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改革攻坚不停 文化活力倍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4年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区的关键一年。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文化体制改革攻坚克难,利好政策频出,文化活力进一步增强,一张亮丽的改革答卷展现出来。

  2014年文化体制改革利好政策频出,进一步解放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企事业单位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各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成效明显。2014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中央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利好政策之多之密集在10余年来的文化体制改革历程中是空前的。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文化改革发展注入新动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一直是文化体制改革中的“老大难”,在全国2000多家文艺院团实现转企改制后如何继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就成为深化改革的关键。一边是企业自身努力开拓市场,一边是政府扶上马送一程,不断以政府采购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不少院团展现出旺盛活力。安徽省宿州市演艺集团2012年转企改制之前,10年排一部戏,改制以后一年排了10部戏;改制前,演员一个月1000多块钱,现在平均8000到1万元。2014年集团的演出收入有望突破1000万元。

  简政放权、减少审批,是2014年政府职能转变的主题之一,各级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在文化部的全部13项行政许可项目中,取消3项,下放6项,仅保留4项,取消和下放的项目比例占69.2%。如今举办演出、开办网吧都可以按照先照后证的原则取得资质。为了一个批文反复跑政府、盖公章的情况大幅减少。

  资源分散、政出多门、效率不高一直是困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个老大难问题。2014年3月,文化部牵头、21个部门组成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入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一年来,协调组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协调力度,相关标准将很快公布施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也在全国人大的积极推动下加快制定。

  “小散弱乱”曾是困扰我国文化产业的突出弊端。2014年,我国文化产业加速与金融、科技等融合,转变单纯靠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初步走上了一条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新兴发展之路。以出版业为例,2013年中国出版图书44.4万种,品种增长幅度首次比上年下降4.7%。其中,重印、重版图书品种增长9.6%,增速提高3.4个百分点;新版图书增长幅度下降10.8%。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说,“图书品种增长速度的首次下降,表明出版业精品意识、质量意识逐步增强,我国图书出版正在推进由追求数量规模向提高质量效益的转变。”

  兼并重组是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一条捷径。2014年我国文化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日趋活跃。6月,黑龙江省出版集团投资5.95亿元认购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1.7亿股份;7月,中国出版集团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北京新华印刷51%控股权……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有力促进了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了国有文化资本的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

  资本市场是敏感的,2014年12月3日,出版传媒、浙报传媒、皖新传媒、时代出版、中南传媒等28只文化传媒概念股全线飘红,平均涨幅为3.98%。有专家分析说,近年来我国出版传媒行业整合深入、政策扶持等利好因素不断,文化传媒板块已经成为市场资本瞩目的焦点。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7日 05:31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