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融雪车巴沟

微信扫一扫 ×

  两个村打架打了60年,这就是尼巴村和江车村。这两个藏族村位于甘肃甘南卓尼县的车巴沟。为了争夺放牧的草山,这里多次发生群体械斗,造成20多人死亡,80多人伤残。几十年来,百姓日子过得不安稳,政府多次调解也无济于事。尼巴村和江车村的矛盾在当地被称作“尼江问题”,全省出名、全国挂号。在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甘肃省委省政府直面困难,将能否解决“尼江问题”作为衡量这次活动成效的重点,选派最得力的干部进入车巴沟。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前夕,1000多名干警已经在车巴沟进驻好几个月,车巴沟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好转。当时,尼巴、江车两村的基层党组织几乎完全瘫痪,原先的工作组驻地被打砸,很多村干部直接参与、甚至领导村民械斗。面对“尼江问题”的严峻形势,一些干部认为需要采取高压态势,但是,也有人并不这么看。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俞成辉,是甘肃省信访局原局长,具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他从一团乱麻的矛盾纠葛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尼江问题”的症结所在。

  俞成辉认为,群众对干部的反感,源自于历史上多次调解失败产生的失望。两个村子杀红了眼,不让他们械斗,又拿不出好的方案,群众的气儿就撒在了干部的身上。俞成辉认为,解决车巴沟问题,不需要高压态势,而是要从群众路线入手,打开群众心结,创新工作方法,重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俞成辉向省里要了一个人——曾获得“全国优秀信访局长”称号的刘智勇。接到调令,从没出过兰州市工作的刘智勇一头扎进尼巴乡,一住就是11个月。但调解工作非常难做,他们受到围攻,还有人说让这个兰州来的人滚回去。

  同去的干部都被打得鼻青脸肿,他们只好退出了车巴沟。但几天后,村民发现,那个被打跑的“兰州的家伙”又回来了。刘智勇说:“我让他们打扫卫生,说俞书记要来,就没提上次的事。书记一上来,把要发的低保全部发掉,也是对老百姓一个非常大的震动。”

  让刘智勇惊喜的是,挨完这顿打,他的工作反而打开了局面。以后,他到谁家谁都特别客气,把肉煮上,不吃就不让他走。

  2012年,为了抢夺牧场,江车村的一伙人杀死了尼巴村一名牧民。如何处置凶杀行动的组织者,直接关系到“尼江问题”能否解决。但是,由于偏远、闭塞,尼巴、江车两村过去的积怨几乎全是依照部落习惯处理,村民法律意识极其淡薄。

  “7.29凶杀案”中的三个牵头者都是江车村的村干部,他们既是调解工作需要依靠的人、又是犯罪嫌疑人,同时还是群众眼中维护村落利益的英雄,这样的情况非常棘手。工作组定下来十二字方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裁之以法。”

  每天,他们带着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真诚付出后,收获的是理解和支持。如今江车村三名犯罪嫌疑人中的两人已向公安部门投案自首。俞成辉告诉记者:“我和他一块中午吃的饭,吃完饭之后他把两只手举起来,要公安把他带走。我说你去吧,你放心,家里的事我操心着。他们两家我都去了。”

  群众工作虽然进行得卓有成效,但也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6月的一天,江车村几户牧民突然把牧场搬迁到了尼巴村的牧点,尼巴村立刻聚集人马,准备对峙,情势非常危急。工作组连夜进入车巴沟。

  俞成辉直接找到了江车村态度最激进的贡布扎西,思想工作一直进行到夜里二、三点钟。

  历史上,尼巴、江车两村械斗,都要抢占一个名叫扎呵高的山口,抢占了这个制高点,也就掌握了主动权。在贡布扎西的带领下,这天早晨,50多岁的俞成辉带领干部们清晨出发,赶赴扎呵高,抢先登上了4000多米高的山顶。刘智勇说:“11点半的时候,我们听到了轰鸣声音,就站到那山顶上看,几百辆摩托千军万马过来了一样,看到我们了,就全部都停下来。”

  就在两村牧场交界处的山顶上,俞成辉召开了现场会。山顶上的现场会,打通了包括贡布扎西在内很多村民观念上的壁垒,使他们明白,两村人对草山牧场的争夺实际是自然资源的匮乏造成的,仅仅依靠放牧已经不能承载两村4000多人的生计。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必须跳出草山谋发展。

  尼巴村村委会主任拉毛才让告诉记者,如今他们村里在往芫根做菜、开发矿泉水这方向走,国家在想办法,群众也正在向这方面转变思路。

  如今在车巴沟,问题虽然还没有完全解决,但曾经被打砸一空的基层党组织已经重新建立起来。年轻的桑杰扎西今年被选为江车村的村主任,他的父亲曾经在两村械斗中去世。带领村民化解矛盾、冰释前嫌,对他来说并不容易。他说:“杀戮永远不完,可一辈子杀戮也解决不了问题。(家里)都不支持我,但群众信任我,我就继续工作。”

  60年的问题,解决起来肯定不容易,注定要经历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它考验着干部们的决心和能力,也考验着干部们的责任与担当。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拿出更多的智慧和耐心,化解矛盾,解开心结,车巴沟才会走向新生活。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9日 20:53      来源:央视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