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求是评论员:协调发展是增强发展整体性的关键之举

——四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这就深刻地阐述了为什么要协调发展、什么是协调发展、如何推进协调发展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理念、发展体制、发展方式的变革要求,勾勒出我国“十三五”时期整体性发展的新格局,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力求通过补齐短板化解突出矛盾,在攻坚克难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才能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建成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这些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如果说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重调整关系,注重发展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国际经验也表明,在从中等偏上收入向高收入跨越的阶段上,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往往因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而产生和加深,一些国家因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越是临近成功的最后一步,越要做到统筹兼顾,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我们要按照《建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要准确把握协调的丰富内涵。我们讲的协调,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这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原则。协调发展又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动态过程,协调之策就在于补齐短板。补齐不协调中的短板,不仅可以形成平衡结构,而且会使发展之“桶”容量更大。实际上,越是短板,越具有后发优势;越在薄弱环节上多用力,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越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我们要紧扣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把调整比例、补齐短板、优化结构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这就必须增强发展协调性,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为此,《建议》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四个方面任务,给出了未来五年实施协调发展的路线图,进一步指明了推动协调发展的前进方向。一要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加强顶层设计,争取获得早期收获。加快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二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互促共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三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增强先进技术、产业产品、基础设施等军民共用的协调性。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决战制胜的要诀。协调出平衡,协调出合力。让我们大力弘扬协调发展的理念,把协调发展的理念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共识,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在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5日 10:33 来源:求是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