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发言摘编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发挥法治引领作用

孟学农常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为一种治理方式、制度形式和秩序状态,也体现为人们基于对法律的信任而确立的法律信仰和精神追求。以法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具体利益矛盾中形成最普遍的价值共识。我们应当重视并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建议:发挥制度建设的激励保障作用。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政策;各级各类管理部门都应当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分内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主流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各行各业的管理制度、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中。

  发挥法治的规范引领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立法、执法、司法各方面都要承担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在立法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线和灵魂,注重将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发挥立法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在执法中体现价值导向,提供制度配套,使践行者得鼓励、背离者受制约;在司法中通过公开公正的程序和有理有力的个案判决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实现道德涵育,弘扬社会正义追求,让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心灵。

  (代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政府诚信当仁不让

郑小燕常委

  在倡导诚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诚信政府建设仍存在较多短板因素,与群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决策不连贯、制度不完备、平台不完善、承诺不到位等方面。政府要当仁不让成为“龙头”和表率,带动全社会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依法行政,加强自律。提高政府诚信,关键是要依法行政。首先要健全法规,完善制度,扎好篱笆和笼子,从源头上遏制失信行为;其次是要强化问责,依法惩处公职人员失信行为。

  完善机制,科学决策。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优化决策环境,强化决策责任,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对失信于民的决策,应实行引咎辞职制度,对决策失误导致国家和群众利益重大损失的,要实行终身追责。

  整合资源,促进应用。加快部门信用资源整合力度,完善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减少重复建设,实现信息共享。要加大信用记录征集力度,依法依规出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采集目录,规范信用信息征集标准。要加大信用信息安全维护力度,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完善制度,惩戒到位。要强化“守信得益、失信受罚”制度机制,加大守信褒奖力度,提高失信成本,让失信者得不偿失。要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对失信者,相关部门均要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恪守诚信,勇为标杆。公职人员要时刻牢记理想信念,恪守诚信理念,加强诚信修养,约束个人行为,努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杆人物。

舆论环境至关重要

龙新民常委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目前新闻出版广电业面临的外部挑战不断加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有所减弱,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媒体误导舆论和价值取向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不断增强新闻出版广电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加强新闻出版广电单位导向管理。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出版社的原则不动摇。建立健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媒体评价考核机制,形成对媒体及其负责人可量化可核查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指标要求,开展社会评议,完善行业自律。

  强化新闻出版广电业在宣传教育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作为舆论宣传的主旋律,开办宣传专栏、专题节目、专门频道,有计划地编辑、出版一大批图书和音像制品,建立网络平台,刊发、播出公益广告。

  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改进新闻宣传。面对各类新媒体的严峻挑战,新闻出版广电单位要以强烈的改革精神和竞争意识,增强时效性,加大信息量,扩大覆盖面,牢牢把握新闻权威发布的主导权,着力提高宣传艺术,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和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影视剧和文艺作品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感染作用。应把创作一批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电影电视剧和各类文艺作品,列为重点选题计划。

  (代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高校突显高地作用

陈群常委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是重要的阵地和高地。各高校积极探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举措,同时也面临着以下挑战。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持之以恒,如何避免“一阵风”“运动式”“速成式”等任务性作风,建立可行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探索。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扁平化、分众化、社交化的显著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中西方复杂多元、众声喧哗的网络舆论生态中“先声夺人”、夯牢阵地,亟待探索。单向度、无差别化、宏大叙事式的教育方式亟待改革。

  作为思想文化的发源地、引领社会风气的制高点,高校应做好对社会的示范引领。高校在面向社会公众做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推动者和示范者方面,仍需积极作为。

  有鉴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建立长效机制,关键在于“融入”。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办学、教学和师生行为规范之中,与现代大学制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密切结合,与教学科研、教师培养、校园活动、学校管理的具体实践密切结合。

  要将价值引领与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情感紧密结合,找准核心价值观与师生在思想情感上的共振点,精准把握全媒体时代思想舆论的新特征和师生群体的新诉求,主动学习和掌握“微传播”规律,以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并且适合师生愿景和特点的润物细无声的互动性方式开展价值观教育。

  加强对社会公共价值观念的示范引领。高校要超越围墙,做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推动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优势,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阐释和宣传普及。 

  (代表民盟中央) 

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刘长铭常委

  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要始于家庭,家校联手、社会构建、全面推进。为此建议: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始于家庭。要倡导每一个家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家庭文化,立家训、定家规、塑家风,营造文明、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为青少年成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编选可读性强、针对性强的系列教材。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不竭源泉,也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教材。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广泛讨论,引导青少年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明的有益成果,防范和抵御错误、腐朽和落后的思想。

  充分发挥思想道德评价的导向作用。思想道德评价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在社会上树立什么典型,弘扬什么风气,就是评价。思想道德评价要重在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弘扬正气。要在全社会树立平凡而又伟大、质朴而又高尚、贴近生活实际和大众情感的鲜活的模范人物,发挥榜样作用,引导人们修身、修为、修性。

  在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学校课堂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做到文以载道,润物无声。要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将价值观教育融入青少年社会生活之中,使青少年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师要为人师表,在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真正做到恪守诚信、爱岗敬业。

  (代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弘扬国企优秀文化

刘振亚常委

  国有企业要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全面融入企业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全过程。

  以责任担当诠释价值。责任担当体现国企本色,最重要的是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要把自身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积极贯彻国家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和谐,发挥顶梁柱、生力军作用。

  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改革创新是伟大的时代精神,是推动事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改革创新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有企业坚持创新引领,推动特高压、高铁、核电等技术取得全面突破,占领了世界科技发展制高点,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提高了国家竞争力和影响力。

  以法治德育强化管理。依法治企、以德育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企业规模有大小、类型有不同,都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管理理念,贯穿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要加强法治企业建设,教育引导每一位员工尊法、知法、懂法、守法,法治建设做到全面覆盖、全程管控,实现企业依法治理、依法运营。

  以作风素质展现精神。对企业来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结底在人,关键是塑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干部职工队伍,涌现出沈飞公司罗阳、国家电网解黎明等一大批国企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

  (代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 

深入开展“四信”教育

许仲梓常委

  从2013年起,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开展了以“民营企业家与中国梦”为主题,以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对社会的信誉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简称“四信”教育活动。“四信”教育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

  要发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主体作用。不断深化“四信”教育,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性,扩大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把握年轻一代的个性特点和成长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创业创新中遇到的困难。

  要积极发挥商会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工商联所属商会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联系紧密,对会员思想动态和经营状况了解及时具体的特点,发挥商会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制定行规会约、行业标准,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要加强法治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宣传和培训,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的意识,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破除官商勾结和“背对着背”等不良政商关系,打破“隔离门、玻璃门”,构建健康新型政商关系。

  要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引导企业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增强依法用工意识,加强人文关怀,保障职工根本权益,增加职工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代表全国工商联) 

加大公共文化供给

蔡达峰常委

  基层不稳,地动山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扎根落地意义重大。我们多年构建的全方位、立体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成为凝聚民心、引导群众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力量。要进一步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功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扎根落地,三个关键问题应得到重视:

  价值内涵问题。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具体实施更要体现核心价值观。例如,必须合理配置城乡公共文化资源,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工作重心放到基层老少边穷地区,支持地方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以国家精准扶贫投入为主,帮扶贫困县配套投入,实现文化设施能建设、可达标、免费开放、正常运营。

  因地制宜问题。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习俗、地区习惯差异大,而区域精神和民俗文化凝聚着当地历史民情及价值追求,约定俗成、集体认同,具有强大社会建构和教化力量。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要以区域精神为载体推进核心价值观实践,在丰富民俗文化中增强核心价值观体现。要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组织策划民俗主题活动,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帮扶当地民间文艺院团发展,支持农民自发自创的传统文化活动。

  因人制宜问题。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始终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放下说教、多接地气。拓宽阵地,运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发挥乡镇文化站、乡村少年宫、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作用。选择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充分挖掘农村特色文化资源,利用春节、元宵、端午、重阳等重大传统节日,用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代表民进中央) 

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中

茅永红常委

  社会的基础在社区,目前社区存在着管理力量不足,小马拉大车;群众参与不够,邻里不相往来;居民人多嘴杂,价值取向多元等实际情况。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基层社区抓起,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健全党组织领导下“三方联动”机制。社区党组织要整合社区里的组织资源、服务资源、人力资源,形成社区“大治理”的格局。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的“三方联动”机制。居民自治是社区管理最有效的办法,社区党组织要积极组织广大居民参与社区议事决策和自治管理。对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采取居民自治步骤,制定社区公约,共同约束遵守。

  开展文化活动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通过文娱活动发动居民参与,一次活动就是一次动员、就是一次教育,通过精心设计的群众文化活动,将“老死不相往来”的都市人,从铁门铁窗里吸引出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分享、人人受教育的局面,营造向善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参与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群众容易接受参与。要通过制度化建设,促进常态化开展,养成“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行为习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老百姓的日子里。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杨胜群常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的完整形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指出了根本途径,提供了新的动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核心是这个国家和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决定文化力量的永远是文化的内涵。今天,我们的文化创作和文化生产,只有坚持以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将中华民族锤炼了几千年的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文化之魂,并遵循文化发展多样化规律,才能真正发展有创造力和有影响力的文化,也才能真正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既然是国家和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是“观念形态的文化”,那么它根本上应该是内在的或潜在的,一般是不能物化的,是不能像“硬实力”那样用指标去规定和衡量的。今天,文化生产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大,部分文化门类产业化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文化软实力绝不等同于文化产值,绝不等同于文化GDP,文化GDP的增长也绝不等同于文化软实力的增长。如果我们把两者等同起来,就会导致片面追求文化GDP,片面追求文化产业化,而忽视文化产品的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精神内涵。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统一国家和民族共同的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其核心是一个统一国家和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一个统一的国家和民族而言的。当前,我们要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增强文化软实力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者的关系,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始终做到以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

戏曲文化大有作为

吴江常委

  中国戏曲是保存了多民族理想憧憬与文化观念的艺术形态,形象地将忠奸、善恶、是非、美丑寓于审美娱乐之中,传播道德,教化民众,激发正气,雅俗共赏,深入人心,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梅兰芳先生的《生死恨》在抗日战争时期呐喊出时代的强音;程砚秋先生的《春归梦》唱出了“愿将军罢内战尽早收兵”的反战呼声;周信芳先生的《四进士》表现了人民对司法公正的强烈愿望。新中国成立后戏曲演创人员在“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经过斟酌扬弃,去粗取精,使戏曲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不仅焕发了青春,而且开始用传统的艺术形式表现新的生活。

  中国戏曲正逢改革发展的机遇期,同时面临严峻挑战:戏曲创作演出存在比较严重的仪式化、功利化倾向;戏曲编导音乐等主创人员大量流失,后继乏人,创新能力日渐萎缩;珍稀剧种在进入市场的压力下,被迫放弃剧种个性,行将消亡;戏曲教育严重滞后,地方戏曲学校经费缺乏,师资不全,举步维艰。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按照继承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三并举的方针,支持古典剧种、地方剧种、少数民族剧种的发展。根据其各自的艺术特点,突出重点、精益求精地进行整理创新,创作更多的表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剧目,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和新媒体进行普及、传播和推广,扩大戏曲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的影响力。

  由文化部制定行政法规,保护戏曲剧种的传承与创新,进一步提高戏曲从业者特别是少数民族戏曲及剧团的社会地位。落实经济扶持政策,对珍稀、独特和有代表性的剧种进行特殊的经济扶持。

  按照戏曲传承规律,完善戏曲教育体系。将戏曲列入国民教育体系选修课中,完善戏曲进校园的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培训基层院团的编导和主创人员,培养信仰与知行结合的复合型专家和管理人才。

弘扬中国宗教正能量

学诚常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价值理想,寄托着中华民族日新又新的价值追求。当代中国宗教界必须主动自觉投身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当代中国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可以融会的共同价值诉求,几千年来中国宗教累积了信仰建设的可贵经验,中国宗教界应当积极行动起来,集思广益将信仰建设的经验发掘整理出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贡献宗教智慧。

  中国宗教界要从宗教教义上深刻阐释当代中国宗教价值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相资相益、相辅相成的价值关联。当代中国宗教作为超世的价值信仰体系可以以自身价值观的超越性特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来自宗教层面的超越性的价值阐释,为广大宗教信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价值通道。

  中国宗教界要从实践上身体力行,努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一种信仰价值系统只有经过长期的濡化而内化为个体生命的内在精神需要,才能成为社会机理的中枢神经和支配社会运行与社会主体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必须经过几代人共同奋斗、不懈努力、真履实践的千秋伟业。

  当代中国宗教界广大信众要努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优秀公民。这既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宗教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诈骗信息何日可清

李世济常委

  现在,垃圾短信等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我每天打开手机,大量的垃圾短信就会出现在手机上,内容五花八门:开假发票的;冒充熟人要钱的;推销低价机票、火车票的;推送六合彩等彩票中奖信息的;谎称孩子被绑架、意外伤害、突发急病要求汇款的,不一而足。

  短信诈骗、电话诈骗涉及内容广,表现形式多样,不法分子犯罪的手段不断翻新。受到垃圾短信、手机病毒等因素影响,手机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这些垃圾信息的狂轰乱炸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背道而驰,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此,我大声呼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利用和管理,让我们的手机、电话成为正能量的宣传平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信息生态环境。

为民族复兴奠定心灵秩序

李家杰常委

  从民族复兴大业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下的核心使命是为今天的华人生活赋予心灵秩序。如果没有人心的秩序感,那么人心的归属感、安定感和满足感也就无从谈起。

  若从人心秩序的角度看,最重要的价值观是爱国与法治。之所以将爱国与法治视为当前中国人心秩序的根基,是因为爱国与法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保障。社会层面的公正、平等与自由的实现,有赖于法治的实行;个体层面的道德自律和社会层面的合理运行,则有赖于国家持续稳定这一前提。

  从个体的生活保障与心灵安定而言,国家稳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安顿价值。我们不会忘记,1997年香港金融危机,正是依靠中央政府的坚强力挺才得以平稳度过。当下的经济风险和全球挑战仍然存在,越是经济动荡之际,国家稳定越是重要。所以,强大的国家力量正是在风险社会中安定人心秩序的压舱石。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国家还是培育和践行的主导力量。中华民族与西方国家不同,其教化体系一直依赖于国家、社会、家庭。纵观世界各国对于国家的命名和定义,唯有中华民族是将国与家联系在一起,国与家同构,忠与孝相连,政治责任与人情伦理相通。

  除了爱国之外,法治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大体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就是扬善与止恶。如果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是扬善之举,法治正是止恶之途。对于扬善之举,国家应当以荣誉为酬报;而对于作恶之行,国家必以法治为规矩。

国歌请你放声唱出来

吴晶常委

  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然而当下,在许多奏唱国歌的重大场合,经常只闻“奏”而鲜闻“唱”,雄壮高亢、激昂奋进的国歌往往被演绎成了轻吟浅唱的“江南小调”。究其原因,既跟国人内敛含蓄的表达风格有关,也有习惯问题,更多的是从众心态,或者就是放不下架子和面子。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上下将举行一系列的重大纪念活动。若能以此为契机,鼓励民众以放声高唱国歌这一最简单、朴实、直接又有力的行动去参与和表达,必将极大地激发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为此,我建议:

  首先,推动力度要加大。要摒弃习惯方式,克服从众心态,树立新风尚。领导带头是关键,党政机关须垂范,代表委员作表率,军营学校是重点,企事业单位要跟上,从而以点带面,形成全国民众人人唱,爱国就要放声唱的环境氛围。

  其次,制度礼仪要规范。目前,世界各国对奏唱国歌的规定各具特色。我们可取其所长,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礼仪之精华,制定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符合民族气质的奏唱礼仪,以增加其神圣感和庄严感,并使之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第三,普及宣传要广泛。媒体应该自觉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借助各类新载体、新平台、新渠道,常态化、长效化地为民众解读和诠释国歌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力量。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8日 06:35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路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