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以理想信念导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李海荣 吴海清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全社会建立起共同的理想信念。如果不解决这个根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难以最大限度地确立和巩固。因此,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个首要任务来抓。

  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

  理想信念彰显的是旗帜问题、道路问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的是理想信念的具体价值取向问题,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两者相互构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目标上的一致性。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总体性目标。核心价值观既是精神理念,也蕴含着现实的目标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凝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可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理想信念塑造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工程,强调的是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致力于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人们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之中,努力把全体人民的思想意志统一起来,把全民族的智慧力量凝聚起来,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

  内涵上的相融性。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与优良的道德风尚,吸收、借鉴了人类文明的成果,凝结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分别阐述了我们的价值目标、取向和准则,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各具功能、各有侧重,是现阶段中国社会“最大公约数”的价值共识和基本的价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想信念提供了层次性解读,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升华了我们的价值追求,构筑了我们的精神高地。

  实践上的契合性。价值观最深层次的内核是信仰信念。理想信念是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理想信念活生生的表现形式,也是理想信念的具体化。反过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容和领域不断拓展,为理想信念塑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理想信念源自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崇高性。但理想信念并不是完全抽象的,而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相联系,并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特色就是实践性。把理想信念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各个方面,理想信念就找到了现实落点和日用而不觉的实践平台,并在实践中注入新的时代特质,赋予真切的人文关怀和自觉的担当精神。循着认知、认同、践行的心理发展规律,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使理想信念获得无比旺盛和坚强的生命力。

  理想信念塑造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

  理想信念具有真、善、美的特征,支配着一个人的思想与行动,在生活、职业、道德、政治等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发挥着引领、整合和规范的作用。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海神针”。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我们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这种理想信念,是国家、民族在发展进程中,也是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有所依循、知所趋止、顽强进取的定力与韧性所在。因为我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在精神上有“压舱石”,思想上有“主心骨”,行动上有“指南针”,做事的立场更加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也就更加自觉。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源泉。理想信念从来不是一个空泛抽象的概念,它总是与国家统一富强的历史使命结合在一起的,承载着民族的憧憬和希望,成为激励人民奋进的旗帜。理想越远大,它的精神动力越强大;理想越高尚,人们的追求越有意义。一个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坚定追求正义、真理的意志;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智力,释放人的能量;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实践表明,一个人对既有信仰的怀疑乃至抛弃,往往是其他信仰不断诱惑和分化的结果。当前,我国正处于“四个深刻”变动时期,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开始出现并通过多种方式得以广泛传播,迫切要求我们筑牢思想防线,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侵蚀,抵抗住五光十色的各种诱惑。理想信念确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突破“小我”,追求“大我”,达到一个更高人生境界的过程。如果背弃理想信念,迷恋自我,一个人的气象和格局就会变得十分渺小、猥琐,最终失去灵魂与做人的底线;就会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政治嗅觉迟钝、政治立场动摇,误入歧途,甚至腐败变质。

  把理想信念塑造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全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个“牛鼻子”,找准切入点,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使之植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抓住关键,解决认知认同的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认知认同,才能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解决认知认同的问题,教育引导是基础性工作。要把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把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通俗化、大众化。要注重用好文化的力量。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其内蕴的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之源,也是支撑我们价值观自信的底气与底蕴。我们应当通过创造性转化,让优秀的传统鲜活于当下,为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发达的文化根系,陶冶情操,启迪良知,净化心灵。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理论的彻底性为坚定理想信念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支撑,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铸就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高尚品格。

  着眼根本,解决立德树人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理想信念是立德树人的基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扣理想信念去展开。培养崇高的精神追求和生命自觉,懂得人生的大方向在哪里,并能在时代的大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认识到作为生命存在的全部意义和社会价值;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通过对社会理想的弘扬和自觉示范,塑造道德人格,成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牢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的道理,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立足养成,解决融入内化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实践本身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不仅产生认知,更是涵养人性和塑造社会理想的源泉。必须立足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广阔平台,忠实践行为理想信念而献身的人生观,把远大的理想化作具体的任务与目标,与本职工作结合,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要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乐于奉献、甘愿吃苦。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树立一流工作标准,争创一流业绩。要淡泊名利、廉洁奉公、无私无畏、勇往直前,心甘情愿、毫无保留地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这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理想信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根本途径。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30日 06:35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