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古代用人思想|得贤则兴 失贤则亡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国古代很早就提出了选才用人的管理思想,认识到“知人善任,礼贤下士”的重要性。古人治国用人的聪明智慧,足以让后人从中受到“知兴替”的有益启发。共产党员网制作“中国古代用人思想”系列文章,从历史中选取若干典型故事,从用人的重要性、用人标准、用人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中国古代用人思想、经验、观点和做法。

  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是春秋时齐国的国君,是春秋时最先成为霸主的人。当初,齐襄公死后,有继承权而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小白赶忙回国抢夺王位。公子纠在向齐国进发的路上,就派自己的老师管仲去半路劫杀小白。管仲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衣服带钩,小白假装被射死。于是公子纠便放心地放慢了前进速度,而小白和老师鲍叔牙抢先赶回齐国都城临淄继承了王位,这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发兵攻打鲁国,迫使鲁国杀死在那里避难的公子纠,并将管仲囚禁送回齐国。按照一般逻辑,齐桓公应杀掉管仲以报一箭之仇。但这时鲍叔牙表现出了高风亮节,他主动放弃自己可以成为国相的机会,力劝齐桓公拜管仲为相,说管仲的才能比自己强若干倍。齐桓公听从劝告,不计前嫌,任管仲为相,并尊其为“仲父”。仲父在这里有两种解释:其一,“仲”是在弟兄中排行第二的意思,仲父即叔父;其二,“仲”指管仲,“父”是视之如父,按现在话说就是称他为“管仲爸爸”。不管怎么说,反正是管仲被放到了非常尊贵的地位。管仲为相后,举贤任能,改革行政制度,改革征税办法,改革兵制,发展盐铁和渔业等。于是,齐国政局稳定,经济实力和军队战斗力显著增强,齐桓公最终登上了中原霸主的宝座。

  秦国靠引进人才由弱变强

  据《史记·李斯列传》讲:李斯是楚国人,曾师从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荀况。学成之后,李斯认为楚王不能成大事,其他几个国家正在走向衰弱,唯有秦国是可以建功立业的地方,于是投奔秦国。在秦国,他被秦王任为长史。但不久,有人散布说从其他诸侯国来到秦国的都是各国的奸细,应该把他们驱逐出去。

  于是李斯向秦王上了一道有名的《谏逐客书》,它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其中有几句名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在《谏逐客书》里,李斯对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摆事实,讲道理,他说:

  当年秦穆公由于重用了来自其他诸侯国的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这五位优秀人才,才吞并了二十个小国,称霸“西戎”;以后秦孝公重用来自卫国的商鞅,变法图强,国力迅速强盛,百姓富庶,领土扩大;秦惠王重用来自魏国的张仪,实行“连横”策略打破东方各国联合抗秦的“合纵”策略,地盘进一步扩大;秦昭王重用来自魏国的范雎,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秦国进一步壮大,为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由此看来,如果以上四位君主不重用外来人才的话,那就不会富庶和强大。

  秦王嬴政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取消了逐客的打算,继续重用李斯。这时又从魏国跑过来一个叫尉缭的人,他向秦王进献了离间诸侯、各个击破的策略,为秦的最后统一作出了贡献。

  不用贤则亡

  战国时期,周威王的老师宁越给周威王讲贤士的重要性与打击排挤贤士的危险性时,就讲了楚国在春秋时期曾排挤迫害贤士而招致重大损失的故事:楚成王时,要杀掉楚傒胥、丘负客两位士人,两位士人就逃离楚国而投奔晋国,晋国重用他们,结果在晋楚城濮之战中,楚国大败;楚共王时,要杀掉一位叫苗贲皇的士人,苗贲皇逃到晋国而受重用,结果在两国鄢陵之战中,楚国再次大败;还有一位名叫上解于的士人,因楚王要杀他而逃亡晋国,晋国又用之,导致在两棠之战中楚军又一次大败。

  楚国统治者在用人问题上一再犯错误,但并未吸取教训,终于导致了屈原悲剧的发生。据《史记·屈原列传》讲:屈原学识渊博,记忆力超强,懂得治乱兴衰的道理,熟悉外交辞令。史书还讲,其为人正直,主张明法度,任贤能,图谋富强。总之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学者型官员,而且对楚怀王忠心耿耿。开始,楚怀王对屈原也很信任,经常与他讨论国家大事,让他制定法令,处理与其他诸侯国的外交事务。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与屈原地位相当的上官大夫,对屈原的才能非常嫉妒,不断向楚怀王进谗,说屈原的坏话,结果屈原被疏远。屈原在苦闷激愤之下,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离骚》。“离骚”即离别后的忧愁。就是说,《离骚》是屈原被疏远,离开楚国政治决策中心后,忧国忧民的情绪表达。屈原被贬退后,楚怀王听不到正直之言,便接二连三地受骗上当。秦国派张仪来对楚怀王说:楚国只要与齐国断交,秦就送楚六百里土地。楚与齐断交后,要求秦兑现土地,张仪却说:我没说过六百里,我说的是六里。楚怀王盛怒之下派兵攻打秦国,结果被秦国打得大败,并丢失汉中之地。不久,秦昭王又表示要与楚和好,约楚怀王见面。屈原劝阻说:“秦国是虎狼之国,不可信,不能去。”楚怀王有个小儿子叫子兰,是个嫉贤如仇的坏小子,他说:不能拒绝秦王的好意。楚怀王由于已不信任屈原,所以还是去了秦国,结果被秦国扣留,“以求割地”。楚怀王不答应,最后竟客死在秦国,“为天下笑”。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子兰担任令尹,更加嫉恨屈原,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屈原在流放期间又创作了不少不朽的诗篇,后因感到报国无望,便怀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可怜一代英才,死得如此悲惨!屈原死后,没有人再给楚王讲真话。那结果呢?正如史书所说,以后楚国日益削弱,“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摘编自《中国古代用人思想》 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 侯建良 刘玉华/著)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30日 06:4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路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