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黑龙江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为“带病”基层党组织把脉施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路边花草葱郁,水泥路连通各家,文化广场人群涌动……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眼前这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村庄,一年前却是个“脏、乱、差”的软弱涣散村。

  桦南县明义乡北合发村在一年间的由“乱”到“治”,只是黑龙江省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一个缩影。省委书记王宪魁要求,“要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常态化,夯实基层基础。”去年以来,黑龙江针对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各类问题全面整顿,使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从治标走向治本,昔日“带病”的基层党组织开始重新焕发活力。

  “把脉”——集中“会诊”找准“病根”

  黑土地上11.8万个基层组织、228.7万名基层党员的作用发挥如何,关乎全省改革发展大局。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好比“脓包”,若不及时医治,就会侵蚀整个肌体。为此,省委召开两次专题会议,部署整顿。

  找准症结是整顿的前提。为摸清问题,全省进行“地毯式”排查,对所有基层党组织逐一“过筛子”,不留死角。排查发现,一些基层党组织之所以软弱涣散,既有点上的个性问题,也有面上的共性难题:

  “两委”班子缺乏凝聚力,工作不能形成合力。“村‘两委’班子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很少开会,一开会弄不好就吵起来……”鸡西市城子河区永丰朝鲜族乡新华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互相拆台,村里工作难以开展。

  管理决策不民主,村务财务公开不到位,一些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甚至违纪违法。“村里几乎没开过村民代表会,村内的重大事项几乎从未公开过,收支账目情况也不公开。”鸡东县兴农镇兴林村存在财务不公开、涉嫌贱租集体土地等问题,百姓对此意见很大。

  制度不健全、工作不规范,导致纪律松弛、人心涣散。“村里没怎么开过党员大会,更别提集体学习了。党员除了一次交清一年的党费外,感觉不到与组织有什么联系……”七台河市新兴区长兴乡柳毛河村基层党组织长期“停摆”,党员没有归属感。

  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委”无钱办事。“一个村就像一个家,没钱啥事也办不了。”同样在七台河市新兴区,红旗镇太和村是个空壳村,村内公益事业无人张罗,村貌多年没变化。

  ……

  找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整顿对象确定后,省市县党委组织部门逐级审核,明确了整顿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

  “施治”——瞄准问题精准发力

  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问题成因复杂,具有动态性、反复性,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为此,省委不仅通过教育实践活动集中整顿,还出台“三年规划”,扎实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转化升级。

  省委要求,把选派第一书记、下派工作组、驻村干部与“百局联百村”、机关党组织党员“双联系”等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党群部门进弱村、政法部门进乱村、经济部门进穷村等办法,打一场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各级党组织纷纷踏上限期3年的“脱帽”之路——

  整顿班子,解决“选人难、人难选”问题,把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当作首要任务。今年2月,在市、区、乡党委共同努力下,新华村顺利完成了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复员军人王明伟当选村支书,李龙祥当选村委会主任。上任伊始,他俩逐一拜访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村民,探求治疗“村疾”“良药”,听取上访户利益诉求,逐个化解矛盾。

  健全制度,严格基层党组织生活。全省各地健全组织生活、“三会一课”等制度,推行党员目标管理、星级评定等做法,有效解决一些基层干部“不在岗、不作为”等问题,唤醒党员的党性意识。柳毛河村在支委换届选举后,把组织生活会开到党员家,送学上门,开展流动党组织生活会;查清流动党员去向,建立完善档案,把组织生活会的内容及重大事项以短信形式发给流动党员;制定《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村干部工作考勤制度》等,确保村里每天有人值班,群众能随时找到干部。

  民主管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解决兴林村财务不公开、涉嫌贱租集体土地等问题,鸡东县由县领导牵头,对该村账目彻底核查。调查发现,村里废弃地承包费及该项资金来往没有问题,消除了腐败“嫌疑”。在去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兴林村选出3名村务监督委员,将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

  改善基础,拔掉“穷根”,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全省各级党组织多方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通过“自我造血”,发展集体经济,多措并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佳木斯市东风区建国镇永丰村下大力气抓环境整治、道路硬化及农村饮水工程;太和村借助集体林地种植红树莓,探索村民和集体双丰收的新路子……

  “初愈”——基层堡垒迸发活力

  “现在到村里办事很方便,天天有人值班”“集体的钱怎么用的,比过去清楚多了”“路修好了,日子更有盼头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正在发生的嬗变,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人心“凝聚”了。通过整顿,村民从“不伸手”变成“齐心做”。在鸡东县兴农镇四海村新修的水泥路上,每天都活跃着几个熟悉的身影,他们义务护路、扫路,成了村里人人学习的好榜样。领头的村民李红博感慨:“以前我从不关心集体事业,现在路修好了,村庄漂亮了,好日子要大家共同珍惜,好环境要大家共同爱护。”

  支部“复活”了。过去是“党员不党员,每月两角钱”,现在是“群众看党员,事事争向前”。泰来县汤池镇汤池村过去因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差、组织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被定为软弱涣散村。去年,在县乡两级党委指导下,张景华当选村支书。上任后,张景华多次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规范了“三会一课”、党员学习培训等组织生活制度。如今,汤池村成为人心思进、事业发展、组织有力的试点村。“现在又收到十几份入党申请书。”党的吸引力增强,让张景华抓工作更有底气。

  群众“点赞”了。“活了这么大岁数,没想到村里也能像城里一样安装上路灯!晚上亮堂多了。”说起村里近年来的变化,牡丹江市阳明区桦林镇桦林村的村民党喜林打开了话匣子。

  “就拿低保来说吧,现在公平了,该得的得,不该得的坚决不给。”勃利县双河镇永平村村民刘鹏回忆,以前谁得低保由村干部直接定,村民意见大。整顿后,村党支部通过走访了解、召开群众会评等形式,重新确定低保对象,大伙儿再没怨言。

  ……

  从“软弱涣散”到“凝心聚力”,如今在龙江大地上,一个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正加快转化升级,重新焕发出活力。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2日 04:57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