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彭清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并得到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抓住机遇、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作为。

  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意义重大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项气势恢宏的战略构想,也是一项中国倡导、惠及各方的宏伟工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是打造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蓝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扩大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动、活跃周边、面向全球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更充分地开发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展我国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增强战略主动性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增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和睦邻友好,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必将以更加自信、更加稳健的步伐阔步前行,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一带一路”是开放之路、发展之路、和平之路、共赢之路,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能够让沿线国家搭乘中国快车,从中受益。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国际交通大动脉建设,必将有力改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状况,带来巨大的互联互通红利。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扩大市场相互开放,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必将有利于沿线国家开拓中国市场,带来巨大的出口红利。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到沿线国家投资设厂,必将加快相关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带来巨大的工业化和产业升级红利。丝路基金的设立,必将为沿线国家提供便利的融资平台和信贷机制,带来巨大的资本红利。深化拓展合作关系,全方位开展人文交流,必将增进沿线国家相互间的尊重理解和政治互信,让各方共享巨大的安全红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立当今世界覆盖面最广、受益面最大的区域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符合各方发展愿景和共同需求,沿线各国都能从中找到更多利益契合点和经济增长点,将经济互补性转化为发展推动力,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是中西部地区和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发展的新机遇。中西部地区和边疆民族地区对外开放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开放型经济水平较低。“一带一路”将政策重心向中西部地区、内陆和边疆地区转移,把广大中西部地区和边疆民族地区推向对外开放前沿,必将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布局,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有序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实现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广大中西部地区和边疆民族地区将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和项目落地,基础设施将极大改善,生产要素将加快汇聚,资源环境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一带一路”战略将中西部地区逐步带入开放发展的快车道。

  二、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优势突出

  广西沿海沿江沿边,是多个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对内对外开放潜力巨大。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深刻指明了广西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西有条件有基础也有责任有义务发挥更大作用。

  紧密久远的交往历史,为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民族相近、语言相通、习俗相似,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武帝时,广西合浦就开辟了通往印度、斯里兰卡的航线,成为走向东南亚、南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近年来,广西与东盟国家经贸和人文交流更加密切,渠道更加畅通,形式更加丰富,缔结了42对友好城市,东盟在华留学生1/5在广西就读。人文交流和传统友谊的加深,不仅拉近了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心理距离,也拉紧了双方现实合作的纽带。

  海陆兼备的独特区位,使广西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一带”着眼于加快向西开放,“一路”着眼于建设海洋强国。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区,处在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连接着中国与东盟两个广阔市场,既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是东盟国家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海陆通道。广西处在“一带一路”最便利对接的交汇点和关键区域上,拥有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等开放合作平台,具有为西南、中南地区乃至中亚各国开拓东盟市场,以及为东盟国家进军中国乃至中亚市场提供服务的良好条件。

  深厚务实的合作基础,使广西成为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窗口。近年来,广西与东盟的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从2002年的6.3亿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199亿美元。产业合作深入推进,广西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等国家共同建设了产业合作园区,正积极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使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外交、高层对话、政策沟通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中国—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

  巨大的港口和物流潜力,使广西成为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广西最大的优势在区位,最大的潜力在沿海。这些年来,我们坚持江海陆空并进,优先发展交通,依托与东盟陆海相连的有利条件,积极建设面向东盟的港口联盟、陆路通道和航空枢纽,现代交通网络主骨架基本形成。2014年,广西高铁动车运营里程达1500多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754公里;广西北部湾港已建成生产性泊位249个,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已开辟至新加坡、曼谷、海防、胡志明、巴生等港口多条直达航线。随着航空网、高铁网、高速公路网、珠江—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不断完善,北通南达、东进西联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将使广西战略支点的服务功能更加凸显。

  三、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战略举措

  国家对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新定位,为广西开放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将紧紧围绕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全方位推进与周边区域和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着力构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先行区。

  完善高层对话平台,扩大“南宁渠道”国际影响力。中国—东盟合作正从“黄金十年”迈向“钻石十年”。广西要坚持高层引领,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升级版,赋予“一带一路”研讨、宣介的功能,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积极争取更多涉及“一带一路”的东盟国家、泛北合作的交流合作机制平台落户南宁,与沿线国家、东盟各国创新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对话,形成各有侧重、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高层对话平台以及专业合作平台,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务实深入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

  推进内联外通,构建陆海国际大通道。加快海上通道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深化通关体制改革,加强与沿线重要港口合作,打造区域性航运中心。加快陆路通道建设,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道路通达水平,着力贯通我国西部地区与中南半岛、衔接“一带一路”的南北陆路战略新通道。加快珠江—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提升内河通航能力,完善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沟通西南地区与粤港澳的水上通道,实现江海联动。加快航空中转枢纽建设,拓展与沿线国家民航合作,构建干支衔接、便捷快速的空中走廊。加快信息交流中心建设,推动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信息枢纽。

  抓好产业合作,提升开放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加强与西南、中南地区的产业合作,积极承接粤港澳台等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合作建设临港产业园,促进临港产业集聚发展。总结推广“两国双园”模式,创新发展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依托港口、口岸、城镇和交通干线,扩大边境贸易、加工贸易规模。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构建通达高效的跨国物流大动脉。建立旅游联盟,深化跨境旅游合作,推动旅游一体化发展。加强能源资源合作,积极参与南海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油气运输通道建设,提高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加快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加强金融主体建设,吸引更多中外金融机构入驻广西,特别是与“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密切相关的国际性、区域性新型金融机构落户南宁,推动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加快组建面向东盟的货币清算、结算及相关业务中心,完善银行、保险、信托、证券、金融租赁公司等各类金融组织体系,发展地方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建设具有广西特色、面向东盟的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交易中心、股权交易中心和电商平台。用好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平台,深化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扩大人民币跨境流动和使用规模,在推进中国与东盟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

  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人文交流。加强人才双向交流,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联合大学,吸引沿线国家政治精英、青年领袖、社会活动家、著名学者、媒体人士、骨干教师等到广西研修培训,合力打造人力资源区域性国际培训基地。发挥海外侨胞的桥梁作用,深化青年、智库、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等友好合作,引导民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扩大与沿线国家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等活动,弘扬和传承丝路精神。加强与沿线国家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监测、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6日 03:50 来源:求是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