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老炮书记”傅企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全村面积是2平方公里,去年社会生产总值90.7亿元,人均收入6万元。”6月14日中午,在浙江奉化市滕头村党委会议室,村党委书记傅企平报出这串数字时,脸上挂满笑。

  面前的傅企平,语速很快,话语硬邦邦的,眼睛里闪烁着开拓的激情——很难相信他今年已经68岁。

  在中国农村发展的画卷上,傅企平是一个闪亮的符号。20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滕头村坚持产业与生态和谐发展,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了从“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到“口袋富脑袋富,家家都是小康户”的跨越发展。

  一犁耕到头

  1997年,傅企平接棒担任滕头村党委书记。彼时,滕头村几十家集体企业发展放缓。如何搞活,成为一道难题。

  傅企平有股倔劲。坚信“学习才有思路”,傅企平和党委班子一班人读报、听讲座、外出取经,着力掌握强村富民的过硬本领。

  经过充分酝酿,傅企平决定对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凡宜集体经营的,继续实行目标管理,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对一些小型微利企业,采取兼并、租赁等办法。这套“组合拳”过后,村办企业显著增强了活力。

  初战告捷后,傅企平又思考起经济版图扩张的问题。喜欢学习的傅企平在一次看报时灵光一闪:发展旅游,让人们掏钱来看滕头美景。

  说干就干,他顶住冷嘲热讽,引进人才,推进生态和农业观光旅游,并确立了生态立村的原则:项目效益再好,如果破坏生态环境,一概禁入。

  为守住这一底线,滕头村成立了全国首家村级环保委员会。十几年来,累计否决了50多个效益虽好但可能产生污染的项目。

  “我们那会想不通,大把大把的钱不要,难道好看的村庄能变钱?”今年65岁的村民傅央改回忆说。

  1999年,环境优美的滕头村开始卖门票。游客纷至沓来,农民家里的草莓、鸡蛋等卖了个精光。这让村民内心起了波澜,原来好风景也可以卖个好价钱。

  村民说,傅企平就像电影中的“老炮儿”,敢闯有招,老辣刚劲,是信得过的当家人。

  在傅企平的主导下,20年来,滕头村坚持“一犁耕到头”,在生态经济领域不断向纵深挺进:在全国十多个地区建立了“连锁”的苗圃基地,生态酒店陆续开启。如今,滕头村每年仅旅游收入就超过1亿元。

  “老炮”带出了“一排炮”

  傅企平被称为“老炮”,还因为他重规矩。

  滕头村有个“三先三不”原则:凡是村民做到的,党员干部必须首先做到;凡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党委成员首先做到;凡要求党委成员做到的,书记首先做到。村干部不领最高工资,不住最好房子,不拿最多奖金。

  “党员干部队伍甘愿吃亏,是傅书记带动的。”在村办企业滕头集团工作的总会计师沈静波告诉记者,“在全村其他村民都分到别墅或者公寓楼后,傅书记最后才参加公寓楼分配。”

  沈静波还记得,1996年,傅企平的儿子结婚时,没有办婚宴,只是与亲家一起吃了顿饭。结果招致周围很多人的不解,连亲家也嘀咕:难道对这个儿媳妇不满意?

  “村里企业多,生意上接触的人也多,办婚宴难免大家都要来,会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傅企平这样说。他带着儿子、儿媳,提上酒,向长辈、亲戚挨家去解释,大家听后纷纷表示服气。

  对傅企平来说,工作是一种快乐。只要不出差,每天早上5点左右,他就开始围绕村里转一圈,看到有不满意的地方就记在心里,等上班后,他就去找相关负责人解决问题。

  “他干农活出身,吃一顿顶三顿,最怕跟他一起出差。”村委会办公室主任傅强笑着告诉记者,傅企平一年到头没有休息日,经常连轴转。一次5天时间驱车跑了5个省,汽车成为他的宾馆,经常忙得误了饭点,年轻人熬不过他!

  为了加强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近年来,傅企平推动村党委制定了党员行为19条底线和12条红线,每季度开展党员先锋指数测评,并实施了固定组织生活日、党员责任包干区等制度,党员干部战斗力不断增强。

  “一个‘老炮’,带出来‘一排炮’!”村民傅永朝说,去年台风袭击,党员自发上街清淤、打扫卫生,村民纷纷点赞党员的好样子。近年来,全村党员干部中先后有10人次获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省市级荣誉称号。

  群众都富了才觉人生圆满

  “倔强人”也会遇到“倔强人”。

  跳到河里游泳差点被淹死,扔鞋到变压器上差点被电死……村里一个孤儿,性格叛逆。傅企平找到校长、班主任,一起结对帮扶,并自掏腰包出生活费,让校长在假期时把孩子领回家照顾。

  没想到,这个孩子到奉化市上了职业高中,脱离了照料的视线,又闯祸跳了楼。“这所学校的校训是,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大家都无奈地说,该改为没有打不败的老师了。”村会计王茂燕说。

  傅企平没有放弃:他安排村干部“监管”这个孩子直到毕业。毕业后,又把他送到党员周强创办的企业里,要求周强“作为政治任务”管理好。诚心化顽石,最终这个孩子走上了正途。

  听到最多的是村里的大事小情,操心最多的是村里弱势群体。对傅企平而言,抓好党建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语,而是如同一杯热茶,散发着清香,传递着热量。

  滕头村有2000多名常住外来人口,傅企平经常深入外来务工人员中话家常、听诉求。发现有困难的家庭,立即让党委成员一对一联系帮扶。

  “口袋富了不算富,脑袋富了才算数。”多年来,滕头村党委设立了育才奖励基金,傅企平带头捐出奖金,每年对好学生、好家长、好老师进行奖励。目前,800多人口的滕头村已累计考取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50多人。

  “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感觉自己的人生才圆满。”指着墙上一溜晃眼的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国家5A级乡村旅游景区等牌匾,傅企平激情四射地说,我们滕头要做“百年老店”,不断前行,不断超越。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1日 14:1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