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大众日报评论员: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五论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公平正义,是群众的向往和期待,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贯主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把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以司法公正引领和保障社会公正。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四中全会把公正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到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与各方面。贯彻全会精神,要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公正的各范畴中,司法公正是最为核心的问题。老百姓讲,“一碗水要端平”。当前,社会上“不端平”“端不平”现象还不少,有的执法司法人员,对老百姓不理不睬,对有权有钱有势的高看一眼,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反映强烈。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次不公正的司法活动,足以摧毁99个公正裁判积累的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都是百分之百的不公,损害的不仅是群众权益,更是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改革是促进司法公正的推进器。法治天平,不偏不倚方显公平正义。这些年,个别地方的司法天平发生倾斜,除了执法司法人员法治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等问题,深层次原因在于司法体制不完善、司法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机制不科学、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全会直面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和制度安排。贯彻全会精神,要有序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要改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要规范司法行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推进严格司法;要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和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与群众权益密切相关,群众高度关切,需要以公开促公正,并且越公开就越有权威和公信力。面对“人人都有摄像机、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新形势,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要增强,要完善机制、创新方式、畅通渠道,保障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

  “得其人而不得其法,则事必不能行;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则法必不能济。人法兼资,而天下之治成。”公正的实现最终取决于人。以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正,最根本的在于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法治工作队伍。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能力建设,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增强法治工作队伍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要加强对司法活动和司法队伍的监督,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权力出轨,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使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使每一次司法活动都能向社会输送公平正义的正能量。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1日 13:36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