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氢弹元勋获最高科技奖

微信扫一扫 ×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9日召开,共有 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获奖。其中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院士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说起于敏他曾经可是个神秘人物,在隐身三十年之后,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

  于敏1926年出生于天津的一个普通家庭,1951年,25岁的于敏北京大学毕业后被钱三强点名要到了中国近代物理所,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当时正在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进行原子核研究的于敏接受了另一项重任——研制氢弹。一边是自己十分热爱、研究了十年、即将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子核理论研究,一边是未知的挑战和国家的需要,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在国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核武器都是指氢弹。从理论到技术,氢弹都要比原子弹复杂得多。如果说原子弹研制或多或少有些国外专家提供的线索和报道可供揣测,那当时于敏从事的氢弹研制可就是绝对从零开始了。

  一年后,于敏根据上级指示带领部分同事到上海,利用那里的计算机集中力量攻克氢弹原理。他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了三个最有可能实现突破的模型进行验证。他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

  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地空投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试验结果测得的爆炸威力与于敏的设计理论完全一致。

  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我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朱光亚院士曾经这样评价于敏,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作用被一同参与研究的同事们直接评价为氢弹的“首功”。

  此后于敏隐姓埋名,扎根于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之中,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9年9月18日,于敏和其他22位科技工作者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并代表科学家发言,于敏的名字才开始逐渐被人熟知,那时他已经从事核武器研究达30年之久。

  如今,88岁高龄的于敏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但读书依然是他的爱好,他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就是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他一生的座右铭。

  从2000年到现在,已经有25位科研领域的顶尖人物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求真务实、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他们恪尽职守、攻坚克难、默默奉献。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他们的坚守对于今天的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无疑有着更加深刻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9日 21:29      来源:央视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