将问题反映上去后,8月份,增设了斑马线……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虽然这只是一件件小事,但是作为一名群众,感觉干部们的工作效率高了、态度热情了,到基层更多了、联系更密切了,工作更实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落实更快了,一批又一批与我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难事、烦恼事得到了有效解决。

  大竹林街道紫竹苑社区居民李高辉:

  我感觉社区干部与我们群众的心贴得更紧了

  谈起社区干部,我讲一个例子,我家附近有个垃圾站臭气熏天,夏天都不敢开窗户,我向社区进行了反映,半个月后,社区就完成了对垃圾站的监管,改善了大家的居住环境。我感觉这一年来社区干部的作风得到了转变,这些干部为我们解决困难很细心,经常“登门入户”来问我们有哪些不满意的,与我们群众的心贴得更紧了。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08日 11:26 来源:重庆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