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为友好合作而往 为和平发展而行——写在习近平主席访美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之际

新华社评论员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历史值得品味,未来需要开创。

  金秋时节,习近平主席应邀访美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习主席将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将首次亮相联合国总部讲坛,两个“首次”让世界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充满期待。以新型大国关系擘画中美友好合作路线图,用新型国际关系书写世界和平发展大文章,两大理念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跨越浩瀚海洋,穿过历史烟云,“庄园会晤”“瀛台夜话”之后,中美两国元首开启新的战略沟通,必将在中美关系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中留下坚实的足印。

  从1979年震撼世界的中美建交,到习近平主席开启访美之旅,两国已携手走过36年风雨历程。如今,从90多个政府间对话与合作机制,到5500亿美元的巨大贸易额,再到每17分钟一个航班起降的人员往来;从地区热点到全球性挑战的协商应对,中美利益融合之深、务实合作之广前所未有。回望来时路,历史昭示弥足珍贵:一个稳定、不断发展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维护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站在新起点,更觉任重而道远:双方需要合作、可以合作,并在不断扩大和深化合作中,共同应对新的挑战和考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成为两国对世界的共同责任与共同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此访必将成为中美领导人展现智慧和远见,引领两国关系走向未来的重要契机。

  如果将中美关系比作大海中的一艘巨轮,那么双方既要共同掌握正确的航向,不断为其注入前进的动力,也必须一同面对各种暗礁和险滩。共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关键在于夯实战略互信之基。固守冷战思维,执迷于大国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就有可能导致两国关系偏离“战略互信”正确轨道,陷入“战略互疑”恶性循环。面对美国在南海、网络安全、贸易、投资等问题上的“对华焦虑”,增信释疑成为推动中美关系当务之急。将分歧引到良性轨道中、规制于合作大框架下,把竞争因素转化为合作动力,是最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发展途径,也是双方必须作出的理性选择。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从战略高度加以审视,从长远角度予以谋划。只要牢牢把握“共同利益大于分歧,相互合作大于竞争”的大方向,传承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的奋斗精神,保持“不为一事所惑,不为一言所扰”的战略定力,敞开“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的宽广胸襟,既大处着眼、登高望远,又小处着手、积微成著,两国关系大局就始终能经受任何风浪考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就能不断推进、行稳致远。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幻,双方都将沿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走下去,相互尊重、聚同化异,保持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不管国际社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与挑战,两国都将加强彼此合作,共同维护捍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这是国际社会对习近平主席访问的深切期许,也理应成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努力方向。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沧海桑田,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携手应对21世纪的多元挑战,更加需要联合国框架下的沟通与合作。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声音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倾听。当“亚太雁阵”共同振翅、“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一带一路”应者云集,今日之中国,被赋予更多的期待。在联合国这个最具代表性的多边舞台上,习近平主席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线,以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主题,为增进“联合国人民”福祉提出中国倡议,为世界和平贡献新动力,为全球发展描绘新蓝图。这是一次中国与世界的坦诚相对,是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形象的生动展示,更是全球化背景下,一个负责任大国为弘扬《联合国宪章》精神,凝聚“联合国家”力量,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作出新的贡献。

  从40多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邓小平头戴牛仔帽的形象风靡全美,再到习近平主席访美之行成为世界焦点,人们或许未曾想到,文化历史、社会制度迥然不同的两个大国,在合作道路上行走如此之远。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道路上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与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不断赢得人们的尊敬。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历史启迪发人深省。我们期待并相信习近平主席的美国和联合国之行,必将凝聚中美友好合作之心,汇集世界和平发展之力,为中美关系发展开启崭新的篇章,为世界和平发展事业注入强大的正能量。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2日 10:11 来源:新华网 编辑:汪蛟龙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