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点对点”破解“一薄弱”

——白朗县的“民情日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整改进行时

  在白朗县强堆乡夏吉村,记者见到了一本“民情日记”。里面详细记录着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村村民对村“两委”班子反映的问题、意见以及整改落实情况。

  像夏吉村这样的“民情日记”,白朗县每个村都有一本。正是因为有了它,老百姓的烦心事、麻烦事都能得到及时解决。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白朗县着眼“一薄弱”问题,多措并举破解基层组织作用不大、动力不足等难题,切合实际严部署、认真对待抓细节,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民情台账就是白朗县的一手妙招。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白朗县通过建立以“民情日志、政策宣讲、便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民情台账,有效解决了党员干部下基层时老百姓“讲了不愿听、听了不愿信、信了无反馈”等问题。

  夏吉村党支部书记拉巴次仁告诉记者:“县委组织部为我们发放了民情日记本,记载党的方针政策、群众的困难以及这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每天都要记录。”

  据了解,该县的民情台账以民情日记为主体,一方面听群众说实话,把群众反映的主要困难、矛盾纠纷、利益诉求、意见建议等内容详细记录下来,能解决的现场及时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带回去开会研究、限时解决。另一方面,讲事实给群众听,把政策、实情讲给群众听,以认认真真的态度面对群众切切实实的问题,迅速拉近了与群众的感情。

  限时解决群众困难是白朗县开展整改落实工作的另一有力抓手。在巴扎乡便民服务大厅,服务承诺书以书面的形式向群众承诺,将没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原因、解决问题的时间一一登记在册,让群众在约定的时间前来办理,解决了以前群众为一件事来回奔波、四处求人的局面。

  因项目纠纷,巴扎乡村民顿珠来乡里反映情况。他对记者讲:“工作人员给我写了服务承诺书,让我后天来乡里听上级部门协调的结果。现在办事不用天天跑来问了,比以前方便多了。”

  服务承诺书仅仅是强化干群关系的一个缩影。教育实践活动中,白朗县针对窗口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顽疾,强化干部管理、转变工作作风,变“群众跑”为“干部跑”,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

  巴扎乡乡长滕斌讲:“我们针对工作作风漂浮、群众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及时出台巴扎乡干部管理‘十不准’,切实加强干部日常管理教育,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有了良好的干群关系,基层组织有了发展基础,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就更加突显了。针对这一难题,白朗县创新机制,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村集体无钱办事的困境。

  巴扎乡恰仓村结合自身传统和养羊实际,与自治区农科院畜科所合作,成立萨福克羊养殖基地。利用萨福克羊生长周期短、肉毛产量高的优势,成功为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为村“两委”带来发展的经济动力。

  “老品种的羊每只只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萨福克羊饲养8至10个月每只就能卖2000多元,其中村集体能得16%,群众和村集体收入都提高了。”恰仓村党支部书记扎西告诉记者。

  白朗县因地制宜搞发展,增强壮大集体经济,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强堆乡吉定村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将已经成规模的藏鸡藏猪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

  指着藏鸡藏猪养殖场,吉定村大学生村官米玛加布高兴地说:“靠养殖场,已经使4名贫困党员和6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现在大家都很信任我们村党支部,各项工作开展起来都很顺利。下一步,我们将在温室大棚方面做文章,开拓村里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08日 11:32 来源:西藏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