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安徽六安市探索科学化选人用人机制

群众选择 组织把关 制度决定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真没想到组织上会把我放到这么重要的岗位上”,这是前不久安徽六安市一名“70后”新任县委副书记在任前谈话时发出的肺腑之言。“让被提拔或重用的干部都没有想到”是六安市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群众选择、组织把关、制度决定”工作机制的最鲜明的特征。为不断提高被选拔干部的岗位匹配度、组织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近年来,该市在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让人民群众去选择

  什么样的干部是好干部?群众最有发言权。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去选择干部,是六安市委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

  初始提名是首要保证。实现初始提名环节的民主是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2013年,六安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六安市管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试行)》,决定定期在市先锋网公布空缺职位,并根据《干部任用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的不同情形,科学界定初始提名的主体和范围,明确组织、群众、领导干部和干部个人等不同主体的提名方式和程序;同时,建立“谁提名、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人情提名、许诺提名、贿赂拉票提名等不正当行为,从源头上保证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自去年以来,已先后将县区党政正职、市发改委主任等13个县处级领导干部空缺职位在市先锋网上公布,共接受组织和个人提名160人次、干部自荐5人次。

  民主推荐是关键步骤。该市坚持把民主推荐作为选用干部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不断改进形式,完善方法,积累了许多经验和自己特色的做法。“我们习惯把这种推荐叫海推。”六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源成介绍说。“海推”是当地干部对会议推荐领导职务备用人选的形象称呼。推荐时只公布职位名称,不设定人选具体条件和范围,让参会人员完全根据岗位需要和平时了解情况进行推荐。2012年以来,通过“海推”方式产生了14名县区党政正职和22名市直单位正处级领导职务备用人选。“虽然我推不上,但这种推荐方式我服气!”一位干部在参加推荐会后由衷地说。

  干部储备是坚实基础。该市坚持结合年度考核推荐储备优秀干部。因不涉及提拔,不针对具体职位,干部群众能保持平和心态,客观公正地进行推荐和评价,储备的干部群众公认度较高。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了近300名优秀科级干部和近100名优秀副县级干部的储备量,提拔重用的干部大多数从他们中产生。

  充分酝酿是重要环节。为防止简单以票取人,市委选任干部要经过近十道酝酿程序:征求拟任人选所在县区和单位意见;县区党政正职、市纪委常委等拟任人选征求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等主管部门意见;双重管理部门有关职位拟任人选征求协管方意见,必要时,请协管方参与考察;人事安排初步方案及时向市人大、政协负责同志通气,并征求意见;市委书记酝酿会对人事安排方案充分酝酿;涉及人大、政协常委会任免的干部,讨论决定前向人大常委会党组和政协常委会党组通气,并征求意见;非中共党员拟任人选,征求市委统战部和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领导成员、无党派人士中代表人物的意见……

  各级组织严格把关

  “用人之道,贵在慎始”。为避免用人失误,提高用人质量,坚持对每一位提拔使用的干部都精心考察、严格把关。

  完备的考察体系是选好干部的基础。既考察实绩,也考察德行;既考察八小时以内,也考察八小时之外;既考察工作表现,也考察家属邻里反映。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该市建立起一套多角度、立体式、全方位的考察体系。

  早在2005年,六安市委就出台《县处级领导干部行为作风专项测评办法》,采取逆向思维,将干部行为作风中容易出现的“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独断专行,民主作风差”等共性问题梳理成20项,考察时交给群众评定。2012年,出台《六安市市管干部德的考核办法(试行)》,采取正向与反向测评相结合、定性分析与量化测评相结合的办法,全面考核干部德的表现。对考核结果为“较差”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将“软指标”变成“硬杠子”,彰显干部德的优先地位和导向作用。

  实绩量化考察是又一个闪光点。以统计指标作为考察“硬条件”,让客观数据直接决定干部任免。从2010年开始,该市探索在开发区、扩权强镇试点镇等部门实行干部实绩量化考察,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等综合统计指标作为考察“硬条件”,坚持凭实绩用干部。特别是去年该市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以来,进一步提高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考核指标的比重,有效避免了“唯GDP论英雄”。此项工作实施以来,有2名干部因实绩量化考核没有达标而被取消任职。

  “您好,我们是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祝贺您爱人被确定为考察对象,同时了解一下您爱人和您家庭的有关情况。”这是2009年以来实行的干部考察家访中经常出现的画面。通过家访,既征求了干部家属意见,又了解了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等有关情况,督促干部不仅在工作场合严于律己,在家庭中也要以身作则,始终注重加强作风建设。2012年,六安市委组织部又实行了干部考察预告和干部公示进社区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考察。

  严格的审核把关是用准干部的保证。不让一名“有病”或“疑似有病”的干部被提拔使用是该市选人用人的一贯要求,并坚持对每一位拟提拔人选层层把关、严格审查。加强任前资格审核。制定《关于县处级干部考察中“三龄一历”核查认定问题的规定》,明确审核办法、审核要点、审核责任和认定程序,并在考察前、考察期间和上会研究前分三次审核干部任职资格条件,确保拟提拔干部符合规定。严格执行征求意见和信访查核制度。在确定考察对象的同时,向市纪委征求拟提拔干部在廉洁自律、违规违纪方面的信访举报和查核情况,并征求市审计局、信访局、检察院、人口计生委和综治办等部门意见。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反映问题,经调查核实确有问题的坚决不用;一时难以查实的坚决不上会,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使用。2012年以来,有7名干部因有信访举报,经查实后被取消任用。开展岗位适应性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比较分析、深入面谈等形式,对近三年各县区和部分市直单位提拔任用的146名市管干部进行评估分析,重点了解其岗位适应性和匹配度。根据评估结果,对德才表现好、人岗相适的予以重点培养;对德才表现和岗位适应性一般的,视情予以谈话提醒或适时调整合适岗位,实现人岗相适、用其所长。去年以来,先后对10名市管干部进行专项提醒谈话,调整岗位或分工5人,免职1人。

  在程序制度中决定

  用程序体现公正,用制度保证公平,让程序和制度决定干部任免,是该市始终坚持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

  提名、推荐、资格审查、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征求意见,在执行程序方面决不走样;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考察结果反馈制、任前公示制、任前谈话制、试用期制,在坚持制度方面决不变通;市委书记酝酿会、市委组织部部务会、市委常委会,在讨论决定环节充分发扬民主。

  “一人也票决,执行制度决不能偷工减料。”在一次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时,该市市委书记孙云飞这样说。2011年以来,除市级领导兼职和干部挂职外,所有干部的任用都是市委常委会票决的。同时,差额票决在票决中的比例在逐渐提高,仅2012年,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提拔干部24名,占当年票决提拔干部的15%。

  为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性和统筹性,六安市委组织部建立了领导班子运行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分析研判机制,通过专题调研、年度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专项督查、岗位适应性调查和个别谈话等方式,多渠道收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对领导班子的结构、能力、群众满意度和运行趋势等4大体系14个指标进行研判,对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工作业绩、作风建设和岗位适应性等5大体系12个指标进行研判,并参考民主测评评议结果,综合干部现实表现,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逐单位逐人形成评价意见,确定相应等次,作为干部教育、使用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市委书记孙云飞在谈到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时说,“干部选拔任用要严格相关要求,真正做到让群众去选择、让组织去把关、让程序和制度去决定,切实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据统计,2013年和2014年,该市市委组织部分别对上一年度86名和37名新提拔干部进行试用期满考核时,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优秀率均达到94%以上。“近年来,随着我市选人用人机制的不断完善,干部的选拔任用更加民主了,各级党组织把关更加严格了,选出来的干部更加符合岗位需要了,广大群众的满意率也有明显的提高。”党的十八大代表、六安市霍山县副县长储诒权在参加该市全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座谈会时说。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8日 10:4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