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习近平谈怎样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的200余名学员座谈时抛出一个问题,“怎样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而回答这个问题,老“县委书记”习近平绝对有资格,他结合自身经历,对在场的县委书记说了四个“不能”。

  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中央出台好的政策,最怕到下面变了味儿!”这恐怕是当下很多老百姓的忧虑。而这种忧虑,完全是被一些基层干部“欺上瞒下、有令不行、为官不为”给逼出来的。说到底,基层干部的这些行为是对党、对人民的不忠诚!“衡量一个县委书记当得怎么样,可以讲很多条,但主要看这一条。‘善莫大于作忠’。”

  按照习近平的衡量标准,欺上瞒下、为官不为的县委书记,这官当的就不咋地!因此,习近平才强调,要对“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说“不”! 

  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很多县远离中心城市,容易有“山高皇帝远”的念头,一旦县委书记政绩观有误,当地百姓可就遭了秧。海南省临高县,一个财政年收入只有13亿的国家级贫困县,耗资1.3亿建1.7公里长牌坊群,美其名曰“展示文化底蕴”,被当地百姓痛斥。讲话中,习近平明确表示:“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可见,搞“政绩工程”的干部,在习近平那里绝对吃不开。

  除了指出问题,习近平还开出了药方,树立正确政绩观,尤其需要深入基层,问计于民。这年头,自然不用县委书记亲自骑着自行车进村入户访民情了,但“骑车下乡”的精神不能丢。

  县委书记多数任职就几年,不能有临时工的思想。有的人总想弄点大动静出来,为晋升铺路。这样的观点要不得。

  “一个县里,规划几年一变,蓝图几年一画,干不成什么事”。在习近平看来,部分县委书记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的执政方式,很大程度上是“临时工思想”在作祟。对此,在讲话中,习近平举了山西右玉县六十多年来,县委一任接着一任干,把“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的故事,劝勉县委书记抓任何工作都要有这种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

  其实,说到干工作“久久为功、利在长远”,习近平在正定主持经济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85年,习近平同志牵头制定了《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正定经济“三步走”发展目标并一步一个脚印坚定执行,使正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

  县委书记不能把“班长”当成“家长”,不能搞个人专权。要做到总揽不包揽、分工不分家、放手不撒手。

  县委书记虽然官不大,但手中掌握着很大权力,一旦监管不到,“一把手”很容易变成“一霸手”,习近平对此十分清醒。在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上,习近平就特别强调,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当家长式的人物,弄得党内生活很不正常。因此,习近平强调,县委书记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把“班长”当成“家长”。

  具体该怎么做?在讲话中,习近平也给县委书记们支了招儿,“要有胸怀,能容人容事,注意听取班子成员意见,带头增进和维护县委班子团结”,“做到总揽不包揽、分工不分家、放手不撒手”。当然,讲团结不是要搞一团和气,讲和谐不是要“和稀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还是要有正确立场和鲜明态度,敢于站出来说话,敢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李佳蕖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习近平告诉你县委书记怎么当》编辑整理)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1日 02:33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