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1980-2015 深圳35年奇袭史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从边陲小镇到国际都市,深圳提供了改革开放的科学样本

1980-2015 深圳35年奇袭史

(本文原载于2015年08月20日 《深圳晚报》)

  “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是1979年4月邓小平对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说的一句话。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要为党立功,问心无愧,我什么都不怕,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吧!”——这是深圳原市委书记、市长梁湘说过的话。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首歌唱出了深圳的造富神话,但更具深远意义的是深圳的“造梦”神话。

  深圳,曾是“奇迹”的代名词、“改革”的同义语,是中国人亲手开垦的梦想之地。在这片机遇之地,无数的新移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书写了新的历史。

  起航

  深圳三十五岁了。当初那个一无所有但迎风而上的少年,已经成长为一个风华正茂却张弛有度的青年。少了一些莽撞,多了一些沉稳,但激情从未退却。

  午夜十二点,福田107层的“深圳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的建筑工人完成着最后的收尾工作;罗湖深南路与红岭路交会的十字路口,邓小平巨幅画像下川流不息的车辆飞驰而过;南山腾讯大厦里灯火通明的办公室,程序员们赶着最后的进度。

  这座迟迟舍不得入眠的城市时刻传递着她仍在快马加鞭的气息。气息的背后,是深圳这座年轻但伟大的城市每一秒钟都为中国贡献50736元人民币的GDP以及9018美元的出口总值。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2年11月22日的《深圳特区报》头版,一篇题为《从南山到大鹏湾》的新闻报道,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首次见诸报端。1984年2月24日,这一口号得到小平同志的首肯并开始走向全国。

  这句口号贯穿上世纪整个80年代直到90年代中期,成为打破思想禁锢、激励人们投身改革开放大业的时代强音。

  1983年,两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深圳,“拓荒牛”拉开了特区建设的序幕,“深圳速度”就此激情上演,一幕幕改革大戏、发展大戏在特区发展史上接连启幕。实干、敢闯,成为“深圳速度”的两大核心动力。而“深圳速度”也因此成为深圳一个令人骄傲的标签。

  红遍大江南北的“深圳速度”,正是来源于大楼的建设。1984年,深圳国贸大厦主体工程建设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纪录,堪称楼宇建筑速度的奇迹。“深圳速度”由此名扬海内外,成为深圳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一个标志。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这首歌不仅唱出中央对改革的坚定不移,更唱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正确方向,带来了一个思想解放的春天。

  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但其实,无论在此前,还是在此后,深圳在经济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上始终在不断创新,以无畏的勇气、务实的精神、开放的态度,灵活地应对各种新问题,极大限度地发挥了特区立法权所带来的“填缺”“变通”功能。特区立法权的赋予,反映了深圳作为先锋的本色,也确立了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标杆的历史地位。

  标杆

  作为中国第一个也是最为成功的经济特区,深圳以无所畏惧、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引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风潮,在不断探索前行中,为改革开放寻找成功路径,并提供极具价值的科学标本。

  这35年里,没有哪座城市能够替代深圳这个样本,因为她创造了世界城市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她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是中国经济改革下一步的方向。

  直到今天,对于覆盖每一个中国人的经济制度、金融制度、法治建设、体制改革、民生保障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蜕变,很多都是源起于深圳。

  《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率先》由广东省政协于2013年10月发起,旨在征集广东在改革开放时期“全国第一”的线索。经过多次筛选后,目前1030条“第一”进入定稿目录。其中,深圳市政协提交的线索中有206条入选,占五分之一。在定稿目录中,深圳入选的206个“全国第一”梳理了特区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有的是深圳人十分熟悉的历史时刻,有的可能还不为人熟知。206个“全国第一”中包括:

  深圳市在全国首个获得经济特区立法权;蛇口律师事务所:中国第一家律师事务所;第一个为个人信用立法的城市;深圳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的城市;宝安沙井镇蚝二村村干部选举,首开全国“一张白纸选村干”先河;深圳市大鹏镇“两票制”选举镇长:全国首次直选镇长;深圳2009年大部制改革:全国大城市政府中力度最大的机构改革;

  沙头角保税区: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万丰模式”:中国农村股份制改造第一村;深圳在全国率先引进“三来一补”企业;深圳率先取消粮票;深圳实施我国首部器官捐献移植法规;向春梅:全国第一例角膜无偿捐献;深圳骨髓基因信息库:中国骨髓基因信息第一库;华大基因研究院组建国家基因库: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基因库。

  建行深圳分行在国内率先开办楼宇按揭业务;深圳最早推行公共汽车无人售票;深圳万科天景花园业主委员会:我国内地第一个业主委员会;深圳科技工业园:中国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区;内地居民第一次出境游;罗湖区东晓路土地拍卖:我国土地“第一拍”;

  渔民村:中国第一个万元户村;深圳万科:全国第一个上市地产公司;国际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中国内地第一家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深圳经济特区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出台:“房屋是商品”观念从深圳走向全国;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中国内地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出租小汽车营运拍照拍卖会:内地第一次营运车牌公开拍卖;深圳湾口岸:国内第一个“一地两检”口岸;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无农村无农民的城市……

  一个个“全国第一”渗透进今天每一个中国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深圳这个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城市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到这里,他们无意中了解到这个城市短暂的历史,然后发出同样的惊叹:“没有想到,这些都是起源于深圳!”

  35年了,被奇迹、辉煌、壮举这些溢美之词环绕的深圳,当然一直记得当年中央高层在推进改革上破釜沉舟的气魄。但过去资源投入型的、规模扩张型的发展道路,在深圳基本都走得差不多了。深圳的脚步会慢下来,但会走得更稳。

  再出发

  2015年5月15日,在北京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显示,2014年深圳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已经超越香港,位居全国第一位。

  人均GDP近5年增加1万美元,达到2.4万美元,每平方公里产出GDP、财政收入分别达8亿元和2.8亿元,均居全国大城市首位。

  而此前,深圳连续三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排行榜首位。《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中国潜力企业榜”中,15家深圳企业列入其选出的100家“中国最具潜力上市企业”,数量超过京沪穗。

  数据显示,深圳201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16万件,是5年前的3倍,占全国的48.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5.7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4倍。深圳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人员分别入选《科学》杂志年度全球十大科学突破、《自然》杂志年度全球科学界十大人物。5年累计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50项。

  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落户深圳,科技服务业规模超过900亿元。设立深圳国际创客周,实施青少年创新支持计划,柴火空间、创客市集等一批众创空间快速兴起,草根创新、万众创新蓬勃发展。高交会、电子信息博览会、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国际工业设计大展、IT领袖峰会和BT领袖峰会等成为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

  “地均GDP全国最高”体现的则是深圳效率。如果将深圳过去的改革模式称之为“突破+挑战”模式,勇猛地突破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思想的樊笼;那么深圳接下来的改革模式,则是“创新+效率”模式,深圳需要做一个更彪悍的探路者,浅水区的石头已经摸光了,深水区已经没有太多的石头可以凭倚。

  但现实是,深圳到了30周年的时候,不但没有一个可以比肩新加坡国立大学或香港中文大学这样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等学府,甚至也没能办出国内一流水平的大学。这势必导致深圳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失衡。

  5年前,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钟坚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深圳过去30年最大的失误就是对教育科学事业重视不足,和‘亚洲四小龙’差得不是一星半点。香港有7所大学进入亚洲前100名,新加坡有4所,这两个城市的竞争力在全球近年来均在前十名之列。”

  然而,从2010年到2015年的5年中,深圳高等教育开放式跨越发展——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招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启动筹建,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湖南大学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华大基因学院、国际太空科技学院等一批特色学院加快建设。

  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访问北京以外的地点首选就是深圳,显示出新一代中共领导人坚定改革的意志毫不动摇;2015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深圳,亲自到访当时还毫无名气的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之后,全国正式掀起一股“创客”热潮。2015年3月,中央任命马兴瑞担任深圳市委书记。他是深圳第一位具有“中央委员”身份的书记,这位曾经的哈工大最年轻博导、航天少帅、探月工程总指挥也给深圳带来无限遐想。

  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时代又开始了!35年来,深圳“敢为天下先”,创造了无数的天下第一,率先完成中华“五千年未有之变局”。现在,深圳又开始了一段新的改革征程,中国的发展仍期待深圳闯关探路,率先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是时代选择了深圳。(记者 王卫东)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1日 16:39 来源:深圳晚报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