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政法机关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图为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人民法院牧区巡回法庭深入牧区审案。(资料图片)

  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执法司法为民,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永恒主题和根本目标。

  一键立案、一站办证、网上警局、巡回审判、派驻检察、远程开庭……2014年,全国政法机关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最关切的权益保障问题、最关注的公平正义问题,把执法司法过程变成联系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过程,努力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真正让百姓受益,满足群众新期盼。

  频出举措依法保障民生

  以人民期盼为念,为人民利益而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犯罪问题,2014年,公安部先后组织开展集中打击电信诈骗、拐卖妇女儿童、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网络犯罪等民生领域违法犯罪行动,令百姓拍手称快。针对群众反映的办户口难、办证难问题,公安机关重点整治“一人多户”“一人多证”等乱象。7月25日,公安部集中推出包括网上预约办理出入境证件、机动车省内跨地市检验等16项便民利民措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地服务。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出台司法解释,发布保障民生典型案例,规范法院审理人身伤害、教育、医疗、住房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依法保障民生。对社会反映强烈的老赖问题,各地法院落实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加强与执行联动部门的对接,目前共发布失信人被执行人信息71.4万例,执行信用惩戒97.3万人次,在全社会形成老赖“脚下有路走不通,天上插翅难飞翔”的局面。

  无论是危害食品安全,还是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背后都有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存在。各级检察机关结合实际开展了严惩腐败和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犯罪活动,坚决惩治“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民生领域职务犯罪;深入开展清理整治超期羁押、违规扣押冻结财物和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监督,有效维护了法律权威,司法公信力得到提升。

  司法行政工作最接地气、最贴近群众。司法部联合最高法出台意见,切实保障困难群众依法行使国家赔偿请求权,规范和促使人民法院办理国家赔偿案件的法律援助工作。加强针对军人军属、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法律援助,深化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大力加强和拓展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加快完善法律服务区域布局,全部解决174个县无律师问题,实现历史性突破。

  政法机关推出的各项措施不偏、不空、不虚、不假,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办实事群众看到真变化

  “您上次提出的群众举报积极性不高问题,我们专门印发了宣传小册子,既可以通过电子信箱、手机短信,也可以预约当面举报。”4月1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五棉北社区,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政治处副主任李昕艳手持材料与居民热烈交谈着。

  “检察机关案件办得如何,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开出的药方也最有疗效。”李昕艳说,他们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拓宽民意诉求表达渠道,注重听取案件当事人、律师的意见,并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了专项整改。

  2014年,在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政法机关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为重点,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把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到具体工作,在整改落实中着力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增强信心、得到实惠。

  基层普法宣传如何取得实效?“先听群众的心里话,再结合实地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让法律宣传真正服务于群众。”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局长王远捷说,他们将普法工作更多地融入了法律服务的内容,无论是入社区宣传还是进企业宣讲,都可以让群众在接受普法宣传的同时,解决所遇到的法律问题。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只有动真碰硬地解决问题、持之以恒地改进作风,才是司法为民之道。

  针对梳理出公安民警日常存在的不热情、不作为、不廉洁、不公平等10类行为,陕西省洋县公安局出台窗口服务和执法活动7条21款纪律规定,与民警签订承诺书,从接处警、立受案、信息录入等方面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车托、证托、考托“三托”问题,河北省衡水市公安局动真格的:一个不剩地轮换了车管所工作人员,公开170余项车管信息,启用7项科技手段,20所驾校、3条检测线被停业整顿,5名“三托”人员被刑事拘留。

  “办事顺溜了、环节透明了、看见实惠了、不再被人忽悠了。”如今,当地群众用“今非昔比”评价车管所的变化。

  “来到这里办事,感觉民警的服务非常好,原想可能得多跑两趟,没想到提前打电话咨询后,我一次就办理完所有手续。”12月10日,在天津市公安局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刚刚办理完户口事项的王女士这样说。

  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法律咨询当面说,行动不便上门说,见面不便电话说,调处纠纷现场说”。今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各地基层法院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便民联动工作机制。通过“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由包村法官针对“群众说事”中反映出的法律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有效化解了群众矛盾,促进了基层社会稳定。

  国徽庄严地固定在大篷车上,村民的饭桌变成审判桌,开庭间隙,偶尔玩耍的小孩从法官面前走过……这种场面并不鲜见。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使诉讼难成为阻碍西部边远和农村地区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的拦路虎。各地法院通过开展巡回审判活动,把法庭开到村民身边,不仅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当事人诉讼,也成为法院延伸司法服务的一个重要渠道。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各地公安机关通过建立警民联系点、家门口的派出所,和百姓拉家常、交朋友,将警务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使联系点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预防犯罪的第一道屏障、服务群众的第一个窗口。

  今年以来,警务前移理念在基层一线进一步强化。福建省武夷山市公安局在全市广为布建“警民和谐服务联系点”,使联系点总数达到2200余个,辐射更多的老百姓。湖南省资兴市公安局采取局领导包片、民警包村方式,安排282名民警与全市276个村结成对子,一对一指导农村巡防工作,化解治安隐患,解决群众困难。

  如今,检察机关开门搞活动早已不局限于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代表委员,通过乡镇联络室、派驻检察室等一系列工作平台建设,使检察工作常态化、零距离融入群众生活,群众真正参与到检察工作评判监督中来。乡镇联络室、派驻检察室成为检察机关延伸法律服务触角、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

  安徽省巢湖市检察机关积极建设“服务型”乡镇检察联络室,通过这一窗口,向农民群众提供日常法律宣传教育与咨询服务,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察联络室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受到居民们的好评。”巢湖市槐林镇党委副书记曹勇说。

  尹学林是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大孤山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2003年至今,他免费为8600多人提供过劳动维权法律帮助,为179起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出庭代理仲裁和诉讼,为236名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义务讨回各种赔偿1000余万元。

  实践中,还有许许多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尹学林一样,默默无闻地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满足基层群众多层次法律援助需求。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请问如何向拖欠我们工资的老板索要工钱?”“我出了交通事故该怎么办?”江苏省徐州市“12348”法律公共服务平台几乎每天都要接受近300名群众的法律咨询。

  网上办事平台、微博、微信、手机APP……借力新媒体的广泛影响力,今年1月,徐州市司法局正式启用“12348”公共服务平台,囊括了市司法局的所有职能,为群众提供“淘宝式”的法律服务,司法行政机关是“店主”,干部职工是“营业员”,市民则可以像选商品一样选择法律服务。

  当下,政法机关普遍面临人少事多问题。对此,政法机关充分利用信息化,把传统有效的做法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新形势下社会沟通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网上立案、网上接访、网上开庭、网上办证,令司法更加便民利民。

  自8月11日起,凡在北京法院打一审民事官司或者申请执行的当事人,均可在网上预约立案,避免因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而多次往返法院。12月3日,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在全省率先全面启用两级法院网上立案平台,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在全市法院“一键立案”功能,大大降低了群众的诉讼成本。

  福建省永安市的朱女士在福州市生完孩子之后,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无法回老家为孩子落户。她通过全省率先开通的公安在线综合服务网络平台——三明市公安局“网上警局”办事大厅注册后申请出生申报,半个小时即完成网上申报。随后,按照要求将材料寄送到派出所,第二天,朱女士就接到了“网上警局”发出的审核通过短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网上警局”的便捷。

  三明市公安局局长潘东升说,“网上警局”是应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在互联网上建立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办事的窗口和平台,秉持“让信息数据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腿”的理念,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

  公安机关通过搭建网上服务大厅、开通民生警务QQ、推出E网服务和警务微博等,服务触角不断延伸,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方便。

  群众的心声就是政法机关的心愿,群众的需求就是政法机关的追求。各级政法机关在为民务实行动中取信于民,交出了一份令群众满意的合格答卷。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5日 08:19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