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习近平“三个有利于”重要论断确立深化国企改革标准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关乎改革大局、经济全局。在国企改革中,如果没有参照系,就容易迷失方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提出的重要论断,为国企改革确立了判断标准。这“三个有利于”既是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目的,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目标指向、实践依据和检验标准,意义重大。

  国有资本要保值增值 就必须明确国企的市场主体地位不动摇

  国企改革的第一个标准是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这是一个价值力标准,也是生产力标准,是三个标准中首要的、基本的标准。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经济源泉,所以国企增值是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标准。

  2015年7月,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强调,“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再次明确,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

  早在2014年8月18日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就明确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

  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 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国企改革的第二个标准是加强国企竞争力,这既是国企改革在世界范围内追求的实力标准,也是国企改革必须遵循的方向。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才能使国有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不断提升,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

  习近平在吉林考察指出,对国有企业要有制度自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沿着符合国情的道路去改,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也要避免市场的盲目性,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提高效益和效率,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国企改革思路明确了,发展实体经济是下半年国内经济发展重头戏,而国企又是实体经济重要载体,中国将不失时机地揭开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大幕。随着方案的出台,国企改革的目标、步骤、方向、重点都将明朗化,国企改革将进一步加速。

  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就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创新驱动发展

  国企改革的第三个标准便是通过国企改革的全面深化,增强国企的控制力,使国企做大做强做优。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2015年7月5日中央深改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体现和加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而《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也对国企改革提出了更为明确的严格要求和规范。两份文件获审议通过,为下一步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做出保障性安排,将有利于保障国企国资改革顺利推进。

  习近平在吉林考察企业时还指出,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基,必须抓好创新、质量、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要想让尽可能多的国企“芝麻开花节节高”,就要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让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竞相迸发出来。

  (李佳蕖据《习近平“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国企改革之“魂”》 《习近平就国企改革频“发声”:“三个有利于”确立成败标准》编辑整理)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05日 09:3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