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北大荒精神理论形成的四个阶段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一、第一阶段(1947—1985年):从理论开端到理论准备

  从北大荒开发建设开始,垦区各级党组织就十分注重用革命的精神来鼓舞人、激励人。

  王震同志以身体力行的革命精神,在点燃北大荒第一把荒火的同时,把红军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尤其是南泥湾精神的火种播撒到北大荒广袤的黑土地上。1956年12月26日,王震在黑龙江省铁道兵农垦局党代表会议上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并对农垦局全面发展规划和今后的任务作了重要指示。会上,王震赠给广大铁道兵复转官兵一副对联--横联:艰苦奋斗;上联:密虎宝饶沃野千里变良田;下联:完达山下英雄建国立家园。

  1985年8月26日,王震在佳木斯宾馆接见了总局领导同志时对大家说:“他快满八十岁了,到十月份,党中央开会的时候,他要从第一线上退下来。在离开岗位之前,他特地再来北大荒一次向新老北大荒人作一次最后的慰问。他又说:北大荒人是一代英雄,开发北大荒的艰苦是世间少有的。三十多年开出二百万公顷土地,这速度也是世界上罕见的。”

  他接着说:“中国荒地还有两大块,一块是在新疆,一块在三江平原。三江平原还有约70万公顷土地没有开出来,这些土地多是常年积水的沼泽,要开这些土地必须象治理黄河一样,中间要挖、两面筑堤,除了需要大量机械之外,更重要的还要艰苦奋斗的北大荒人的精神。”

  8月28日,王震同志在八五三农场欢迎晚会上的讲话时说:“同志们开始来这里的时候,是沼泽地带,蚊子很多,同志们吃了苦,现在看来嘛,这个苦是可以加一个‘艰’字的,叫艰苦创业,可这个创业是胜利的,没有苦就没有甜,先苦后甜嘛。现在还是要艰苦创业,生活的改善是要依靠我们的勤劳和智慧……

  我们国家还很穷,但新中国同旧中国相比,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这些头发白了的人和五、六十岁的人是清楚的,小青年就不知道了。我是湖南人,我们湖南省在解放前象这样一个旅馆(指八五三农场招待所)都没有。所以,我们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要独力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986年6月17日,时任中顾委副主任的王震同志为垦区题词--“艰苦奋斗,勇于开拓”。

  1990年7月,83岁高龄的王震同志最后一次到北大荒视察。他不顾疲劳视察了一批农场、工厂,农业科学院、校,兴致勃勃地看了飞机作业,大豆喷灌和麦收,并挥毫为垦区题词:“为国家提供一百亿斤商品粮和肉、奶、糖等多种商品而奋斗。”

  以“艰苦奋斗”为开端和核心,奠定了北大荒精神的理论基础。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北大荒的各级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在丰富发展着北大荒精神的理论。

  1981年1月24日全省国营农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在讲到做好调整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和发展垦区大好形势时说:“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60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国营农场建场初期的艰苦创业精神;我们的党员、干部应当树立这样的志向,带头安心边疆,安心农垦事业,以大局为重,在加速垦区现代化建设中做出贡献。”

  1985年在国营农场工作会议上,在谈到抓好典型,树立正气,发扬光大北大荒人的光荣传统提出:“我们垦区在30多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已特色的北大荒人的光荣传统。概括起来就是,吃大苦,耐大劳,勇于战胜一切困难,艰苦创业,努力进取的革命品质;上下团结一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同志间的真诚感情;不为名,不图利,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家多做贡献的献身精神;顾全大局,分担困难,服从命令听指挥,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高度组织纪律性。这是北大荒人的精神,这才是真正的优势,我们一定要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8日 10:38 来源:北大荒全书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