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看漳州如何把台资企业党建做深做活

——福建漳州台资企业党建工作调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福建省漳州市是台胞重要祖籍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台湾现有2300万人口中,祖籍漳州的约占40%。自1981年7月引进全国第一家台资企业,1991年8月成立福建省第一批台资企业党支部以来,党组织已经覆盖了漳州台资企业的65%,涉及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其中台湾在漳州的百大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83.3%。

漳州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连杂草都长得和台湾一样”,令台商产生天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漳州善用、巧用祖地优势,把台企党建做深做活,让党的活力成为助推两岸交流合作的新引擎,在增进台胞对大陆的认同感、推动两岸深度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消除疑虑: 从“三怕”到“三赞”

台湾国民党员李瑞河到漳州创办天福茶庄之初,由于两岸长期隔绝,对在企业建立党组织有“三怕”,一怕因此回台湾受打压;二怕党组织带着员工与自己较劲;三怕党员活动影响生产经营。但很快他的态度彻底转变了,对身边的共产党员连连“点赞”,一赞服务到位,二赞素质过硬,三赞有作为肯担当。他说,“在企业建立党组织,有百利而无一害。”

从“三怕”到“三赞”,李瑞河的转变在漳州台商群体中颇具代表性。台商对组建党组织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存有戒心,是台企党建要迈的“第一道槛”。漳州市举全市之力,上下同心、一以贯之,以最大诚意、最大作为逐步消除台商疑虑,赢得他们对开展党建的理解和支持。

政策赢支持,贵之在“实”。推出多项全国领先的对台举措:全国率先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区;出台一系列鼓励台商创业、支持台企发展的具体服务措施,其中有11项乃全国首创;对台企项目采取“一签约就挂钩联系、一落地就积极引导、一投产就全力帮扶”的办法,建立“全程式”长效服务机制;成立对台工作平台,在全国率先成立涉台案件审判庭,首创聘请台胞担任人民陪审员,开通“台商服务热线”,在台商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这些具体有效的政策举措,让台商感受“开放、包容、融合、和谐”的理念,从思想上扭转观念,在感情上消除隔阂。承义工业有限公司项目签约后,长泰经济开发区仅用一周就帮助完成报批手续,台商业主王先生深受感动,说:“共产党的政策很实惠,共产党人做事很实在!”爽快地答应组建党组织,并腾出专门场所、列支专项经费。

服务赢信任,贯之以“诚”。县处级领导、乡镇主要领导与台资企业结对挂钩,每月一约谈、每季度一访谈、每年一座谈,面对面地为台企解决实际困难,做到引进项目、筹建企业与组建党组织相结合、同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五必访”,即重大节假日必访、业主生日必访、生病必访、红白喜事必访、企业重大事项必访。建立台企党建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台企党建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真诚的服务让台商产生信任感、亲近感,此时再谈党建,则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对一些故意回避的台商,“正面沟通”与“侧面迂回”相结合,从其生意圈、朋友圈、家族圈中寻找突破口,利用“圈内人”、“身边人”、“自家人”的影响力,在接触交流中同化,在亲情友爱中暖化。捷升服饰的业主之前一提党建就皱眉拒绝,党组织通过他的亲戚做工作,功夫茶一泡,闽南话一拉呱,业主的眉头舒展开了。一来二往,捷升不仅自己单独组建党组织,还带动两家台企“同步开花”。

作为赢地位,胜之在“为”。不少台商往往从其得力助手的党员形象中认可党员和党的工作,进而同意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这是党员发挥个体优势、以作为赢认可的良好效应。漳浦县遇到特大台风,天福茶庄的共产党员自发组织青年突击队,冒着生命危险抗风救灾,将茶庄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天福茶博物院准备开工建设时,由于春节期间招不到工人,公司党组织就带领党员和团员冒雨开工,党旗就插在工地上。李瑞河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此后大力支持党建工作,称自己是“三流的国民党员,一流的共产党友”。不少台企的党员作风正、业务精、群众影响力大,以“为”博“位”,胜之在“为”,获得老板充分信任后,顺利组建台企党组织。

台商态度从“疑虑”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最后到“离不开”的深刻转变,体现了漳州市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魅力。这种魅力,来自于漳州台企党建工作的准确定位,那就是,服从服务于对台工作总方针,以争取人心、为台湾人民谋福祉、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为灵魂,以大局为重,以善意相待,以亲情相融,不断消除隔阂、化解心结;这种魅力,来自于漳州台企党建人员的工作艺术,他们能够设身处地看待台胞在政治背景、文化理念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从“一家人”的角度出发,多一点理解、尊重和体谅,推进工作不急躁,不强求,有耐心,讲策略,持之以恒,水滴石穿。

求同存异:“渐进式”的智慧

组织难覆盖、队伍难壮大,是台企党建要迈的“第二道槛”。漳州市在工作要求、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上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要求和硬性规定,而是灵活多样、循序渐进地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壮大组织队伍。截止目前,全市420家规模以上台资工业企业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培育出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天福集团党委等一批先进典型。

梯次培育,组织“渐进式”覆盖。在组建上,“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对台商态度明朗、党员有积极要求的,采取单独组建方式;对台商顾虑较多的,先推工作覆盖再考虑组织覆盖,党组织组建命名、支部活动场所设立等问题都灵活处理,有的“体外循环”建立党组织,有的支部不冠企业名称而暂时采用编号命名。芗城在台资企业集中的金峰开发区建“员工公寓支部”,党员免费入住公寓,但有义务承担党组织交办的工作。在推动上,先“联”后“分”,梯次组建,辐射带动。首先,以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商投资区为重点,推行“六联”工作模式,即组织联建、工作联抓、活动联办、队伍联管、制度联建、阵地联用,把台资企业纳入区域化管理,变单打独斗为合力共建。其次,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产业成链、共建互助”的原则,通过挂靠组建、编组共建、行业联建、龙头带建等联合方式,找准不同类型企业的组建模式。重点跟踪龙头企业,做到“成熟一个,独立一个”。再者,分“行”别“类”培育示范点,总结推广“天福样板”,打造以漳浦县、台商投资区为主体的台资企业党建两个示范群和一批市级党建示范点,对市级台企党建示范点分别给予1万元-5万元的党建活动补助经费。近年来,全市投入台企党建经费共计387.7万元。

选优配强,队伍“渐进式”培养。坚持涵养水分、长线培养,推动党务工作队伍不断成熟。一是跟踪配强书记。通过上级党委、企业业主、员工代表三方考察,反复酝酿、不断比选,重点从企业管理层中发展党组织书记。对企业内部没有合适人选或尚未成熟的,实施“老带新”培养工程,并与下派党建指导员工作结合,实现由最初选“老板认可的人”到“优秀党支部书记”过渡。元吉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熊艳红被福建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当选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二是跟踪培养骨干。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工作思路,把企业管理层中党性强、熟悉党务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配到党组织负责人或委员岗位;把业务精、懂管理、善经营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党组织班子成员推荐进入企业经营管理层,把党员中的骨干分子推荐充实到企业关键岗位。三是跟踪发展党员。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档案,引导流动党员、“口袋党员”回家,增强党组织号召力。近年来,全市共发展台企党员316名,入党积极分子1529名,4379名员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漳州的实践启示我们,搞台企党建,不能照搬非公企业党建的一般做法,一定要符合台资企业的实际。一是组织建设要“稳”,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不能盲目求快、求量;二是队伍建设要“优”,台资企业党建队伍流动性强,要注重在管理层发展优秀党员,树好这面“旗帜”;三是活动方式要“活”,采取“灵活、业余、分散、务实”的原则开展活动,避免开展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冲突;四是作用发挥要“实”,找准党建工与企业发展的落脚点,让业主切实感受到在台企党建带来的实效。只有摸准台资企业党建的特点规律,不盲干、傻干,而是巧干、实干,我们的党建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是台企党建要迈的“第三道槛”。而在漳州台企,党组织活动有声有色,60%以上台企党员是业务骨干,30%以上党员进入企业管理层,许多台企对党员“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招收员工、选调主管,党员优先;重点项目、重大决策,党员全程参与。

为什么漳州的台企出资人和党员这样荣辱与共、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秘诀就在于创造性地将台企党建与企业生产管理、节能增效等深度融合,与台企的长远发展同频共振、共促双赢,形成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的生动局面。

融入生产管理,为台企节能增效。台企在大陆投资的首要目的是获取利润,赢取发展空间。为此,党组织发动党员融入生产管理,为节约出计策,为增效献智慧。“党员示范岗”、“巾帼文明岗”、“青年突击队”活跃在台企车间,激发了内生动力;“生产大比武”、“岗位大练兵”等活动,与企业的产业特色丝丝入扣;“示范班组、示范车间、示范门市、示范党员责任区”等示范工程,树立起“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的“红色标杆”。三本肥料有限公司党支部提议的3个改进项目,为公司节省300多万美元,设立“党员模范生产线”,仅用3个月就将产能提高30%以上,党建被喻为三本发展的“无形生产线”。

融入科技创新,促台企转型升级。紧跟台企规模化、本土化、集群化的趋势,党组织帮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战略,力促转型升级。去年来,全市台企党组织共收集合理化建议867项,其中有492项被采纳,56名党员获得“最佳提案改善奖”。镇宇生物科技公司组织党员成功攻克“蝴蝶兰克隆技术”,使公司的蝴蝶兰品种从56种发展到100多种,年增收2000多万元。青蛙王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前的路演全由共产党员担纲,上市后,公司的销售额从8.4亿元攀升到15.7亿元。

融入沟通协调,助台企和谐发展。台企业主在大陆人地生疏,往往苦恼于与方方面面的沟通渠道不畅、办事效率不高。企业党组织积极充当台企与政府之间、台企与社会之间、台企与员工之间的“桥梁”,形成企业、员工、社会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龙海、长泰的台企在支部的牵头下,与所在村“村企共建”,企业在用工、资金方面支持村庄,村庄在用地、用人方面帮助企业,互惠双赢,其乐融融。荣树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针对员工子女下课与正常上班时间的时差,开设“安亲班”,聘请专职人员免费帮员工照看孩子,让员工“愁下眉头,暖上心头”。

漳州的实践经验启示我们,台企党建要想得到业主持久的支持,关键在于党组织要谋业主之所谋,急员工之所急,把国家、业主和员工三者的利益有机融合起来,维护好、实现好。台企党建机制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实际、融入发展,让台企业主和党员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可以说,融入的程度,反映着工作的力度和深度,决定着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因此,只有下力气做好融入这篇大文章,台企党建工作才能做深入、做扎实。

互促双赢:“一家亲”的磁吸效应

“不是我爱台湾太少,而是我爱祖国更多。携手起来,为祖国和平统一贡献力量。”李瑞河手书的条幅,道出了台商企盼两岸和平统一的心声。而这,恰恰是漳州台企党建的出发点。漳州台企党建与台企发展互促双赢,产生了多层面的良好效应。

从政治层面看,有利于增强台湾同胞对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增进两岸人民的共识。漳州市设有党组织的台企均是相对稳定的大中型企业,在台湾的影响面大,有的企业已一家三代定居大陆,成为“新两岸人”。他们既是我们做台湾人民工作的重要对象,也是重要的依靠力量。如何做他们的工作?党建就是一个重要途径。他们往往从接受企业党组织的独特魅力开始,进而逐步接受我们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主张,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两岸互动交流、增进共识的纽带。三本肥料公司董事长陈建中是台湾中华生产党中央常务执行委员、地道的“台二代”,他大力支持企业党建工作,热心推动两岸交流与和平统一,2012年被评为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党建之友”。

从经济层面看,有利于促进台企发展壮大,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漳州累计批办台资企业2759家,实际利用台资76.9亿美元,居全国设区市第三。截至去年底,规模以上台资企业主营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26%。近5年来,漳州市GDP年均增长13.4%,财政总收入增长18.6%,台企是重要的拉动力。漳台经贸合作前景看好,一大批台资重大项目加快落户漳州并呈现产业聚集趋势,漳州已具备承接台湾石化、钢铁、装备制造、光电等产业整体性转移的基础和条件,吸引越来越多的台商来投资兴业。  

从文化层面看,有利于弘扬祖地文化,激活漳台共同的文化基因,串起两岸“同心缘”。连战、王金平、江丙坤、萧万长等台湾知名政要和台湾中石化董事长沈庆京等商界名人的祖籍都在漳州。以天福为代表的台企党组织自觉承担起两岸交流“微笑使者”的使命,以“根”为媒,助力台胞“寻根之旅”,截至2014年4月底,台商到漳文化交流突破100万人次,台胞回乡谒祖达22万人次。以“茶”为媒,搭建两岸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以“文”为媒,带动漳台两地的民间交流。5年来,漳州共邀请接待台湾文化体育交流团组700多个、3万多人次,组织131个文艺团体、1813人次赴台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福建要“增强对台湾的吸引力、凝聚力,为祖国和平统一积累正能量。”漳州的实践启示我们,在当前两岸关系进入巩固深化的阶段,台企党建要立足党建、高于党建、突出特色,要把党建工作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紧密结合,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结合,要善于以党建为桥梁,提升台商对祖籍地乃至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把“两岸一家亲、骨肉不可分”从观念变为行动;要善于以党建为推手,厚植两岸共同利益,推动大陆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7日 14:49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