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

绵阳市委书记 罗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领导干部的作风连着优良的政风与党风,关乎着全社会风气的好转。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领导干部必须旗帜鲜明地主动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才能直面“四大考验”、防范“四大危险”。

  主动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就是要根植群众、执政为民

  作风建设新常态与坚持群众路线是一脉相承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节点,领导干部主动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就是要根植群众之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对群众永远心存敬畏、心存感恩。应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地融入群众,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应多同普通群众、基层干部、先进模范、专家学者交朋友,在为他们服务、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实情、锤炼党性、砥砺品格、弘扬正气,树立良好形象。省委要求,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着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常态,要在“抓细抓常抓长上下功夫,让好作风内化为信念、外化为习惯、固化为制度。”在互联网时代,绵阳除持续开展“走基层”活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外,还探索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绵阳顺应网络时代群众的现实需要,运用网络察民意、汇民智、分民忧、解民难,推进“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转变,把互联网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战场。近年来,绵阳解决的一系列群众反映较好的民生事件,都是坚持网上群众路线的良性互动、正确处理了“发展”与“民生”相互关系的结果。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始终根植群众、执政为民。被习近平总书记称颂的绵阳北川县副县长兰辉就是根植群众中的典范,兰辉寓伟大于平凡的动人之处源自于对人民群众事业的满腔热忱。朴实、厚重,积极进取,是干部群众对兰辉的一致印象,而这种印象的形成,恰恰是他长期心系群众、根植群众“接地气”的结果。主动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就是要认真倾听老百姓的真实意愿,与民比肩,让他们说出心里话、知心话,扑下身子,躬身实践,为群众多送一份温暖,群众对干部就多生一份感情;干部多尽一份职责,群众就对党委政府增添一份信任。

  主动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就是心中有法、治须有常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省委也作出了“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的系列战略部署,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强调,制度治党,核心在治之于行。领导干部主动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就要全面提升履职能力,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治理水平。

  我们以构建法治绵阳为抓手,把法治环境作为体现一个城市的政府管理水平、市场发育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标尺,形成会前学法、领导讲法,给执法各个环节都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以此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新标准,也是我们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则活在心中,才有“不逾矩”的行动约束。省委鲜明提出“习惯在清新的风气中生活,习惯在监督的环境里工作,习惯在法治的轨道上用权”,皆是“治须有常”使其制度化。中央不“唯GDP”论成败的考核新政,把有质量和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纳入考核评价标准,民生改善、生态文明与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这种“指挥棒”的转变,需要我们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法治思维,提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适应“经济新常态”。绵阳在2012年将全市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区等三种不同类型发展区,生态文明被正式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绵阳还从困扰多年的治水难题入手,从坚决扼住秸秆禁烧、治理小流域入手,把“现代治理”的依法行政理念深入各级干部群众心里。领导干部主动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首先就要正确处理“发展”与“民生”的相互关系,适应作风、经济、法律的新常态,才能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

  主动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就是敢于担当、狠抓落实

  主动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与敢于担当、狠抓落实是一致的,也是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具体体现。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落实,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一些领导干部旧有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被打破,产生了诸多不习惯和不适应,消极懈怠、“为官不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省委书记王东明旗帜鲜明地强调,要“刹不为之风、换不为之将”。省委特别强调“坚决防止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利益输送,坚决反对自行其是、阳奉阴违,坚决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这是省委对干部作风、干部形象建设、整肃“不为”之风的庄严宣誓。绵阳以从严管理干部为抓手,狠抓对中央、省委制度规定的执行,着力构建“三早预警防范机制”,加强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着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常态。我们也多次要求,党员干部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为官避事平生耻”,能干事、敢担当、有作为,这本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要,也是评判一个干部境界高低的标尺。“为官不为”表面上看这个官当得“稳当”,实际上是庸官懒政,占着位子不作为,导致资源浪费、机遇流失、矛盾激化。当前,绵阳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省委、省政府要求绵阳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一马当先、率先突破”的奋斗目标,时间紧迫,困难不少,尤其需要有一大批敢于担当、狠抓落实的兰辉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作风建设非一时之风。需要领导干部以坚守如初、始终如一的精神敢于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落实,主动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把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好做实,把敢于担当当成时尚和追求,为推进“两个跨越”、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4日 10:48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