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光辉的历程 奋斗的足迹

——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大事记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声援北京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掀起轰轰烈烈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5月7日,山西大学、省立第一中学等11所大中学校学生2000余人在太原中山公园集会,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随后,全省各地陆续掀起了声援北京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1921年春,高君宇受北京共产党组织负责人李大钊的派遣回到山西,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5月1日,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成立,负责人王振翼。1922年9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贺昌任书记。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为山西党组织的建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中共太原支部成立1924年5月,中共北京区委员会委员长李大钊派高君宇赴晋建党,在太原省立一中组建了中共太原支部,李毓棠、张叔平、傅懋恭(彭真)先后任书记。中共太原支部的建立在山西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山西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党的领导,揭开了山西历史的崭新篇章。

反对阎锡山强征房税的斗争1925年5月18日,在太原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山西省学生联合会组织数千名大中学校学生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对阎锡山强征房税的斗争,迫使阎锡山取消房税。随后,省立国民师范学生在纪秀川、薄书存(薄一波)等人的领导下,开展了驱逐反动校长、争取民主的斗争,取得了胜利。1925年12月,组建国师党支部,薄一波任支部书记。国民师范成为继山西省立一中之后太原党、团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又一个重要阵地。

中共太原地委成立1925年11月,中共北方区委决定将中共太原支部改为特别支部,崔锄人任书记。12月,中共北方区委决定撤销中共太原特别支部,成立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崔锄人任书记,王鸿钧任组织部长,周玉麟任宣传部长。

中共山西省委成立1927年5月,中共山西省委成立,书记颜昌杰,组织部长崔锄人,宣传部长王鸿钧,省委下辖太原、汾阳、榆次、临汾、晋城5个地方执行委员会。此时,全省30多个县建立了党组织,党员人数发展到1000余人。中共山西省委成立后不久,全省的革命形势急剧恶化,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山西党组织遭到阎锡山反动当局和国民党清党委员会的双重镇压。7月,中共山西省委改为中共山西临时省委,王鸿钧为代书记,薄一波等为临时省委委员。

山西党组织在逆境中坚持斗争大革命失败后,阎锡山当局和国民党山西清党委员会在全省大肆实行白色恐怖,血腥镇压共产党人,山西党组织进入了极端困难的时期。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山西省级领导机关多次遭到破坏,数次改组易名,十几次更迭主要领导人。他们在逆境中坚持战斗,保住党在山西的革命火种。省级领导成员王瀛、邓国栋、周玉麟、汪铭、刘天章、谷雄一、阴凯卿、王伯唐等壮烈牺牲。

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成立1931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成立,这是由中共山西特委直接组建的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游击队成立后,在汾阳、中阳、离石、孝义等县创建了游击根据地。8月,山西当局调动1万余人的军队向游击根据地“围剿”。晋西游击队经过艰苦战斗,渡河入陕,与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合,开始了创建陕甘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成立1931年7月,中共山西特委在驻平定的高桂滋部发动武装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军长赫光,政委谷雄一。红二十四军成立后在晋冀交界的阜平一带建立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这是党在北方地区建立最早的县苏维埃政权。8月,红二十四军遭到敌人的“围剿”,付出较大牺牲,余部辗转渡河,开赴陕北,编入陕北红军。

红军东征1936年2月,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的率领下,渡河东征进入山西。从2月20日到5月5日,东征红军在山西历时75天,转战50余县,歼敌7个团,俘敌4000余人,扩充红军8000余人,筹款30余万元,在中阳和襄陵成立了两个县苏维埃临时政府,在石楼、永和、中阳、隰县等县的一些区、镇、乡、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红军东征虽然暂时未能实现创建山西抗日根据地、东出河北直接对日作战的目的,但在军事上沉重地打击了蒋阎军队,保卫和巩固了陕甘根据地;在政治上宣传了共产党团结一致、抗日救国的主张,发动了群众,建立了党的组织,扩大了革命队伍。同时,促进了山西当局政治态度的变化,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条件。红军东征期间,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在中阳县三交镇指挥作战中壮烈牺牲。

晋西会议召开红军东征期间的1936年3月20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孝义县大麦郊(今交口县)、隰县石口和石楼县罗村、四江村连续召开扩大会议,史称晋西会议。会议传达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讨论政治、军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会议决定:“争取迅速对日作战为党与红军的重要任务”。这是中共中央在山西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成立1936年9月,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成立。10月,薄一波受阎锡山之邀并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回到山西。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组成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薄一波任书记,到山西开展上层统一战线和抗日救亡工作。薄一波等接办并改组了牺盟会。牺盟会名义上是阎锡山的官办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西特殊形式抗日统一战线群众团体组织。

中共中央北方局移驻山西1937年7月28日,刘少奇和朱瑞由延安到达太原,组成中共中央北方局新的领导机构,书记刘少奇,副书记杨尚昆,委员有彭真、高文华、朱瑞。到达太原的还有林枫、王世英等。此后,杨尚昆、彭德怀(代理)、邓小平(代理)先后担任书记。北方局机关先后移驻临汾、孝义、武乡、辽县(今左权县)等地,以山西为中心领导华北地区党的工作和抗日斗争。

组建山西新军全面抗战开始后,薄一波建议阎锡山组建了山西新军,这支部队名义上属于阎锡山晋军建制,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1937年8月1日,组建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薄一波任政治委员。从8月到10月,又相继组建了决死第二总队、第三总队、第四总队。以后,决死队发展到4个纵队。到1939年,山西新军发展到9个师旅级单位,总计50个团,兵力最多时达7万余人。主力部队转战于晋东南、晋西南和晋西北地区,配合八路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后编入八路军战斗序列。

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7年8月至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三个师主力分别从陕西韩城县芝川镇、富平县庄里镇渡河入晋,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周恩来赴山西与阎锡山商谈合作抗日1937年9月5日,周恩来、彭德怀、左权、徐向前、程子华等由西安抵达太原,与阎锡山商谈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对日作战等问题。

八路军总部移驻山西1937年9月,朱德率八路军总部机关入晋,此后,在晋东北、晋西南、晋东南转战17个县,行程2000余公里,直到1939年秋冬才相对安定下来。潞城县北村,武乡县砖壁、王家峪,辽县武军寺和麻田,先后成为八路军总部的驻扎地。中共中央北方局与八路军总部汇合在一起。

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成立1937年9月20日,全国第一个国共公开合作的抗日统一战线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成立,续范亭任主任委员。中共和八路军代表有邓小平、彭雪枫、程子华、南汉宸。战动总会活动地区主要在晋北和绥察,在动员、组织和武装群众,配合八路军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灵丘县平型关设伏,歼灭日军1000余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党组织分区设置1937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在山西分4个区域设置党组织。在晋东北组建以赵振声为书记的中共晋察冀省委,在晋西北组建以赵秉彝为书记的中共晋西北省委,在晋东南组建以李菁玉(不久后为李雪峰)为书记的中共冀豫晋省委,以张友清为书记的中共山西省委(同时撤销中共山西工委)在太原失守前转移到临汾,负责晋西南党的工作。1938年2月成立的中共晋西省委和中共山西省委于5月组成中共晋西南省委。随着抗日根据地局面的发展,先后成立了中共晋察冀分局,后为中共北方分局,书记彭真;成立了中共晋西南区党委、中共晋西北区党委,合并组成中共晋西区党委,书记林枫,以后又成立了中共晋绥分局,书记关向应、副书记林枫;成立了中共太行分局,书记邓小平,副书记李大章。

忻口战役1937年10月中下旬,国共两党军队联合对日军展开忻口战役,歼灭日军2万余人。国民党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壮烈牺牲。忻口战役是抗战以来国共两党军队在华北正面战场联合抗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军合作抗战的范例。为配合国民党军队正面作战,八路军在敌之侧翼和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队的作战。10月19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夜袭代县阳明堡日军飞机场,炸毁敌机24架,沉重打击了日军的空中力量,有力地支援了忻口战役。

八路军实施第一次战略展开1937年11月,太原失守以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导地位。随之,八路军开始实施第一次战略展开。一一五师除一部继续创建晋察冀根据地外,主力南下,创建以吕梁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一二○师继续创建以管涔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一二九师及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依托太行、太岳山脉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宋劭文任主任,这是敌后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1月,山西省第二游击区行署成立,随后改称晋西北行政公署,续范亭任主任。1943年11月,晋西北行政公署更名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1940年8月,冀南太行太岳联合办事处成立,杨秀峰任主任,薄一波、戎伍胜任副主任。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辽县桐峪镇召开,成立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1938年3月16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以3个团的兵力埋伏于潞城与黎城之间的神头岭,歼灭日军1500余人。3月31日,一二九师七六九团、七七一团在东阳关与涉县之间的响堂铺设伏,烧毁敌汽车180辆,毙伤日军400余人。

晋西北军民粉碎日军五路围攻1938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贺龙指挥第一二○师和抗日军民粉碎日军对晋西北地区的5路围攻,歼敌1500余人,毁敌汽车14辆,一举收复岢岚、五寨、保德、河曲、偏关、神池、宁武7座县城,从而奠定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

晋东南军民粉碎日军九路围攻1938年4月上旬,日军集中兵力3万余人,分9路向晋东南地区的八路军和国民党军大举围攻。4月16日,在刘伯承指挥下,第一二九师主力在武乡县长乐村夹击入侵武乡之敌,歼敌2200余人,其他各路日军被迫撤退。在这次战斗中,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七七二团团长叶成焕光荣殉国。长乐村战斗的胜利,对粉碎日军九路围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到4月27日,晋东南军民彻底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此次作战历时23天,歼敌4000余人,收复武乡等18座县城,为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八路军向华北敌后实施第二次战略展开1938年4月至5月,八路军三个师各抽调一部,由山西向冀东、冀南、冀鲁边、冀热察、绥远大青山扩展,实施第二次战略展开。到10月,不仅成功开辟了平原抗日根据地,而且使山区根据地与平原根据地相互依托、相互策应。

白求恩率医疗队到晋东北1938年6月中旬,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率加拿大和美国医疗队来华支援抗日战争,由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在五台县松岩口村创办军区医院。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河北省唐县以身殉职。

晋察冀军民粉碎日军25路围攻1938年9月20日至11月7日,华北日军调集5万余兵力,分25路围攻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军区部队以及地方武装对合围的敌人进行了有力的反击。此次反围攻作战历时48天,毙伤日伪军5900余名,缴获大量武器和物资,敌指挥官清九赖大佐、大队长田原、联队长正亚大佐和清小善代美等被击毙。

八路军向华北敌后实施第三次战略展开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后,根据中共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八路军实施第三次战略展开,分别向冀中、冀南和山东进军,扩大根据地,开辟了广阔的华北敌后战场,随着抗战局面的发展,形成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和山东四大敌后抗日根据地。

和平解决十二月事变1939年12月,阎锡山旧军首先在晋西发动了向山西新军、八路军、牺盟会、抗日民主政府进攻的十二月事变,进而扩展到晋东南、晋西北,致使这些地区的党组织、抗日政权、抗日团体、山西新军和地方抗日部队遭到很大损失。为了打击反共顽固派,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八路军和山西新军发动了反顽斗争,打退了顽军的进攻。1940年1月,中共中央派代表与阎锡山谈判,使事件得以和平解决。

黎城会议1940年4月11日至2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在黎城县召开太行、太岳、冀南地区军政委员会高级干部会议。彭德怀、杨尚昆、邓小平、李雪峰、薄一波等出席会议。会议提出建党、建军、建政的三大任务。从此,根据地进入全面建设时期。

李林壮烈牺牲1940年4月,第一二○师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晋西北第十一专署秘书主任李林,为掩护地委、专署机关人员突围,在平鲁县东太平村壮烈殉国。李林幼年侨居印度尼西亚,1929年回国,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集中105个团约20余万兵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山西是百团大战的主战场。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多月,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力量,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黄崖洞保卫战1941年11月,武乡、辽县的日军进攻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在彭德怀和左权的部署指挥下,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和一二九师4个团发起黄崖洞保卫战。八路军以不及1500人抗击了5000多敌人的进攻,歼敌2000多人,创造了敌我伤亡5.3∶1的光辉战例。

开展减租减息、大生产、整风运动从1942年起,山西各抗日根据地普遍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开展救灾渡荒生产运动,到1944年大生产运动掀起高潮;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党的建设。减租减息、大生产、整风运动为战胜严重困难,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和思想基础。

左权将军殉国1942年5月25日,“扫荡”太行根据地的日军万余人对辽县姚门口、南艾铺、十字岭等地进行“铁壁合围”,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率部在十字岭突围中中弹牺牲。为了纪念左权,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1942年8月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沁源围困战1942年10月,日军侵占沁源后,沁源军民对日军实施了围困战,将日军据点和交通要道周围20多个村镇的1.6万多人转移到深山密林,把日军围困在一个“没有人民的世界”。与此同时,八路军和游击队、民兵对日军展开了广泛的游击战。1945年4月11日,困守沁源的日军被迫撤离,历时两年半的围困战取得胜利。

晋西北“挤敌人”1943年,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军民根据毛泽东“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开展了“挤敌人”斗争。2月至7月,晋绥第八分区抗日军民采取军事打击,发动群众开展反汉奸、反“维持会”斗争,并采取迁移据点附近居民的方式,对交城岔口、芝兰敌据点进行了围困,日军狼狈逃窜。第六分区抗日军民从1943年12月到1944年4月围困忻县蒲阁寨敌据点取得了胜利。

歼灭日军“战地观战团”1943年10月至11月,日军对太岳区实行“铁滚大扫荡”。10月24日,太岳二分区司令员王近山指挥第十六团,在洪洞县韩略村临屯公路边伏击日军华北“战地观战团”,炸毁汽车13辆,击毙该团军官120余人及护送部队60余人,内有旅团长服部直臣少将和6个联队长。

推广张初元劳武结合经验1943年,宁武县新屯堡村农会秘书兼民兵分队长张初元,组织劳力和武力结合,变工互助,一边生产,一边打击敌人。1944年1月,晋绥边区召开第三届群英会,张初元被授于特等英雄称号。会议号召边区人民学习张初元,推广劳武结合的经验。之后,全边区掀起了学习张初元劳武结合运动。

李顺达创办劳动互助组1943年2月,平顺县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民兵大队长李顺达响应党中央“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创办了太行区最早的劳动互助组,被誉为“边区农民的方向”。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从1945年开始,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先后掀起了对日春、夏季攻势作战,收复了日伪军占据的大量据点。到8月底,八路军解放了山西近40座县城,全省已有60%以上的地区获得解放。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字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在日军侵晋期间,山西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据不完全统计,山西全省人口在抗战期间直接伤亡79.6万多人,间接伤亡196.7万多人,共计伤亡276.3万多人。造成惨重的社会和居民财产损失,其中仅居民房屋损失就有910.63万间。

在八年抗战中,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指挥中心和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广大军民先后进行了70余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战斗,歼灭日军近7万人,占侵略华北日军总数的1/3强。

上党战役1945年9月至10月,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太行、太岳和冀南3个野战纵队发起上党战役,反击国民党军队向上党解放区的进攻,取得重大胜利,歼敌3.5万余人,解放县城6座。上党战役是解放区军民抗战胜利后取得的第一个自卫反击战的胜利,保卫了抗战胜利果实,配合了毛泽东在重庆同蒋介石的谈判斗争。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底,山西各解放区先后贯彻中共中央《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精神,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晋北战役1946年6月15日至8月15日,晋北野战军发起晋北战役,歼敌8000余人,收复朔县、崞县、五台、原平等10座县城及部分村镇,控制了黄寨以北至大同300余公里的铁路。7月31日至9月16日,晋绥、晋察冀部队发起大同、集宁战役,歼敌1.2万余人。

闻夏战役1946年7月13日至22日,太岳军区部队发动闻喜、夏县战役,历时10余天,歼敌5000余人。

正太铁路寿阳至榆次段破击战1946年8月3日至9日,太行军区部队发起正太铁路寿阳至榆次段破击战,歼敌1.3万余人,控制铁路40余公里。

同蒲铁路中段战役1946年8月14日至9月1日,太岳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展开同蒲铁路中段战役,歼敌1.2万余人,攻克洪洞、赵城等5座县城,控制铁路130余公里。太岳和吕梁两区联成一片。

临浮战役1946年9月22日至24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发起临浮战役。在临汾、浮山交界的官雀村一带,歼灭号称“天下第一军”的胡宗南整编第一师第一旅共4500余人,生俘中将旅长黄正诚、少将参谋长戴涛。

吕梁战役1946年11月22日至1947年1月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发起吕梁战役,攻克中阳、石楼、永和、大宁、隰县、蒲县等县城,歼敌1万余人。

汾孝战役1947年1月7日至29日,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与太岳纵队一部在平遥、介休、汾阳、孝义一带发起汾孝战役,歼敌1.1万余人。

刘胡兰英勇就义1947年1月12日,阎军七十二师二十五团一营和地主武装复仇队包围了文水县云周西村,年仅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与6名村干部被捕牺牲。1947年3月26日毛泽东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中央后方委员会移驻晋西北1947年3月下旬,叶剑英、杨尚昆等率中央后方委员会及中央军委大部分工作人员东渡黄河,转移到晋绥边区临县双塔村,统筹后方工作。

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作委员会路经山西1947年4月1日至26日,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路经山西离石、临县、兴县、静乐、宁武、崞县、五台等县到达河北省阜平县。

晋南反攻战役1947年4月4日至5月上旬,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太岳军区部队发起晋南反攻战役,共歼敌2.2万余人,晋南地区除临汾、安邑、运城外全获解放,吕梁、太岳解放区连成一片。

正太战役1947年4月9日至5月上旬,晋察冀部队发起正太战役,歼敌3.5万余人,攻克盂县、平定、寿阳等7座县城和阳泉工矿区,控制了正太铁路150余公里,太行、冀晋解放区连成一片。

刘邓大军南下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挺进鲁西南,由此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太行区党委书记李雪峰带领8万民工和大批干部跟随南下,支援大军作战和开辟新解放区的工作。

陈谢集团挺进豫西1947年8月23日,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第九纵队和第三十八军共8万余人强渡黄河,挺进豫西,转战豫陕鄂边地区。太岳区组织20多个民兵野战连跟随陈谢集团远征作战。

攻克运城1947年12月17日至2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吕梁军区独三旅、太岳军区二、三军分区的4个团发起运城战役,歼敌1.3万余人,运城获得解放。

临汾战役1948年3月7日至5月17日,徐向前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第十三纵队及太岳军区、吕梁军区各一部发起临汾战役,歼敌2.5万余人,临汾获得解放。至此,晋南全境解放。临汾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坚战史上典型的范例。在临汾战役中,第八纵队第二十二旅旅长王墉壮烈牺牲。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路经山西1948年3月23日至4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由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向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转移时路经山西。3月23日,到达临县寨则山村,26日,到达晋绥边区领导机关兴县蔡家崖。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讲话,4月2日,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4月4日,毛泽东一行离开兴县,经岢岚、五寨、神池、宁武、朔县、山阴、代县、繁峙、五台山,于4月10日赴河北阜平。

晋中战役1948年6月18日至7月21日,徐向前、周士弟指挥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第八纵队、第十三纵队和太行、太岳、晋绥、北岳军区部队共6万余兵力发起晋中战役,歼敌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果。

太原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开始,人民解放军先后在徐向前、彭德怀的指挥下发起太原战役。经过太原外围战、发动政治攻势和总攻太原三个阶段,1949年4月24日,太原获得解放。太原战役历时6个多月,共歼敌13.5万余人,俘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孙楚、第二兵团司令官王靖国等。太原的解放宣告了阎锡山在山西长达38年的反动统治结束。

大同和平解放1948年11月,北岳军区组成北岳地方兵团共1万余人,开始围困大同。期间,解放军掀起强大政治攻势,对大同守敌指挥官做了大量争取工作。1949年5月1日,大同守敌接受改编,解放军进入大同。至此,山西全境解放。

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成立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布调整行政区划的通令,决定恢复山西省建制。9月1日,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军区宣告成立。程子华任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山西作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战略基地,是全国解放战争的前进阵地、重要兵源基地、后勤保障基地和干部输出基地。有30多万翻身农民参军参战,数十万民工随军支援内外线作战,2万多名干部北上、西进、南下,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和新区建设。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叶剑英、左权、邓小平、杨尚昆、彭真、刘伯承、贺龙、关向应、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山西都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党和军队众多领导人和高级将领在三晋大地运筹帷幄,挥师决战。初步统计,在建国后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将帅中,10大元帅的全部、10位大将中的9位、57位上将中的42位、177位中将中的103位、1360位少将中的838位,共1002名开国将帅都曾在山西工作战斗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山西籍的在册革命烈士有105835人。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开国大典。10月2日,省城太原13万人举行盛大集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进行新区土改1949年11月25日,中共山西省委发出《关于执行华北局〈新区土改决定〉的指示》。新区土改分两批进行,到1951年2月全部完成,从此在全省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中共山西省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1950年1月15日至25日,中共山西省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大会确定1950年的工作方针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厉行节约,战胜困难,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争取两年之内把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抗战前的水平。

山西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1950年3月12日至26日,山西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省人民政府1950年施政方针与任务报告的决议,代行省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产生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山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常设机构——山西省协商委员会。

进行各项社会改革1950年起,全省先后开展了禁烟、禁赌、禁娼和司法、婚姻、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等多方面的社会民主改革工作,以彻底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掀起抗美援朝运动1950年10月上旬,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后,山西迅速掀起报名参军、爱国生产和爱国捐献的抗美援朝运动。全省人民共捐款901.94亿元(旧人民币)。有5835名山西籍将士牺牲在朝鲜战场。

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1年春,根据省委的意见,长治地区试办了10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4月17日,省委向中共中央、华北局报送《把老区的互助组织提高一步》的报告。对此,党内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刘少奇等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党内在引导农业互助组织走向较高形式的问题上统一了认识。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会议肯定了山西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试点经验。

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1951年2月中旬,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指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运动持续到1953年秋天结束。镇压反革命运动为巩固新生政权提供了保障。

开展“三反”运动1951年12月3日,省委召开省级机关“三反”动员大会,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此后“三反”运动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到1952年5月基本结束。“三反”运动是党在全国执政后保持党政机关的廉洁,反对贪污腐败的初战。

开展“五反”运动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全省在大中城市和县镇的“五反”运动历时半年结束。运动有力地震慑了资产阶级不法分子,教育了广大工商户。

山西涌现出一批农业爱国丰产模范1952年3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颁发奖励1951年农业爱国丰产模范的命令。山西省第一批受奖的单位和个人共有17个,其中有李顺达互助组、曲耀离互助组、郭玉恩农业社和著名劳动模范李顺达、曲耀离、郭玉恩等。

学习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2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标志着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11月9日,省委作出《关于全省干部学习中国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有关文件办法的具体规定》,在全省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总路线,推动各项工作。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经过三年努力,国民经济恢复工作顺利完成。到1952年底,全省工农业总产值达29.3亿元,比1949年增长66%;全省财政收入达1.8亿元,比1949年增长20.6倍。全省城乡人民的平均购买力,由1949年的11.9元提高到37.9元。

山西工业化建设的起步从1953年开始,我国制定和实施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期间,山西集中力量建设了52项限额以上的工业项目,特别是前苏联等国援建的太原第一热电厂等16项重点工程。与此同时,续建和新建了国内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太原重型机器厂等,对太原钢铁厂等进行改扩建和改造。

政协山西省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1953年2月25日至28日,政协山西省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协山西省第一届委员会。3月1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委员会正式成立。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3年底,山西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2242个。经过1954年秋冬和1955年夏两次合作化高潮,到1955年底,初级社发展到5.36万个,入社农户达到287.4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88.3%,山西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1956年1月,中共中央制定了《1956年到195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此后,山西又掀起高级农业生产合作化的热潮。到1956年3月底,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达到18198个,入社农户占到全省农户总数的97.89%。全省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2月,省委下发《关于对私营工商业公私合营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对私营工商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方案。同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决议》,省委制定了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到1956年底,全省的资本主义工业全部实行了公私合营;资本主义商业有3.4万余户接受了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全省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1月20日至27日,山西省手工业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提出,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组到社的步骤。到1956年2月,全省手工业基本实现了合作化。

山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年8月3日至11日,山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从此,结束了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过渡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

毛泽东批语肯定山西农民生产建设的积极性1955年9月至12月,毛泽东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作序。山西有16篇文章入选该书,毛泽东为其中的9篇文章写了按语,赞扬山西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积极性和努力进行生产建设、改变山区面貌的创造精神。

周恩来、朱德到山西视察1956年5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先后到山西视察工作。

中共山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1956年7月26日至8月1日,中共山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结合学习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全省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进行了初步总结,通过了《关于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坚持群众路线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共山西省第一届委员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山西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八大会议精神的贯彻1956年10月6日,中共山西省委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传达中共八大会议精神。省委发出学习八大文件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八大的各项决议和文件,团结全省人民,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一五”计划胜利完成到1957年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五年间,全省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到21.38亿元,相当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全省投资总额的9.5倍。新增固定资产15.6亿元。在此期间,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矿企业共546个,其中,限额以上的项目74个,一些新的工业部门也从无到有建立起来。“一五”期间,众多的工业项目的兴建、竣工和投产,使山西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冶金、电力、机械、化工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山西重工业主体地位初步奠定。

邓小平到山西视察1957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到山西视察工作。30日,邓小平在太原向省、市机关干部和高等院校师生代表就国内外形势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作了报告。

开展整风运动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开展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5月21日,省委作出《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计划》,1958年上半年整风运动结束。

彭德怀到大同视察1957年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到大同视察工作。

陈云到山西视察1957年11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到山西视察工作。

刘少奇到山西视察1958年2月23日至3月3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在山西视察了太原钢铁厂和太原重型机器厂等单位。3月2日,在中共山西省委召开的座谈会上,刘少奇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做好人的工作。

汾河水库动工兴建1958年7月,省委作出修建汾河水库的决定。汾河水库是全省一项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到1961年6月全部竣工。在此期间,还开始修建了漳河水库、册田水库、文峪河水库、关河水库、后湾水库等五座大型水库,修建了700余座中小型水库。这些水库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山西的农业生产条件。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同时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9月,省委召开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意见》,决定在全省建立人民公社800个左右。到9月中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将2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890个人民公社,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朱德到山西视察1958年9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朱德到山西视察工作,先后视察了太原重型机器厂、太原钢铁厂等企业,听取了省委和太原市委关于工农业生产的汇报。

贺龙、罗荣桓、聂荣臻等到山西视察1958年10月19日至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罗荣桓元帅,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中共中央委员、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等到山西视察工作。

毛泽东批语: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1959年3月30日,毛泽东对《关于山西各地县人民公社问题五级干部会议情况的报告》加了《介绍山西经验》的标题,作为文件下发。毛泽东在批语中指出:“算账才能实行那个客观存在的价值法则。这个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陈毅到山西视察1959年5月20日至6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到山西视察工作。

郭沫若到太原视察1959年7月8日至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到太原视察工作。

李先念到大同视察1959年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李先念到大同视察工作。

董必武到山西视察1960年5月21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到山西视察工作。

充实农村劳动力1960年8月,省委召开工作会议,讨论了保粮、保钢的有关问题。为加强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省委提出充实农村劳动力的几项措施,要求各级党组织将应当压缩的劳动力全部压回到农业和钢铁生产战线上去。全省从各方面压缩了非农业战线110万劳动力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10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山西省委关于充实农村劳动力的报告。

对农村政策的调整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月25日至2月3日,中共山西省委一届十四次全体会议召开,讨论通过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若干政策的补充规定》,确定“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3月,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1962年下半年,全省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规模基本确定。

对工业的调整1961年八九月间,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工业七十条》)。10月,省委召开贯彻《工业七十条》的三级干部会议,在贯彻执行《工业七十条》过程中,山西坚持国家对企业实行“五定”,企业对国家实行“五保”,同时,在企业中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实行在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中央“七千人大会”精神的贯彻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了扩大的工作会议(简称“七千人大会”)。会后,3月下旬至4月上旬,省委召开全省六级干部会议,作出《关于改善干部作风问题的讨论纪要》。“七千人大会”精神的贯彻,对于纠正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团结,动员全省人民坚决贯彻执行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3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农村开展“四清”(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在城市开展“五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5年,农村的“四清”和城市的“五反”,都以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为内容。到1966年春,历时三年多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基本结束。这场运动,对于纠正干部作风和经营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整个运动中,存在着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问题,使不少干部和群众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大寨精神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大寨之路》和《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的社论,介绍了大寨的事迹和经验。毛泽东在听取山西省委的介绍时,赞赏和肯定了大寨人艰苦奋斗的精神。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寨精神概括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邓小平、彭真到雁北、大同视察1964年3月31日至4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和中共中央委员徐特立到雁北、大同视察工作。

周恩来、李先念到大寨参观1965年5月21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副总理李先念,陪同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斯皮罗?科列加率领的阿尔巴尼亚政府经济代表团到大寨参观。

中共山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1965年7月31日至8月6日,中共山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号召完成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一步促进工农业生产新高潮,迎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到来。

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1965年10月,中共山西省委召开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动员全民,奋战五年,建设两个1500万亩稳产高产田的决议》,提出到1970年建设水浇地1500万亩,大寨式农田1500万亩。同时,以两个1500万亩为中心,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副业,发展多种经营。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到1965年底,全省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胜利完成。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实现了新的基础上的协调发展,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趋向合理。1965年与1962年相比,全省原煤产量达到了3972万吨,增长23.5%;发电量为25.7亿千瓦时,增长42.9%;钢产量为39.97万吨,增长69.1%;粮食总产量达到46.3亿公斤,增长23.6%。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与人民群众的抵制1966年5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下达后,山西“文化大革命”逐步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广大干部群众同“左”倾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减少了“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维持了山西经济社会的运行。

三线建设的全面展开加强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60年代中期作出的战略决策。这项决策的提出,不仅是出于当时备战需要,也有利于改变我国工业布局。山西的三线建设,从1965年开始,1969年全面展开,到1980年基本结束。通过三线建设,改变了山西工业布局,建成了一批以能源交通为基础、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原材料工业与加工业配套的工业体系。

中共山西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1971年4月6日至11日,中共山西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恢复了被迫中断达4年之久的中共山西省委。

开展“批林整风”运动1971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下发《粉碎林彪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一)》。根据中央部署,山西开展了“批林整风”运动。

徐向前陪同外宾到大寨参观1972年9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徐向前元帅,陪同赞比亚共和国副总统迈固扎?乔纳到大寨参观。

周恩来陪同外宾到大寨参观1973年4月23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陪同墨西哥总统路易斯?埃切维里亚和夫人到大寨参观。

周恩来陪同外宾到大同参观1973年9月15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陪同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一行到大同,参观了云冈石窟。

进行全面整顿1975年2月,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开始主持国务院工作,继而又同时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开展全面整顿。2月25日至3月8日,中共中央召开解决铁路问题的工业书记会议,并于3月5日作出《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省委传达贯彻这一决定,并协同铁道部对太原铁路局进行整顿,使太铁的面貌迅速好转。省委在全省开展了全面整顿,取得了明显成效。1975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创“文革”中最高水平。

邓小平在昔阳重申全面整顿的方针和任务1975年9月15日,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山西昔阳县开幕。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开幕式上讲话,指出在本世纪末要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现代化。针对被“文化大革命”搞乱了的局面,提出各条战线的整顿方针和任务。

揭批“四人帮”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四人帮”。10月13日至15日,省委召开地、市委书记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打招呼”会议精神。21日,省城40万军民举行集会游行,欢庆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从1976年12月开始到1978年11月,全省分“三个战役”对“四人帮”的反党罪行进行了揭批斗争。

进行拨乱反正和恢复经济从1977年6月开始,山西省开展了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到1978年6月,全省“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各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教育战线1977年冬恢复高考后招收新生,恢复和健全文艺团体和有关机构等,并努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到1978年底,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5.5亿元,比1977年增长10%。

叶剑英等到山西视察1977年9月11日至21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汪东兴到大寨、昔阳视察。18日至21日,叶剑英等还视察了大同市。

中共山西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1978年3月22日至28日,中共山西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提出山西要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建设高产稳产的农业基地和农、轻、重协调发展的具有自己特点的工业基地。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由此,全国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6月以后,山西部分地区和单位开展了真理标准的讨论。10月13日至14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会议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事求是地总结山西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启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8年12月28日至1979年1月8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1月9日至23日,省委召开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实行工作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精神,讨论贯彻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山西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1979年2月,闻喜、离石等地试行和推广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山西农村改革的序幕。2月22日,省委批准太钢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5月确定全省30个大中型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到1980年2月,全省共有110个企业进行扩权试点。从1981年起,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工作在国营企业中全面推开,这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决策的基本确定1979年8月4日至19日,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在山西考察工作时指出,应当尽快把山西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能源基地。1980年7月30日,省政府向国务院报送《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规划纲要(草案)》。1982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开展对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综合研究,这标志着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决策的基本确定。

全省掀起建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农村改革热潮1981年3月初,全省掀起建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农村改革热潮。到1983年底,全省99.4%的生产队实行了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1981年至1985年全省农业生产总值每年平均递增率达7.8%,其中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7.2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胡耀邦到山西考察工作1981年8月13日至17日,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到山西考察工作。17日,胡耀邦在省委召开的干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山西干部应该是建设山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引路人、指挥者。

在全省开展打击经济领域中的严重犯罪活动1982年1月13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决定在全省开展打击经济领域中的严重犯罪活动。4月18日,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学习和贯彻4月10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到8月底,全省共揭露和查处各种经济犯罪案件2388起,推动了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1982年12月11日至18日,省委召开四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学习贯彻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全面开创山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会议确定了新时期山西经济发展目标。

在全省推广户包治理小流域1983年1月25日至2月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山区工作会议,推广河曲县户包治理小流域的经验,并决定以此作为建设山区、开发山区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户包治理小流域是山西农民的一大创举,不仅在山西,而且在陕西、内蒙古等省区得到迅速推广。

胡耀邦到山西考察工作1983年7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山西忻县地区考察工作,对山西户包治理小流域给予了支持和鼓励。

全省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被废除1984年2月24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全省开始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政府的工作,到1984年11月基本结束。至此,全省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的管理体制被废除。

中国最大的中外合作经营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最终协议在北京举行签字仪式1984年4月29日,在邓小平倡导支持下,中国最大的中外合作经营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最终协议在北京举行签字仪式。该项目由中国煤炭开发总公司和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共同投资经营,设计能力年产煤炭1500万吨,总投资约为6.5亿美元。该工程于1985年7月2日开工,1987年9月10日投产。

山西农村第二步改革开始1985年1月,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对全省生猪、蔬菜和农村粮油购销政策和价格进行调整。这标志着山西农村以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步改革的开始。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5年3月1日,省委、省政府颁布《山西省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简称“35条”),这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的全省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规划,标志着全省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胡耀邦到山西考察工作1985年6月14日至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山西考察工作,先后到雁北、忻州、吕梁、临汾、运城地区的13个县(市)及平朔露天煤矿进行考察,指出要使山区经济全面发展,群众尽快致富。

中共山西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1985年6月29日至7月6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讨论通过《山西省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草案)》,提出“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使全省人民尽快富裕起来,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

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1985年12月底,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西曲煤矿、石太线电气化改造、太焦线电气化改造等重点工程建成投产或投入运营,大同二电厂、神头电厂、漳泽电厂部分投产,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古交矿区、山西化肥厂、山西铝厂、大秦铁路、南北同蒲线改造等重点工程加紧建设。与1980年相比,1985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2.14亿吨,增长77%;发电量达到184.6亿千瓦时,增长53.6%。“六五”期间,山西累计输出煤炭5.5亿吨,电力69亿千瓦时,为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五”计划胜利完成到1985年12月底,“六五”计划胜利完成。与1980年相比,198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19亿元,增长1倍;财政总收入24.99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5.3元,增长56.8%;农民人均纯收入358.3元,增长1.3倍。

彭真到山西考察工作1986年5月26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先后到太原、侯马等地考察工作。在省直部委厅局和太原市的领导干部大会上,彭真就端党风、改革问题发表讲话,指出党风问题是全党的重要问题之一,端正党风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谋私利。在与省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干部座谈时,彭真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人大在这方面负有重要责任。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1987年11月17日,省委对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三大精神作出部署,要求深入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8年3月3日,省委作出《关于进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的意见》。

全省开展生产力标准大讨论1988年5月30日至6月3日,省委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全省开展生产力标准大讨论。全省开展生产力标准大讨论,对于促进广大干部解放思想,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党的十三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的决策,省委制定了《抓住实施沿海发展战略机遇,加快山西经济发展方案》。

传达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6月29日至7月1日,省委召开五届七次全体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指出,要认真搞好党的建设,继续抓紧民主与法制建设,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方针,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1989年12月21日至25日,省委召开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中共山西省委关于贯彻中央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决定的实施方案》。到1991年,治理整顿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货膨胀得到控制,财政收入增加;压缩了一批非生产性的基本建设项目;农业投入有所增加,199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96.9亿公斤,历史上首次达到90亿公斤以上;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得到发展。

江泽民到山西考察工作1990年1月18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山西考察工作,先后考察了大同矿务局、云冈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神头发电厂、太原钢铁公司和太原重型机器厂等企业,赴雁北地震灾区看望群众。考察期间,江泽民指出,各级干部要始终做到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我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党就会更加坚强有力,国家就会兴旺发达。

省委作出向优秀共产党员李双良学习的决定1990年2月27日,省委作出《关于进一步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李双良学习的决定》。李双良原是太钢加工厂渣场工段长,1984年退休后,积极治理太钢“渣山”,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变废为宝,为国家创造了财富。

“七五”计划胜利完成到1990年12月底,“七五”计划胜利完成。与1985年相比,199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29.3亿元,增长96%;财政总收入51.7亿元,增长1.0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9元,增长1.1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603.51元,增长68%。

山西能源基地基本建成到1990年12月底,山西基本上建成了一个以煤炭、电力、机械、冶金、化工为主的有自己特色的能源基地。“七五”期间,全省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完成266亿元,比“六五”时期增长90%,其中用于能源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为130.6亿元,占总投资的49%,比“六五”时期增长1.25倍。安太堡露天煤矿、马兰煤矿、东曲煤矿、神头电厂、大同二电厂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1990年原煤产量达到2.86亿吨,发电量达到314.2亿千瓦时,分别比1985年增长33.5%和70.2%。5年累计外调煤炭8.9亿吨,外送电量266.4亿千瓦时,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在积极配合国家建设大秦线,改造南北同蒲线、石太线、太焦线等6条铁路干线的同时,兴建5条地方铁路,1990年全省铁路货运量达到2.33亿吨,比1985年增长44.8%。“七五”期间全省新增公路里程2022公里,纵贯全省南北的大运公路和新建、改建的9条煤炭外运公路建成通车,全省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中共山西省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1991年2月26日至3月4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团结带领全省党员和人民群众,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促进全省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为完成“八五”计划,实现兴晋富民的目标而奋斗。

大力推动乡镇企业发展1991年7月13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规定》(32条)。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七五”期间,全省乡镇企业有了很大发展,1990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06.3亿元,占到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4%。但与全国相比,山西乡镇企业发展仍然比较缓慢。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坚持“四个轮子”(乡镇办、村办、联办、户办)一起转。

山西的改革和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1992年2月29日,省委发出《关于学习贯彻中发[1992]2号文件的通知》,全省掀起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热潮。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学习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思想获得了又一次解放,山西的改革和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拍卖“四荒”使用权1992年8月,中共吕梁地委、吕梁行署作出《关于拍卖荒山、荒坡、荒沟、荒滩使用权,加速小流域治理的意见》,率先推出拍卖“四荒”使用权的改革举措。此后,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林业部、水利部先后在吕梁地区召开“四荒”拍卖工作现场会。1994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吕梁时肯定了山西的做法,指出,拍卖“四荒”,“卖掉的是使用权,得到的是农民治山治水的积极性”。到1996年底,全省累计拍卖“四荒”1500多万亩。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1992年11月5日至12日,省委召开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全力以赴促进山西经济上新台阶。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山西经济上新台阶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方针、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建设工程和加速发展的战略措施,通过了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上新台阶的意见》。

修建太旧高速公路1993年6月,太旧高速公路动工兴建。太旧高速公路西起太原,东至与河北省交界的旧关,全长144公里。1996年6月25日,太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是山西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山西省颁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动纲领1994年1月4日至6日,省委召开六届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市场体系、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管理、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山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动纲领。

江泽民到山西考察工作1994年1月29日至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山西考察工作,先后到忻州、吕梁、运城、临汾、太原、晋中地区进行考察,要求各级干部处处关心群众,事事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求山西积极创造经验,努力走在前头。

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的开展1994年2月4日,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2月21日,省政府颁布《延长土地承包期允许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实施办法》。截至1996年底,全省有93%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了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

全省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1994年3月17日至21日,全省农村股份合作制培训会议在长治召开。全省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先在乡镇企业进行,随后扩展到股份合作制造地、办水利、造林、治理“四荒”和兴办第三产业等,推进农业产业化。到1997年底,全省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发展到10万多家,参股农户97万户,资金总额达到161亿元。

李鹏到山西考察工作1995年4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到山西考察工作,先后深入到长治、晋城、太原、朔州等地,就如何进一步发展煤炭生产和电力建设、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调查研究。李鹏指出,山西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煤为主,综合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全省农村小康建设的推动1995年10月6日至8日,全省第四次农村小康建设现场会议在阳泉召开。山西农村小康建设于1992年正式起步。为了推动全省的农村小康建设,从1992年至1995年,省委、省政府分别在晋城、运城、大同、阳泉连续召开了4次全省农村小康建设现场会议,总结农村小康建设的经验。到1997年底,山西农村小康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有阳泉、晋城两个市、32个县、726个乡、13000多个村、1300万农村人口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到80%以上。

“八五”计划胜利完成到1995年12月底,“八五”计划胜利完成。与1990年相比,199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076亿元,增长1.5倍;财政总收入129.4亿元,增长1.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1.9元,增长1.5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208.3元,增长1倍。与“七五”时期相比,“八五”时期原煤总产量15.6亿吨,增长23.9%,其中外输量11亿吨,增长23.4%;发电总量2096亿千瓦时,增长52%,其中向省外输出536.2亿千瓦时,增长1倍。

“三项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到1995年12月底,全省开展农业基础、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三项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1993年起,连续三年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和改善水地900多万亩,新增基本农田227万亩。三年新建公路是前10年的两倍多,太旧高速公路和运城至风陵渡、汾阳至柳林等干线公路建成。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太原飞机场和太原火车站改造、古交矿区东曲特大型矿井、漳泽电厂二期工程、神头二电厂一期工程、华能榆社电厂、神(池)河(曲)铁路、孝(义)柳(林)铁路、阳(泉)涉(县)铁路、侯(马)月(山)铁路、山西铝厂二期工程、山西水泥厂、大同水泥厂扩建等建成投产和投入使用。

中共山西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1996年1月31日至2月6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三步走”赶超战略和兴晋富民的跨世纪宏伟目标。

乔石到山西考察工作1997年5月31日至6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到山西考察了万家寨引黄工程、太旧高速公路、昔阳县大寨村、太原市迎泽大桥工程、安居工程兴华苑小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乔石指出,要进一步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人大工作要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把工作做得更好。立法要进一步加快步伐,提高质量。同时,监督工作要切实加强。

山西农业产业化进入大跨步发展阶段1997年7月29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山西推进农业产业化,是1995年正式提出,1996年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实施意见》出台后,全省的农业产业化进入大跨步发展阶段。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全省加快发展小杂粮、林果、畜牧、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山西平遥古城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7年12月,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2月,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1998年1月21日至22日,省委召开七届七次全体会议,就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作出部署。全会通过《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到2000年实现“三个基本”目标的决议》。“三个基本”目标是:到2000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走出困境、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全省农村基本实现小康。

朱镕基到山西考察工作1998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太原美特好超级市场和万柏林区市场进行考察。朱镕基指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认真落实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政策。

“375”攻坚计划的制定1998年11月2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走出困境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山西省国有工业企业三年走出困境的“375”攻坚计划》,即用3年时间,使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70%实现赢利,省定34户优势企业实现利税占到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70%,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达到70%;实施减员增效、市场营销、扶优扶强、扭亏增盈、千户百强5个攻坚工程。

全省开展“三讲”教育活动1999年7月26日,省委召开省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动员大会,对在省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进行动员和部署。11月11日,召开了省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讲”教育总结大会。此前10月26日,召开全省“三讲”教育工作会议,地市厅局“三讲”教育全面展开。全省县(市)级“三讲”教育从2000年2月下旬开始分两批进行。全省集中深入开展的“三讲”教育历时两年。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近1.9万人参加了“三讲”教育。

全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拉开帷幕1999年10月27日至28日,省委、省政府在运城召开全省调整经济结构工作会议。会议对调整经济结构理清思路,提出以发展潜力产品为切入点,然后由产品到企业,由企业到行业调整产业结构。由此,全省拉开了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的帷幕。

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全面推行2000年7月5日,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印发〈山西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全省确定了5个试点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从2000年起步,2001年和2002年进入实质性运转阶段,经过试点进行税费改革,确保了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正常需要。2003年,全省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由改革前的20.5亿元下降到6.23亿元,减负率达到69.6%,基本上做到了村村减负,户户受益。

“九五”计划胜利完成到2000年12月底,“九五”计划胜利完成。与1995年相比,200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845.7亿元,增长72%;财政总收入194.6亿元,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4.1元,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1905.61元,增长58%。全省基本完成“八七”扶贫攻坚任务。人民生活总体达小康水平。

江泽民到山西考察工作2001年8月17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山西考察工作,先后到忻州、大同、长治、晋中、太原等地进行考察。江泽民指出,要依靠全党和全国人民,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把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共山西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2001年10月25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指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山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切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

朱镕基到山西考察工作2002年3月29日至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山西考察工作,先后到太原、晋中、临汾等地考察。朱镕基指出,当前特别要加快退耕还林步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

李鹏到山西考察工作2002年6月5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到山西城乡,就经济发展、市政建设、保护环境和发展旅游等方面工作进行考察。李鹏指出,山西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在学习其他省市成功做法的同时,一定要根据山西自身的特点,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拳头产品。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2002年11月18日,省委举行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省委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高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温家宝到山西考察工作2003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山西寿阳县、太原市有关单位考察“非典”防治工作。温家宝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坚决打赢“非典”防治这场硬仗。

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发展规划纲要出台2003年8月19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发展规划纲要(2003年-2010年)》出台。《纲要》提出,培养壮大强势文化人才队伍,整合构建强势人文学科,不断推出强势文化活动,培育壮大强势文化产业,积极打造强势文化品牌,努力实现文化及其产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大、文化及其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大的目标。

贾庆林到山西考察工作2004年4月16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先后到汾阳、中阳、孝义、交城和太原等地,就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进行调查研究。贾庆林强调,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凝聚起各方面力量推进发展,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2005年1月11日,省委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全省先进性教育活动从2005年1月开始,分三批进行,每批半年左右。第一批为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第二批为城市基层和乡镇机关,第三批为农村和部分党政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胡锦涛到山西考察工作2005年7月29日至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到山西考察工作,专程参观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先后深入到长治、晋中、太原等地的乡村农户、企业车间和基础设施建设工地,就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考察结束时,胡锦涛听取了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山西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就。胡锦涛强调,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真正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希望山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实际出发,在促进科学发展上下功夫,在构建和谐社会上下功夫,在改进干部作风上下功夫,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2005年11月9日至10日,省委召开八届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指出,坚持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致力求真务实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进程,在培育优势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晋人才强省战略上实现新突破,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把山西建成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到2005年12月底,“十五”计划胜利完成。与2000年相比,200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179.5亿元,增长1.26倍;财政总收入758.1亿元,增长2.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13.9元,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66元,增长52%。2005年在全省农村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

温家宝到山西考察工作2006年3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山西考察工作,到晋南地区农村了解农民群众生活、春耕备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温家宝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要给予必要的支持,但根本要靠改革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干部要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发挥农民带头人的作用,带领农民勤劳致富。

中共山西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2006年10月26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指出,山西在发展上要重点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即走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路子,走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走出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子,走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路子,实现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的跨越,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进而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中共山西省委作出向申纪兰学习的决定2007年3月22日,省委作出《关于开展向申纪兰同志学习活动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决定》。申纪兰195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贾庆林到山西考察工作2007年3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先后到大同、朔州、忻州、太原等地调研。贾庆林指出,要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主题,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凝聚起来,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2007年10月25日,省委召开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会议。会议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进一步加快新基地新山西建设步伐。

胡锦涛到山西考察工作2008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到山西考察工作,深入大同煤矿集团、大秦线湖东车站进行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着眼全国发展大局,阐明了救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紧迫性,对搞好煤炭生产和电煤运输提出有力举措和明确要求。2月2日,省委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要为国家分忧,为灾区解难,多产煤,保安全,促发展。

全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08年10月7日,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举行。会议提出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和载体: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建设新基地新山西进程。全省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到2009年3月基本告一段落。参加学习的主要有省级机关和省直部门的104个单位、7.2万多名党员。2009年3月1日,省委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到8月基本结束。参加学习活动的主要包括市县机关、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等单位,有84.5万名党员参加学习。

温家宝到山西考察工作2009年7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到太原、大同就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温家宝指出,巩固和发展当前经济企稳回升的好形势,必须统一认识,坚定信心,狠抓落实,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2009年9月21日,省委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指出,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十七届四中全会集中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重大问题,这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为应对困难和挑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动力,也是对我们党执政60年的最好纪念。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

农村“五个全覆盖”目标的完成与新的“五个全覆盖”目标的提出2009年至2010年,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两年投资300多亿元,新建通村水泥(油)路2.5万公里,改造中小学校舍9483所,建成6971个村级卫生室,完成9638个村的村通广播电视任务,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2万处,实现了全覆盖目标。省委、省政府决定,再用两年时间,全面实施农村街巷硬化、便民连锁商店、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新的“五个全覆盖”民生工程。

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取得重要成果2009年至2010年,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启动实施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矿井总数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70%的矿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淘汰,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煤炭工业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能源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10年全省原煤产量达到7.4亿吨,创历史新高,比2009年增长20.4%。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0年6月11日,省委召开会议,对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及在全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行动员部署。创先争优活动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为目标,坚持以创建“五个好”党组织和争做“五带头”党员为基本标准。“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省委、省政府领导牵头对全省发展重大问题进行调研2010年6月到9月,由省委常委和副省长领题调研,选取事关全省发展全局的19个课题,深入基层、问计于民,请专家学者把脉问诊,形成一批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并集中进行交流研讨。通过这次课题调研,深化了对省情特点的认识,升华了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明晰了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径,调研成果具有较强的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召开2010年7月29日,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大会鲜明提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目标、任务和路径,强调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重点,以加强干部能力作风建设为保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力争“十二五”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再造一个新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山西的具体实践。这次大会描绘了山西发展蓝图,激发了全省人民的创业热情,在全省掀起了解放思想、项目建设、竞相赶超、干事创业的热潮。

省委召开兴起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新高潮大会2010年8月28日,省委召开兴起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新高潮大会。大会指出,右玉精神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民利民,忠实践行党的宗旨;本质内涵是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凭信念、凭精神、凭勤奋干事创业;基本要求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珍贵本色是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在干事创业中锤炼自己、改变山河面貌。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核心,兴起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新高潮,在全省上下进一步营造了干发展、抓转型、促跨越的氛围。同时,以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效能建设为重点,开展纪律作风整顿,规范干部从政行为,有力地推动了干部作风建设。

第三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举行

2010年9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在太原举行。首届能源博览会即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于2007年9月17日至18日在太原举行。这是中国第一个能源资源类专业性博览会,也是山西迄今为止唯一的国家级会展。第二届能源博览会即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于2008年9月16日在太原举行。在第三届能源博览会中,共签订合作框架协议12个、各类项目457个,协议和合同总金额1.4万亿元。这些签约项目,涉及交通基础设施、材料工业、机械电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旅游等行业领域,具有涵盖领域广泛、产业拉动性强的显著特点,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外能源及相关产业的深入合作,促进山西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对十一个市重点工作和项目观摩检查2010年10月10日至11月4日,省主要领导带领有关省领导和各市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省观摩检查团对11个市重点工作和项目进行工作检查。这次观摩检查,深入11个市的52个县,实地考察了136个工程和项目。这次观摩检查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最直接、最现实、最具体的一次思想再解放、工作大推动。通过观摩检查,交流了情况,提振了信心,推动了工作,促进了作风转变,开创了一个推动工作落实的新范式,取得了良好的思想效果和工作效果。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2010年11月28日至30日,省委召开九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指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重要抓手,以安全生产为重要保障,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再造一个新山西。2011年1月19日至24日,省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召开,通过了《关于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国家批准山西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山西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转型试验区的设立,是山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解决资源、环境、生态制约的根本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型试验区政策的全面实施,将推动山西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十一五”规划胜利完成到2010年12月底,“十一五”规划胜利完成。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9088.1亿元,增长1.17倍;财政总收入1810.7亿元,增长1.3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7.7元,增长75.5%;农民人均纯收入4736.3元,增长63.8%。与2009年相比,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9%、17.8%、20.3%、11.8%、11.6%。

温家宝到山西考察工作2011年4月2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到三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岚县、兴县、临县进行深入考察。温家宝指出,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社会保障,努力改善民生。同时强调,要高度重视农业,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全面加强水利建设,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4月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传达贯彻温家宝总理考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召开2011年6月16日,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召开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的决议。全会确定,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定于2011年10月在太原召开。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是求是地总结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提出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奋力进取,努力推进转型跨越发展,为实现我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宏伟目标,再造一个新山西而奋斗。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

原稿2011年6月29日发表于《山西日报》,重新转发仅为提供资料。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4日 17:08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