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设计师习近平(文化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近平在曲阜孔子研究院。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山东曲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时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自执政以来,习近平对文化的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对建设文化强国的谋篇布局,都给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我们梳理了习近平有关文化强国战略的“十大金句”。字里行间或许可以一窥习近平文化战略的思路脉络。

  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

  2014年3月31日晚,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在布鲁塞尔拉肯宫举行隆重国宴欢迎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到访。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2014年的“两会”期间,习近平在与贵州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同年3月,习近平一身笔挺的中式服装赴荷兰国宴;4月,习近平在比利时,再次身着“中国风”礼服亮相,让世界眼前一亮。演讲时他说,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当时外媒普遍认为,习近平的“中国风”礼服正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底蕴,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一个缩影。

  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

  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语重心长的说:“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他同时强调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2014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今天正式上线。这是人民日报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特别指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由此开启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元年。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十八大以后,伴随着习近平的身影,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政治社会领域的“出镜”越发频繁。他在多个场合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中国共产党不会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2014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表示,“我们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开幕致辞。

  同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开幕致辞中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习近平的话语,透露的是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的尊重和思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历史的经验、教训和警示,都将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与师生们沟通对话。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在与同学们谈起青年的价值观时,他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26天后,习近平出现在北京市民族小学与孩子们共庆“六一”儿童节。习近平希望孩子们能够从核心价值观中体会古圣先贤的思想、仁人志士的夙愿、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前,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文艺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

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

  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指出,文艺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作家冯骥才认为,习近平的讲话对今后的文艺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导演冯小刚则表示,这次会议把文化复兴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习近平在北师大主楼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主题展”。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今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态度鲜明地反对课本“去中国化”。

  两天后,在出访塔吉克斯坦的万里高空之上,习近平在与记者交谈时又再次提及传统文化,“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这段话可谓切中时弊,抓住了建设文化强国的要害。无论对内对外,“骨气和底气”都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最强大的文化基因。如何做到?习近平强调要用好新兴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时说“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习近平的话,真切地道出了文化交流的特性和魅力。

  2014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进行访问,印度总理莫迪全程陪同。双方就文化交流等多领域达成合作。

  在习近平的文化认知中,不仅有由内向外的传播,更有由外向内的吸收。他认为,中华文化就是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不能闭上眼睛不看世界,要在推进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今年10月,习近平为在法国展出的“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题写序言并担任监护人。在今年9月出访印度时,两国专门制定了文化交流计划,在拓展青年、文化、教育旅游等多领域进行交流合作。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这样强调。

  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独具特色的“习式外交”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和智慧,不断被习近平在多种外交场合成功援引运用。比如,在2014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寄语“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是金砖五国共同的愿望和责任。

2014年11月1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瀛台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

  这其中最精彩的一笔,或许莫过于几天前在中南海瀛台举行的“习奥夜谈”。习近平选择在古老的瀛台给奥巴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他告诉奥巴马,当代中国人的思维,中国政府的治国方略,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对理解中国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进道路很重要”。经过将近5个小时的长谈,奥巴马在第二天面对记者时说“我更加理解了中国人民为何珍惜国家统一和稳定。”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5日 21:44 来源:人民网 编辑:魏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