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三中全会满一年 落实蓝图蹄疾步稳

领域涉及15个 重大举措逾330项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一年前的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出炉。“蓝图”作出的总体部署,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目前,这些改革举措正在逐项落实。

  直面难题动手术

  改革,要的就是时间感。

  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第二天,中央纪委即召开会议,部署反腐倡廉相关工作。两周后的11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12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单独二孩”政策应声落地,并在各省份陆续铺开。

  以上改革,其政策依据均出自《决定》之中。

  改革,要的就是直面难题。

  《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与之呼应,今年3月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7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针对“硬骨头”,各项改革根据时间表紧锣密鼓展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说:“中国在之前外延式发展中留下了一些隐患,因此现在更需强调堵住漏洞。”

  “简政放权”是《决定》中一大亮点。去年12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今年3月,国务院60个部门首晒权力清单,带头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蓝图”“探路”相结合

  去年12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任组长。三位副组长分别为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均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此后10个月时间里,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召开6次会议,共通过20项意见和方案,让“蓝图”更加清晰。

  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小组于今年初就位,在《决定》336项重大举措中,181项由6个专项小组协调。各省区市也陆续动员,由其“一把手”领头成立深改小组,分解改革任务。

  “经济动力不足,要消除阻碍,社会动力发展不足,要释放民间力量,政治发展动力不足,官民关系紧张,要克服本位主义、地方主义,这些都需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进行顶层设计。”燕继荣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就经济领域来说,今年4月,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

  一些改革任务仍在试点阶段。如广东、上海率先出台国企改革纲领性文件,国资委选择6家央企进行“四项改革”。另外,《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也选定了6个省市开始“试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年来,各地、各方蹄疾步稳,不抢跑,不拖宕,既在“破冰”又在“探路”,正确、准确、有序、协调地推进改革。

  给予国民更多实惠

  惠民,是改革的方向。

  《决定》向全体中国人民作出承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今,诸多改革举措正在让更多人成为受益者。

  以农民群体为例。根据《决定》所提出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今年1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前提下,选择若干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据专家估算,仅承包耕地一项,每年将撬动1.3万亿元资金。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认为,改革要迅速形成新的既得利益,形成与改革方向相一致的利益群体,越多的人在改革中受益,改革就越难以逆转。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5日 06:2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