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高质量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

——中组部发展党员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摘编(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0月23日,中央组织部召开发展党员工作座谈会,回顾发展党员总量调控以来的工作情况,分析新情况新问题,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高质量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会上,江苏省委组织部等11个单位交流了经验做法。分上下两期摘编11个单位发言材料,供各地学习借鉴。

坚持从严从实

切实做好发展党员总量调控工作

江苏省委组织部

  发展党员是党的建设的源头工程、基础工程。近年来,江苏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发挥作用总要求,以严实精神做好总量调控工作,发展党员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突出宏观规划,严格总量调控。为落实中央确定的调控目标,全省加强宏观统筹和过程管理,实现党员队伍规模适度。近三年,全省新发展党员每年比上年平均减少2.67万人,平均减幅14.8%;2014年党员总数净增率为1.14%。长远发展有规划,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2013—2022年全省发展党员工作调控计划》,明确从2013年到2015年,对每年发展党员人数进行较大幅度控减,2016年以后,逐步进入小幅度递减、动态微调阶段。召开全省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座谈会,分解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党员发展调控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年度调控有计划,省委组织部部务会每年研究一次发展党员工作,制定下发全省年度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实际,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法,科学分解指标任务。关键节点有控制,由省委组织部根据年度发展党员计划,每年统一印制和发放《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实行入党志愿书编号管理制度,每一份都按年度编号,全部登记备案,做到可查询、可定位、可追溯。对照年初下达的指标计划,志愿书半年发放一次,规定新发展党员必须使用当年编号的志愿书,防止“寅吃卯粮”。

  突出重点领域,优化总量调控。全省在对全省党员队伍分布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坚持有增有减、有保有压,重点实施“三倾斜”,做到在控总量中优结构。向非公有制企业倾斜,实施非公有制企业“万名党员源头拓展行动”,设立专项发展计划,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举办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帮助没有党员或仅有个别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近三年,全省共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员6万多人,每年平均增加2万多人。向农村倾斜,开展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的“双培”活动,探索在产业链、合作社上发展党员。建立农村党员发展“空白村”备案监管制度,对三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村进行全面梳理、集中整顿,消除发展党员“空白村”1300多个。向高知群体倾斜,在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高端人才密集的地方,建立党组织负责人直接联系培养高端人才机制,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重大课题负责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入党,发展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近三年,发展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员1538人。此外,针对一些高校发展学生党员速度过快、结构不够合理的现象,采取高校自查、院校互查和上级党委督查等方式,严格控制发展党员计划,在保护好大学生政治热情、确保发展质量中控制好发展党员规模。目前,全省在校大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8.2%,近三年平均减幅达25.6%。

  突出组织指导,保障总量调控。坚持落实责任与加强督查并举,确保党员发展总量调控有序运行、如期实现目标。强化领导责任,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发展党员总量调控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进行述职考核,并纳入省委党建工作创新工程指标考核体系,赋予一定的分值,以“硬约束”推动总量调控任务落实。强化督查指导,建立发展党员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每半年进行一次抽查,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建立发展党员情况定期分析制度和定点监测制度,对于那些发展党员基数大的地区和单位,实行重点监测、专项督查,确保发展计划有效落实。今年7月份,全省组织开展了一次发展党员工作集中检查,重点查看基层党组织制定发展计划的合理性,执行发展计划的严肃性,了解掌握面上调控情况,查找存在问题,促进整改落实,确保实现总量调控目标。

做大基数 拉长链条

认真做好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

重庆市委组织部

  大学生是我们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重庆市委将发展大学生党员作为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赢得未来的重大战略任务,不断提高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质量。

  做大基数,“三早两覆盖”吸引大学生向党靠拢。全市坚持从源头抓起,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引路”,不断壮大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突出“三早”让大学生认知党,坚持思想上早启发、政治上早引导、理论上早灌输,从新生入学抓起,把上好“开学第一课”作为高校党组织的基本任务,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高年级党员现身说法等方式,面向所有新生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加深他们对党的认识。今年,全市高校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占新生总数的31.4%,比去年增长12%。“两个全覆盖”让大学生走近党,全面推行党课全覆盖,建立高校各级党组织书记、政治辅导员全员上党课制度,确保每名大学生每年至少听一堂党课;全力推进“党建红云”全覆盖,创新“互联网+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大力推广“七一网”党建网站以及“共产党员”等微信平台进高校、进宿舍、进手机终端,让大学生经常接受熏陶。贴心关怀让大学生亲近党,建立大学生思想波动时必谈、家庭发生变故时必谈、受到奖惩时必谈、有不良反应时必谈等“四必谈”交心谈心制度,采取组建专属社团、落实专人联系、开展专项帮扶等方式,使其感受到组织温暖,增进对党的感情。目前,全市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达10.3万人,比去年增长14.4%。

  拉长链条,“三个做实”推动大学生思想入党。针对大学生入党积极性高、但动机多元的特点,全市在充分保护入党积极性的基础上,做实思想教育,切实防止“浓缩”教育、“临时”培养、“突击”发展。做实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建立高校、院系、班级三级培养体系,高校、院系每年举办1-2期入党积极分子基础培训班,班级每月开展学习交流;推行入党积极分子列席“三会一课”、参加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帮助深化认识、端正动机。西南大学实施“双千双带”计划,每年挑选1000名学生党员,“一对一”辅导帮带1000名入党积极分子。做实发展对象的考察培养,依托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党校、团校,对从入党积极分子中优选确定的发展对象进行重点联系、重点引导、重点培养。去年以来,全市21093名大学生发展对象参加了不少于3天的集中培训;接收为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都经过了一学期以上培养。做实毕业后的接续培养,依托重庆“12371”党建平台,为每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建立电子档案,详细记载学习培养、实践锻炼和奖惩等方面情况,毕业后由高校党组织及时移交,确保教育培养不掉链。今年全市高校毕业生中31043名入党积极分子、6224名发展对象转到工作(居住)地继续接受培养。

  严管实抓,“两个到位”促进大学生党员发挥作用。针对有的大学生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现象,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在推动大学生党员牢记身份、发挥作用上狠下功夫、务求实效。实践锻炼到位,防止作用虚化,全面推行设岗定责,设立党员接待室、服务站、责任区,组织大学生党员参与班级、社团、公寓等管理服务。把参与网络舆论引导作为实践必修课,动员大学生党员担当意见领袖、论坛版主和网宣员,大胆与不良言论作斗争。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全市常年有420支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参与党员近万名。重庆医科大学“青春红丝带”艾滋病防治宣传服务队已成为志愿服务的一张名片。关系接转到位,防止失联挂空,离校前集中上好专题党课,教育大学生党员增强党员意识、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在高校落实专人跟踪联系毕业生党员,建立台账,每月一清理、每季度一汇总,督促关系接转,防止大学生党员走出校门就变成“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对档案托管在市人才交流中心的毕业生党员,市委组织部、市委非公企业组织工委专门开展摸排、做好转接,力争符合转出条件的党员在年底前实现“应转尽转”。

坚持“四真”要求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党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把发展少数民族党员作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突出党员政治标准,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政治坚强、敢于担当的少数民族党员队伍。截至2014年,全疆少数民族党员有54.7万名,占党员总数的38%,是自治区成立时的25倍。

  凝聚民心士气,保证入党申请人感情上真爱党。自治区党委提出2019年全疆少数民族党员比例达到42%以上的目标,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入党积极性。一是从2014年起,全疆各级机关抽调20万名干部组成住村工作组下基层,开展为期3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住村工作组把发展少数民族党员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建立少数民族青年、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台账,实施“滴灌式”跟踪培育,引导他们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二是建立少数民族党员“四厚”机制。厚待,自治区给少数民族党员比例超过70%的南疆四地州,三年下拨党费1600多万元,支持建立起4000多万元的党员帮扶资金;厚养,自治区拨出专款,给党龄20年以上、年龄60岁以上的4万多名农村少数民族老党员发生活补助,每月达340元;厚爱,党支部对少数民族党员,实行重要节日、生病受灾、家人过世三必访;厚葬,对少数民族党员去世,党支部主持葬礼,给1至2千元补贴,指定本地威望最高的宗教人士主持民俗礼仪。今年上半年,少数民族入党申请人达8.4万名,同比增加2.1万名;入党积极分子5.13万名,同比增加1.21万名。

  育红党性基因,保证入党积极分子思想上真信党。一是广泛筛选。开展少数民族入党积极分子每年“双推一选”活动,即每个群团组织至少“推优”1名,党员和群众从入党申请人中民主推荐,支委会择优确定人选。二是多方培养。对少数民族入党积极分子,由基层党委再指定1名具有一定党性修养的汉族党员联系培养,每月至少与联系对象谈话2次。在农村,每名少数民族入党积极分子都有邻居党员、包村领导、住村汉族干部三位“老师”。今年上半年,“访惠聚”住村工作组中的所有党员与4万多名少数民族入党积极分子结成对子,培养发展少数民族党员1万多人。三是实行特色教育。坚持“两个活动日”制度,每周一为爱国教育日,组织入党积极分子与村民代表升国旗,听住村党员干部讲国旗下的党课;每周五(伊斯兰教聚礼日)为政治学习日,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远离清真寺、坐到村委会,学理论、学科技、学文化。

  严守红线底线,保证发展对象政治上真入党。提升政审层级,党支部提出少数民族发展对象后,基层党(工)委统筹开展政审工作,派出考察组,采取个别谈话、入户走访等办法,考实考准少数民族发展对象一贯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表现。突出政审重点,主要审查发展对象对党忠诚、遵纪守法、反对分裂、“去极端化”的现实表现。扩大政审范围,各地普遍制作专门政审表,在做好常规审查的同时,由基层党委负责,重点审查发展对象及其三代以内直系血亲和近姻亲遵纪守法情况,征求公安、民宗、统战、计生等部门的意见。3年来,全区少数民族发展对象因政审不合格,被取消资格的达278人。严格政审责任,对少数民族发展对象政审不合格以及政审走过场的,倒排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目前,已对25名政审不严的支部书记进行了诫勉谈话。

  加强实践锻炼,保证预备党员行动上真跟党。在少数民族预备党员中,开展“去极端化承诺”活动,公开承诺本人、家庭成员和亲属不穿戴凸显宗教极端思想的服饰、不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不收听收看传播非法宣传品、不参加朝觐活动。对政治上摇摆的169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少数民族预备党员到社区报到登记,当好社会治安巡逻员、法规政策宣讲员、民族矛盾“消防员”和维护稳定信息员。在少数民族妇女预备党员中,开展“优秀母亲树起来”和“民族地区妇女富起来”活动,把少数民族妇女预备党员动员起来,积极与“三股势力”作斗争、维护社会稳定。

首页报社简介订阅投稿广告通知公告瞄准问题 创新举措

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

福建省泉州市委组织部

  泉州市是非公有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起步早、发展快、总量大。近年来,全市积极探索有效途径,着力破解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瓶颈问题,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骨干和生产一线人员加入了党组织。

  推行“区域联培”模式,破解规模以下企业党组织难以独立开展教育培养的难题。推行“二带十”联培模式,根据地域或行业分布划分工作片区,每个片区由2家党建基础较好的龙头企业,结对周边10家规模以下企业和若干行业党组织,建立支部联盟;片区设立联络办公室,选派2名机关干部担任兼职组织员,驻片区统筹各企业共享硬件设施和党务干部等组织资源,联合开展教育培养工作。推行“行业归口”联培模式,针对“小、微、散”企业特点,成立行业党委或联合党支部,统筹抓好发展党员教育培养工作。

  试行“心理测试”办法,破解入党动机不易考察的难题。近年来,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制定了党员员工工资津贴上浮一级、优先提拔使用等措施,吸引了大量员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防止政治不成熟、动机不端正人员进入党员队伍,对拟确定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心理测试,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测试的题目和方法由心理学专家进行命题和设计,测试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为上机答题,20道客观题测试其对于入党的动机陈述和态度倾向;第二步为情景面试,3道判断分析题了解其对党的组织原则、纪律要求和权利义务的认知;第三步由县委组织员、乡镇党委组织委员、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等组成考察组,根据预定要求和办法,对答题和面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入党动机综合评价并送心理学专家复核。一年来,共有85人参加测试,其中7人被暂缓发展。入党动机“心理测试”,既提高了发展党员审批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又倒逼基层党组织更加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素质培养。

  建立“社会关系审查”制度,破解宗族思想影响发展党员质量的难题。针对全市许多非公有制企业是从家族式管理的乡镇企业发展而来,不少员工与企业主有亲属关系,容易出现“近亲繁殖”的现象,全市在严格落实发展党员“测评、公示、预审、票决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基础上,实行严格的社会关系审查。规定发展对象预审时必须填写《入党积极分子社会关系情况表》,如实汇报与企业主关系情况,连同其他培养考察材料报送乡镇党委和县级党委组织部门预审。每批发展对象中,与企业主有三代以内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姻亲关系的一般不得超过半数,否则预审不合格,退回党组织重新研究。通过实行“社会关系审查”制度,有效地降低了宗族势力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影响,杜绝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家族化”现象。

  构建“企业党务干部激励”机制,破解工作力量相对薄弱的难题。实行职称评聘制度,规定企业党务干部职称分为5个级别,分别享受相应的工作津贴、离岗津贴以及户口随迁、子女入学等待遇。一年多来,有109名党务干部评聘了职称,落实了待遇,增强了党务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推动班子建设“双向进入”,即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与企业董事会、经理层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增强党组织整合各方资源的能力,为发展党员工作创造条件。目前,全市有1700多家企业实行“班子双向进入”,比如,恒安集团下属40%的部门负责人是党员,50多名党员进入公司经理和总经理级储备队伍。同时,加强对党务干部的培训力度,由各县(市、区)每年对企业党务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党务干部队伍,极大增强了企业党建工作特别是发展党员工作力量。

实行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工作法

破解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难题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委组织部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总人口507万人。近年来,全州在实践中探索实行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工作法,着力破解农村党员年龄老化、发展党员“唯亲戚唯家支”、优秀青年入党难等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

  乡镇组建,开辟农村青年入党新渠道。在全州537个乡镇,由乡镇党委设立青年人才党支部,负责统筹指导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直接发展农村青年人才党员。支部书记一般由乡镇党委专职副书记或组织员担任,支部党员由乡镇团委和妇联党员负责人、乡镇机关党员干部、驻村干部等组成。农村青年可直接向青年人才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增加了入党渠道和机会,激发了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

  重点覆盖,把各类农村人才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对本地农村青年人才进行全面梳理,把各类优秀青年人才纳入组织视野。建立人才库,以大学生村官、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组织成员等群体中的优秀青年为重点,定期收集他们的基本情况、职业状况、爱好特长、现实表现等信息,从中确定10余万人列入农村优秀青年人才信息库。明确遴选标准,从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青年农民中遴选思想好、有能力、能致富、乐奉献、群众认同度高的优秀分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人选。严格确定培养对象,在村党组织推荐、党员群众推荐、群团推荐、个人自荐的基础上,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会同村党组织,共同研究提出年度重点培养对象,经乡镇党委审定后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立体培养,全面提升优秀青年人才能力素质。建立县乡村三级培训体系,帮助培养对象提高政治素质。示范培训,县委组织部整合各类资源,采取党校培训、择优外训、选派创业导师等方式,每年组织1次重点培养对象示范培训,指导和扶持重点培养对象创业。集中培养,乡镇党委和青年人才党支部每年组织重点培养对象进行1次集中培训,由乡镇党委书记亲自讲党课;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党员与重点培养对象结成帮扶对子,把重点培养对象纳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计划,依托产业党组织、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等,对重点培养对象每年开展1次实用技术培训。实践锤炼,村党组织有针对性地邀请重点培养对象列席支部组织生活会,有意识安排他们到基层一线实践历练,促进他们思想和行动同步“入党”。

  直接发展,确保青年人才党员质量。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每年初制定年度发展党员计划,与各村党组织密切协作,精准发展青年人才党员。择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根据重点培养对象现实表现,在征求原籍村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比选产生发展对象,采取支部直接考察、委托村党组织考察、到工作单位和务工地点延伸考察等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行、能力素质、现实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判,比选确定发展对象。严格程序吸收发展,召开接收预备党员支部大会前,分别在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原籍村、外出务工地对拟发展对象进行公示;邀请发展对象原籍村党组织书记列席支部大会。预备党员转正前,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开展问卷测评,结果作为能否按期转正的重要依据;转正后,及时将其组织关系转入原籍村党组织。

  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青年人才党员作用。分类设岗,对在家的青年人才党员,安排他们认领政策法规宣传、致富示范引领等15类党员示范岗,组建“抗灾突击队”等志愿服务队,开展“承诺亮诺践诺”等活动。强化考核,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每年组织召开1次座谈会,了解青年人才党员的思想动态、工作实绩、群众反映;对党员义务履行不到位、表率作用发挥不够的,视情况采取提醒谈话、限期整改等方式进行教育管理。激励引导,注重发挥青年人才党支部“蓄水池”作用,对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及时向乡镇党委推荐,向村“两委”班子输送,纳入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并从中考录一批乡镇干部。

  延伸阅读

  中央组织部召开发展党员工作座谈会强调:坚持把保证质量摆在首位 推动发展党员工作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6日 12:2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