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古代用人思想|选天下之才 办天下之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国古代很早就提出了选才用人的管理思想,认识到“知人善任,礼贤下士”的重要性。古人治国用人的聪明智慧,足以让后人从中受到“知兴替”的有益启发。共产党员网制作“中国古代用人思想”系列文章,从历史中选取若干典型故事,从用人的重要性、用人标准、用人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中国古代用人思想、经验、观点和做法。

  古人认为,用人(用贤)是为政之本。但我们知道,古代是君主专制政体,国家的一切事情由君主说了算,君主是名副其实的治国理政的主宰;那么,君主主政与贤人理政是何关系,二者之间会不会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在这方面,古人有很精辟的见解。

  古人认为,君主和臣子的角色是不同的,因而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二者不能混淆。汉代学者刘向说:“知人者主道也,知事者臣道也。主道知人,臣道知事,勿乱旧法,而天下治矣。”意思就是:君主的职责是主持用人,臣子的职责是负责办事。只要这一老规矩不打乱,国家肯定能治理好。反之,如果君主越俎代庖,亲自去办应该是臣子们办的事,而大臣越权操纵了用人大权,那么国家肯定会乱。无数历史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君主与其他人的角色不同,因此评价他们能力高低的标准也就不同。荀子说:“作为国君,他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善于用人上;而一个普通人的能力如何,就要看他自己了。”接着,荀子又作了一番阐述,意思是:君主一人管理天下,还能够行有余力,那是因为他使用别人去干事;如果他凡事都要亲自去干,那么他的劳累痛苦就没人能比了,那样的话,即使是奴婢也不愿意跟他交换位置。

  历史告诉我们,在治国实践中,并不是所有君主都能明白君主主政与大臣理政之间的关系。有的君主,事无巨细都揽在自己手里,只有亲自处理才放心,结果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有的君主善于抓大事,尤其注重用人,注意发现、识别和任用各类优秀人才,给每个重要岗位都安上合适的人选,结果事半功倍,天下大治,自己也做到了应付自如,游刃有余。这后一种情况,古代称之为“国治身逸”,即国家治理好了,君主还能劳逸结合,日子过得轻松愉快。

  国家之大,事务繁多。人们常说,皇帝“日理万机”,虽没人相信当皇帝的真的一天要处理上万件事,但也没人批评这是吹牛撒谎,因为整个国家需要处理的事务何止千万!但这么多的事全由皇帝一人处理,那是不可能的,其中绝大多数事是皇帝管不了、管不好、也不该管的事。对此,一些英明皇帝是了然于胸的。

  唐代贞观四年(630年)七月,唐太宗与房玄龄等人有一段谈话,其中道理非常深刻。唐太宗问:“你们认为隋文帝是个什么样的君主?”房玄龄等回答说:“隋文帝能自觉地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的要求,他勤劳思政,每天坐朝议政,有时直到太阳偏西才罢朝。凡五品以上的官员,他都亲自接见并与他们讨论国事。对守门警卫人员他也关心,还亲自传饭给他们吃。隋文帝虽说不上仁慈圣明,但也称得上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啊。”就事论事,大臣们说得也没错。可唐太宗不以为然,讲了一大段话,见解独到,发人深省。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个人的本性是看事情过于细致,而内心不圣明。心不明则有的事就看不透,看事过于细致就容易多疑。由于他自己是用欺侮孤儿寡母的手段得到天下的,所以他认为群臣不可信任。因此,事无巨细都由自己决定,尽管他累得筋疲力尽,面容憔悴,也无法把事情都办得合情合理。朝臣们知道隋文帝的想法,也就不敢再说实话,结果宰相以下所有官员,只有按旨意去办就是了。而我的想法不是这样,以天下之广,岂可独断于一人的考虑?我要选天下之才,来办天下之事,委任职务明确责任,各尽其用,这样可能更合理一些。”

  在另一场合,唐太宗又说:“治国要得到匡正辅助,必须依靠忠良之臣。能任用合适的人才,天下自然治理得好。”“所以访求贤才比较辛苦,但任用了贤才,君王就可以安逸。”

  治国大计,君主不能独理,而需要贤才辅佐。这一道理,不光是那些头脑比较清醒的君主明白,那些担负一定责任、关心国家大事的臣子们更明白,只是大多数选择了沉默,因为如果直言此事,便有蔑视皇帝之嫌;所以一般见了皇帝,都是恭维“皇帝圣明”“日理万机”之类。但也有少数敢于直言的,会当面讲给皇帝听,以起到提醒或警示作用。

  宋代苏辙甚至这样说:“作为君主,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知人善任;其最大的毛病在于自己多才多能。”这话有点耐人寻味。多才多能不是好事吗?帝王多才多能怎么就成了毛病了呢?苏辙继续说道:“对贤才知而善用,就如同这众多贤才的才能全都归自己拥有一样,即使想成为尧舜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自己多才,往往会刚愎自用,虽然身边有贤才也没地方用。这样的话,君主顶多是能够做到自立罢了,就难以有什么作为了。”原来道理是这样:一个人再聪明,也远远比不上众多贤才的集体智慧。所以,做君主的要以知人善任为能,善于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而不是什么事都要亲自处理才放心。其实这些道理不只是对君主有用,对于地方和部门的各级领导者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摘编自《中国古代用人思想》 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 侯建良 刘玉华/著)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08日 00:4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石苹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