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作风建设之消极心态四:事不关己 没有公车迈不开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作风建设深入推进,“为官者”和“围观者”怎么说?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新华社记者赵仁伟近期做客《新华访谈》,与网友共同探讨作风建设成效和问题。高波认为,在作风建设的高压态势下,旧的潜规则被打破了,新的明制度应该尽快建立。包括合理的官员薪酬激励机制、政商之间的正面交往规则等等,只有既革除积弊又倡导新风,政治新生态、政治新常态才能够一点点地浮现出来。

  新华社记者赵仁伟说,日常采访中发现,目前还有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官员的“事不关己”或者是“我行我素”的心态。八项规定出台两年了,现在还是经常能看到违反规定顶风作案的事件被曝光。比如中纪委官网近期公布了一则案例,江西省安义县交通局公路运输管理所驾驶维修办副主任王健军、工作人员刘刚在受理某企业申办三类汽车维修许可申请后,以种种借口,办事拖拉、人为设置障碍、久拖不办长达130余天,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

  赵仁伟说,公车改革马上要进行实质性的突破,我们在基层采访发现,有些干部觉得公车少了,那我就不去做事了,不去基层了,不去接近老百姓了,这样好像也没人来管,通过这样一些办法来逃避,对抗。

  高波认为,不管是“围观者”还是“为官者”,每个人从旧常态切换到新常态时,对变化或多或少都能感觉到。问题在于坏作风背后隐藏的是寻租性的、特权性的利益,所谓“工资基本不动,烟酒基本靠送”应该说也不足为奇了。

  现在通过作风建设的利剑,虽然形成了高压态势,但仍处在转型期、切换期,旧的潜规则被打破了,新的明制度还需要重新建立。做什么不做什么,相应的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和惩罚,有效的制度亟待建立。尤其在官员的特权收益、灰色收入被打掉之后,薪酬和激励机制应该怎么样建立健全,从官员的职业生涯中,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薪酬机制和长远的激励机制。

  习近平总书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高波认为,通过作风建设把人和人之间的负面人际关系打掉了,但官员与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企业家之间的交往关系和规则应该怎么界定,在目前这样的节点上,需要把缺少的制度链条补起来,把监督盲点填补上,把一些该的建新规则配套好。我们讲的要破和立,只破不立不行,只立不破也很难。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2日 09:33 来源:新华网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