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心系国运 绿色奠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

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乔清举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既有现代生态科学基础,又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发展。这些思想以及他在主持地方工作期间积累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大量宝贵经验,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依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平衡,着眼长远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的关注和论述很早。在整个国际学术界,“生态文明”概念是1984年才提出的;1987年我国生态学家叶谦吉把生态文明作为保持人和自然和谐关系的一种新思考。上世纪八十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宁德主持工作期间,已经运用生态平衡思想指导实际工作了。他指出,修堤能够解决人行车通问题,但水的回流没有了,生态平衡破坏了,大量使用地热水可以解决疗疾洗浴问题,但地面建筑下沉了。这类傻事千万干不得!传统文化没有主客对立意识,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关于河流,传统有三个重要认识。一是川,气之导也,认为河流的作用是参与自然循环,与自然的其他部分构成有机整体。二是“国主山川”,主张一个国家的命运由它的名山大川所主导。三是“河竭国亡”,认为河流枯竭会导致国家灭亡,所以古人反对“壅川”堵水。习近平同志防止修堤断流、水取地沉的主张,既符合生态学原则,也符合传统文化精神。在规划闽东发展时,习近平同志力主立足实际发展生态农业,在此基础上发展工业。他强调“振兴闽东在于‘林’字”,要求对资源应进行“综合开发”,“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效益的协调”统一,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习近平同志在闽东执政,不仅留下了绿水青山,也留下了生态发展的理念。

  以人为本,绿色发展

  在主持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形成了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生态理念和以绿色为导向的生态发展观。

  习近平同志有深切的人民情怀,以人为本是他的政治抱负。他摆脱了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的旧发展观,指出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人民本位立场出发,他要求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他指出:“以人为本,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能在发展过程中摧残人自身生存的环境。如果人口资源环境出了严重的偏差,还有谁能够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又从何谈起?”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发展与环保冲突时,他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确,生态是文明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古埃及、巴比伦文明都因生态环境破坏而衰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系统的生态意识,孕育了数千年文明的山河大地至今仍能支撑人们生存。正反经验,值得深思。

  习近平同志形成了以绿色为导向的生态发展观,包括绿色发展观、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等内涵。他给新发展观增加了生态维度,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他指出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社会发展指标,特别是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要做到“生产、生活、生态良性互动”。他提出了“绿色GDP”概念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论断。生产力有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个要素。近代工业文明把生产力作为改造自然的能力,把劳动对象——自然——作为用之不竭、毁之无害、弃无不容的被动的仓库,没有认识到自然的生态承载力限度,导致生态危机。环境生产力论断确立了环境在生产力构成中的基础地位,突破了近代意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20153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绿色生产方式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可持续发展纲领,有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等具体措施。绿色产业指高效生态农业。习近平同志主张“把农村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绿色制造指生产全程控制,“形成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

  循环经济是形成“企业间生产代谢和共生关系的生态产业链”,物质能量多层次循环使用,使生产成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零排放过程。绿色生活方式是习近平同志鉴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对治措施,他要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善待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

  为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自然休养”、生态功能区划分和“生态补偿”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措施。他也要求“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使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的文化理念”。他指出:“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生态性质的。儒家对于动物、植物、土地、山脉、河流都有系统的生态性认识,提出了“仁,爱人以及物”、“德至禽兽”、“泽及草木”、“恩至于土”、“恩至于水”、“德及深泉”、仁为“天地生物之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等命题;大同社会也包含生态维度。这些都是生态文化建设的有益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和领导着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在他主持起草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党的执政方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思想又有新发展,他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明确地把生态文明作为继农业、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新阶段,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政治,关乎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把以人为本的生态观进一步发展为政治意涵丰富的生态民生政治观。中华文明能否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贞下起元、再铸辉煌?站在这样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他强调,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建设生态文明,是民意,也是民生。”“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他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他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生态公共产品,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老百姓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更充分地享受绿色福利,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作为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与自然构成“生命共同体”的思想。他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他提倡在城市规划时建设能够实现水循环的“海绵城市”。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生命共同体和马克思无机身体思想一脉相承。把自然看作一种生命现象,也是当代生态哲学的重要结论,拉夫洛克的“盖娅设想”就把地球看作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生长系统。在生态学看来,不同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是能量的传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循环。中国哲学认为,万物由气构成,物与物、人与物都以气为媒介构成一体。这是天人合一的自在意义。罗尔斯顿曾经指出:“生态学教导我们,应该大大扩展我们对于‘循环’一词的理解。人类生命是浮于以光合作用和食物链为基础的生物生命之上而向前流动的,而生物生命又依赖于水文、气象和地质循环。”自然的循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依据,维持健康的自然循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国哲学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为天地之心”;人的贵就在于能够体会和服从天地生生之德,把天地生养万物的职能作为自己的职责,“延天佑人”、参赞化育;这是天人合一作为生态理念的积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丰富了天人合一理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强调环境生产力理念,把“自然休养”发展为更为积极主动的“生态修复”,强调“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他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01615日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他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环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一个“承载力均衡点”或“承载力拐点”,目前我国已突破环境生态承载力均衡点,生态问题十分突出。绿色GDP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维持自然健康生命的根本途径。笔者认为,绿色GDP也是负熵GDP。熵(Negentropy)是一个无序和损耗指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是一个自然损耗的熵增过程;负熵GDP是一种化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使生态系统趋向完善的生产方式。万物莫善于木。森林具有提高生态承载力的重要功能。实现负熵GDP的一个途径是植树造林,再造绿水青山。一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应达到30%以上,这是生态承载力正向拐点或人为消耗和自然修复之间的平衡点。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1.63%,和这一指标还有一定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绿化工作,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义务植树。他把森林形象地称为绿色银行,指出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拯救地球首先要从拯救森林开始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农业时代越想有收获就越得善待自然,工业时代越想有收获就越得征服自然。作为对自在之物的自然的扬弃,近代意识带来了自然的人化;但自然的过度人化却使人和自然陷入必须扬弃的深刻对立。马克思在描绘共产主义时指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生态文明作为文明新阶段,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在新的高度上的辩证统一,是恢复自然的活力,肯定自然的价值,从而真正地实现人的价值,达到自然史和人类史相统一的有效途径,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我们应认真领会,推动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8日 09:54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田雨棣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