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结合出成效 特色开新篇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蔡国英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民族地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既有全国共性的问题和要求,同时也要体现民族地区的个性与特色。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和体现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以民风建设为抓手,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团结进步紧密结合、与建设美丽乡村紧密结合、与选树最美人物紧密结合,使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推动形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生动局面。

  促进民族团结

  倡导和谐之风

  宁夏是少数民族聚居区,600多万人口中,回族人口232万,占人口总数35.56%,是全国的“回族之乡”。宁夏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发展、繁荣作为头等大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突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进步等主题宣传教育,在全区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

  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民族进步的重要载体。宁夏把每年9月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月”,每5年表彰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积极创建“民族特色村”,遵照“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思想,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帮助各民族群众共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用“团结梦”“小康梦”“幸福梦”融通感情、凝聚人心。不断增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理念,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融入民族团结进步之中,形成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和睦相处、共谋美好生活的良好局面。

  大力实施农村政策直通车工程。让各族群众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是促进农村发展稳定的重要保证。通过农村文化墙、政策超市、喇叭村村响等政策直通车工程,深入开展“讲政策、跟党走、创建幸福新生活”等经常化形势政策教育,从实际出发,分层次、分对象,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改革是富强之源、发展是文明之要、稳定是幸福之基,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积极推动“四进”清真寺活动。充分发挥清真寺是回族信教群众宗教活动重要场所的作用,积极推进国旗、核心价值观、党报党刊、农家书屋进清真寺的“四进”活动,得到回族群众好评和宗教人士肯定,收到良好社会效果。大力开展爱国爱教活动,在清真寺建设国旗台,“七一”“十一”等节庆假日集中开展升国旗仪式,在回族群众中唱响“祖国在我心中”,使爱国主义情怀在各族群众中不断升华。精心制作“三个倡导”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报,悬挂在清真寺醒目位置,潜移默化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宗教界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的理念和优良传统,引导宗教人士争做“八大员”,即法律法规普及员、健康生活指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慈善事业宣传员、民风建设讲解员、特殊人群帮教员、党群关系联络员和增收致富引导员,充分发挥宗教正面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

  建设美丽乡村

  倡导文明之风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宁夏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六盘山地区是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我们始终认为农村是传统文明发祥地,乡土文化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必须紧紧与新农村建设、与“塞上农民新居”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制定《六盘山片区(宁夏)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15年)》《关于实施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宁夏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大力倡导不等不靠、艰苦创业、科学发展精神,提振农民群众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的精气神。

  实施拔穷根的生态移民战略,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对生活在不宜居住、不宜发展山区的35万积贫群众进行整体搬迁。在新移民点建设中,积极追求“五美”,即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秩序之美、创业之美,既做到基础设施到村、产业项目到户、培训转移到人、帮扶责任到单位,鼓励农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又在移民点的学校、医疗点、道路、公共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考虑农村特点、农民关切,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目前,全区已启动30个美丽小镇、100个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到2017年52%乡镇和50%规划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到2020年全区所有乡镇和90%规划村庄达到标准。

  既解决口袋富不富问题,也解决脑袋空不空问题。针对目前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文化饥渴、文化沙漠现象,在生态移民村开办农民夜校,进行文化和技能培训。加强农村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室、体育设施等建设,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把物质扶贫与文化扶贫结合起来,既注重拔经济生活上的穷根,又注重拔思想文化上的劣根,在摘穷帽子的同时戴上文化帽子。

  抓好农村民风建设。针对目前某些农村群众中存在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集体观念淡漠,道德滑坡,伤风败俗事件时有发生,甚至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活动猖獗的情况,明确农村民风建设“三步走”战略,即2012年抓动员部署、试点完善,2013年抓经验总结、巩固扩大,2014年抓创新发展、完善机制。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农村民风建设的意见》《宁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考评办法》等文件,把民风建设任务细化,落实到农村改革发展、农民生产生活各方面,推动形成“遵规守法、明礼诚信、纯朴向善、理性包容、勤劳致富”的优良民风,努力把农村建设成更有古道乡愁、更加和谐稳定、更富人文情怀的美丽乡村。

  选树最美人物

  倡导向善之风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近年来,针对部分地区党组织和政府公信力下降,个别领域、个别行业诚信缺失,个别社会成员道德失范、价值观扭曲等问题,宁夏持续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年、思想道德推进年、道德模范宣传年等系列活动,着力在全区营造“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社会风尚。

  广泛开展道德宣传教育。制定完善村规民约,评选“最美农家”“好婆媳、好女婿”和“好家风、好家训”,推出“最美乡村干部”庙月萍、“最美乡村教师”杨生富、“最美乡村医生”马玉花等一批先进典型,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学习先进。银川市连续多年在农村张贴“道德红黄蓝榜”,“红榜”表彰先进,“黄榜”批评后进,“蓝榜”公示整改结果,约束和激励农民道德行为。吴忠市开展“乡村好人家”评选活动,选出道德素质高、集体观念强、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带领乡亲们树立良好乡风民风。

  深化文明创建活动。把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结合起来。自治区文明委在全区广泛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开展“我评议我推荐身边好人”活动,组织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到基层、高校进行巡讲。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鲜花朵朵送雷锋”公益活动,出租车“挂牌评星”活动,“民风建设示范户”“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文明餐桌”“王兰花”等志愿服务,做“文明有礼银川人”等活动,让崇德向善在塞上大地蔚然成风。

  活跃基层文化生活。通过“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清凉宁夏”广场文化活动,以各地农村小舞台、小讲堂、小广场、小展台为载体,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唱道德、赞好人、传文明,让农民群众乐起来、美起来,脑袋充实起来。借助群众广场文化、农村社火大赛、节日民俗大集等活动,引导群众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转变落后思想、破除陈规陋习,养成文明健康生活习惯。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3日 04:18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魏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