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吉林:补齐党组织服务群众“短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选优配强 部门包保 政策支持
吉林:补齐党组织服务群众“短板”

  吉林省辉南县下派的“第一书记”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工作,帮助后进村发展。

  吉林省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两委”干部查看水田蟹苗基地建设情况。

  吉林省珲春市春化镇梨树沟村“第一书记”走访慰问困难老党员。

  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吉林省梅河口市山城镇大安村建起了新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吉拉吐乡锡伯屯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图为村民在展示致富成果。

  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党组织书记带领群众大力发展棚膜经济。图为该村党组织书记在大棚内查看作物生长情况。

  开篇的话

  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建整体水平的重要基础。

  各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努力把改进作风的各项举措落实到“末梢神经”,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从本期开始,《特别关注》版将陆续介绍吉林、广东、湖北、新疆等地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敬请关注。

  党组织想要为老百姓办事,可无奈“囊中羞涩”,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只能一筹莫展,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老百姓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在农业大省吉林,不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农村,都面临着这样的窘境。据吉林省委组织部提供的数字,全省2014年确定的953个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中,44.3%都是因为“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而上榜。而其他的入榜者,虽然各有原因,但也大多和一个“穷”字逃不开干系。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吉林省通过选优配强带头人、部门包保对口帮扶、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办法,努力改变农村的贫困面貌,让党组织服务群众有资源,有条件,更有底气,成为老百姓当之无愧的主心骨。

  多种途径,选优配强带头人

  今年夏天,吉林省部分地区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农民损失惨重。农安县农安镇西赵家沟村就处在干旱的重灾区,村里很多靠种玉米为生的村民,不得不面临着减产甚至绝收的境地。

  “要是‘第一书记’早点来咱们村,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村民当中有人这样议论。他们所说的“第一书记”,指的是县里的开发区副主任任国良。

  今年五月初,任国良被县里下派到西赵家沟村担任“第一书记”。在他来之前,村里负债累累,村部年久失修,早就无人办公。现年63岁的村支书潘明和,也曾经想过带着村里人搞点玉米种植以外的营生,但能力、条件都有限,最终也没有迈出那一步。

  面对此情此景,任国良下定决心,要尽快改变这个村的面貌。他一面四处筹集资金,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村部,恢复村务的正常运转;一面利用自己在开发区分管招商引资的优势,为村民们找到了养兔致富等几条新出路。“这些项目搞起来,村民们就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任国良信心十足地说。

  一个好的带头人,会给全村带来希望。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过程中,吉林省提出的第一条措施,就是选优配强带头人。

  省委组织部要求,要注重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本村没有合适人选的,要采取从上级党组织选派等方式全部配齐。目前,全省已选派1054名优秀年轻干部进驻软弱涣散村和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或副书记。

  除了下派干部以外,吉林省还有一个配强带头人的办法——让强村的党组织书记兼任弱村的书记。

  前郭县长山镇袁家村过去是个远近闻名的“老大难”村,村内矛盾较多,上访问题频发,而党组织却一直束手无策。自从2013年相邻的繁荣村党支部书记李军兼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短短一年间就让整个村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李书记来了之后,村里路也通了,事儿也有人管了,现在大家都忙着赚钱过好日子,谁还会去上访呢!”袁家村村民李杏说。

  部门包保,各显其能治后进

  2013年10月31日中午11时03分,一场突如其来的5.5级地震,让吉林省乾安县安字镇瑟字村的很多村民瞬间失去了家园。

  一个原本就很贫困的村,如今再加上灾后重建的重担,让村党支部“压力山大”,手足无措。关键时刻,上级安排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杜彬负责联系包保这个村,县政府办公室直接帮扶,从此彻底改变了这个村的命运。

  在县里的全力支持下,村党支部积极发挥作用,不仅带领村民有条不紊地推进灾后重建,更是提出了“借机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近日,记者走进瑟字村,只见平坦的柏油路从村口一直延伸到村子尽头,错落有致的新民居拔地而起,自来水、天然气正在通向各家各户,很多受灾的群众也都露出了笑脸。

  瑟字村的故事并不是个例。部门包保、对口帮扶,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

  今年以来,吉林省共派出工作组876个,有854名县级领导干部建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包保联系点,覆盖所有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展一对一帮扶整顿。

  包保部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项目,既解决党员群众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也解决村里面临的实际困难。据统计,全省包保的市县领导,目前已经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1600余个。

  一些地市还探索了各具特色的包保帮扶办法。长春市开展了“百强联百弱”活动,引导党政部门进“软村”、经济部门进“穷村”、政法部门进“乱村”,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白城市则组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与软弱涣散村结成帮扶对子,目前已带动4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转化升级。

  “因村施治、一村一策、一病一方的办法,增强了包保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长春市双阳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大军说。

  政策跟进,发展经济有保障

  2013年4月,一份盖着16个部门公章的文件在吉林省内印发。文件的内容是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发文单位是省委组织部。

  由组织部门直接牵头抓村级集体经济,在全国并不多见,足以显示出吉林省对于农村“造血”功能的重视。该省提出,通过项目资助、贷款贴息、专项扶持、扶贫开发、示范引领、结对帮扶等六种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从2013年起,吉林省财政每年安排6500万元重点扶持1000个左右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3年,全省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就从2012年的2.55亿元增长到3.45亿元,增长35%。2014年,6500万元资金重点向软弱涣散村倾斜,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以辽源市为例,全市52个软弱涣散村中,24个已有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在长春市双阳区太平镇长炮村,过去只敢想不敢做的环保开发等项目,如今在省里的政策支持下,也已经列上了议事日程。

  发展集体经济,离不开村干部带头。为了更好地激励村干部带领群众干事创业,吉林省努力提高他们的报酬待遇,实行村干部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挂钩制度,确保村干部报酬达到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长春市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职务补贴+绩效补贴+创收奖励补贴”的三合一补贴制度,村干部按月发放报酬,村书记年工作报酬平均达到1.5万元。

  经过几个月的集中整顿,全省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正在发生变化——

  走在他们的村庄,只见一幢幢新村部已经投入使用,一个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正在火热动工,一项项党建工作制度正在健全完善,一个个村干部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

  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的显著提升——服务群众网络进一步完善,机制不断健全,让村民们实现了70%以上的涉农事务办理不出村。

  “近半数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已经实现了转化提高、晋位升级,服务群众‘短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吉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于洪岩说。

  社区党组织怎么“整”

  吉林省今年共排查出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101个,占全省社区党组织的7.2%。虽然和农村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党组织服务能力弱”同样是主要问题之一。

  服务能力为啥弱?缺人、缺钱、缺场地,大体上跑不开这几样。咋解决?吉林省的答案是:全面推进、整体提升。

  开展活动没场所?吉林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0多亿元,使全省社区全部建成500平方米以上活动场所,其中30%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一些地方还把体育场馆、卫生服务站等与社区场所建设“一盘棋”谋划布局,建成了一批2000平方米以上,标准高、功能全的社区活动场所。

  服务群众“腰包”紧?吉林省从今年起,各级财政每年新增1.83亿元,作为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目前,长春和吉林两市社区专项服务经费达到20万元以上,省辖市社区达到10万元以上,县城社区达到5万元以上。一些地市还明确表示,只要社区把钱花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花完了还可以再追加。

  干部没有积极性?吉林省委决定从今年起,省财政列支8000万元,全省各级财政新增投入1.87亿元,使社区“两委”成员每月平均新增工资1200多元。如今,全省社区干部月人均收入达到3200元,超过了新录用公务员的标准。

  随着社区基层基础的加强,社区的服务功能得到很大提升。许多社区党组织书记反映,现在社区经费充足,场所宽敞,设施完备,服务条件大大改善。特别是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的落实,彻底改变了社区的窘境,使社区开展工作底气更足了,服务手段更多了。

  如今,吉林省的社区党组织普遍通过综合运用市场化、信息化、社会化、区域化等服务措施,从居民群众最迫切的服务需求入手,重点强化“一站式”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就业创业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平安和谐服务、文体科教服务、帮扶救助服务等七种服务,不断提高服务居民群众的水平,社区弱势群体得到普遍关照,社区群众工作生活愿望得到较好实现,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很大满足。

  亮点扫描

  舒兰市朝阳镇恒林村:选准带头人 激发新希望

  吉林省舒兰市朝阳镇恒林村由于村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书记长期患病缺职、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党组织服务能力弱。该村通过改选党支部,把工作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副书记任命为村书记后,面貌正在改变。在党组织的谋划下,村里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同时组织党员群众进行工艺手套加工,这两个集体经济项目年收入可达5万元。今年以来,村党组织带领村民修桥铺路、清理河道、种花种树,还为村民购置文艺演出音响设备和服装,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梅河口市李炉乡连山村:“第一书记”促整顿

  吉林省梅河口市李炉乡连山村过去是个后进村,上级下派的“第一书记”为村党组织“量身定做”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整顿成效明显。针对班子“软”的问题,该村集中培训村干部,推行村干部轮岗坐班等制度,提升服务意识。针对人心“散”的问题,该村定期开展“五爱”美德评选、“我到村部看电影”等活动,凝聚人心干劲。针对经济“弱”的问题,该村创建“支部+合作社”式的经济体,增强造血功能。如今,连山村正在实现“华丽转身”,农民都说,这样的“第一书记”我们欢迎。

  东辽县辽河源镇长治村:“能人”治村 大展其长

  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长治村把选任“能人”作为带动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升级晋位的有效途径。2014年,当地企业家王贵库被推选为长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个人出资垫付10万余元,带领村民义务出工,先后维修村组路3公里,清理路边沟3公里,对村部进行维修和装修,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同时,他带领村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发挥自己在苗木种植、农场管理方面的经验特长,制定了经济发展规划,得到村民广泛支持。

  梨树县十家堡镇小桥子村:县委书记“挂帅”治后进

  吉林省梨树县十家堡镇小桥子村过去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到位,自从有了县委书记闫旭的直接包保,村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闫旭帮助该村协调资金,建起崭新的村部,修缮了村里的危桥险路,同时还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包保领导的倾力帮扶和镇村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小桥子村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认可。

  磐石市石嘴镇团强村:鼓起“腰包”好服务

  吉林省磐石市石嘴镇团结村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入手,增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该村积极招商引资,仅广利饮品一个项目,今年就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同时,村党支部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改造农业基础设施,还建起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截至目前,党组织共帮助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56件,正在摘掉软弱涣散的帽子。(记者 赵振宇采写整理)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4日 10:4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