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长征】理想信念高于天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0月15日,参观者宋宝娣给孩子讲红军爬雪山的故事。当日是周末,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到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给孩子们讲长征的故事,让他们了解长征精神。 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10月15日,参观者宋宝娣给孩子讲红军爬雪山的故事。当日是周末,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到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给孩子们讲长征的故事,让他们了解长征精神。 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有一种精神的力量穿越时空,在岁月的打磨中愈发震撼人心。

  自9月23日开幕以来,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的观众已经突破10万人次。仰望《血战湘江》的巨幅油画,倾听《最后一次党费》雕塑背后的故事,凝视方志敏在狱中撰写的《可爱的中国》手稿,人们或驻足低徊,或鞠躬默哀,或洒下热泪。80年后回望,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长征是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80年前,红军纵横十余省,长驱几万里,冲破上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渡江河、翻雪山、过草地,走遍千山万水,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红军为什么能创造军事史上的奇迹,完成史诗般的伟大壮举?亲历长征的杨成武将军曾总结说:是信念——对事业、对革命、对北上抗日路线的信心,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切为了苏维埃”的执着追求,“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的必胜信念,“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人民情怀,激发出气壮山河的力量,锻造了铁流般的队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漫漫长征路上,镰刀斧头的旗帜始终屹立不倒,理想信念的火炬始终熊熊燃烧。长征的伟大胜利启示我们,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一支军队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制胜之本,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根与魂,是一个民族蓬勃发展的精神支撑。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邓小平同志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长征是一次信仰的远征,实现了党和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回顾我们党95年奋斗历程,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今天,对有着88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最根本的就是不忘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不断立根铸魂、固本培元,用行动诠释信仰,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全党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不移,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不移,我们党就会更加坚强有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如导航的灯塔,如奋进的号角,当年曾让红军上下一心、紧密团结,战胜重重艰难险阻。今天,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理想信念更是我们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用共同理想、共同目标来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才能汇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传承为了信仰一往无前、矢志不渝的红色基因,才能提振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气神,才能凝聚起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中国力量。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史册上,长征点亮的精神薪火代代相传、永不熄灭。尽管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仍在继续。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高扬理想信念旗帜,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风雨无阻地把复兴伟业推向前进。(新华社评论员)

=== 看 多 点 ===

为什么说长征是胜利的

甘肃会宁大成殿是朱德发表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讲话的地点(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甘肃会宁大成殿是朱德发表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讲话的地点(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众所周知,长征中红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四路红军长征出发时总人数共20.6万余人,长征结束时,仅剩下5.7万余人,加上沿途扩红2万以上的补充兵员,实际损失约四分之三。此外,南方各根据地或转为游击区,或完全丧失。如此巨大的损失,为什么还说长征是胜利的?

  毛泽东为我们提供了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9351227日,在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刚刚过去两个多月的时候,毛泽东即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红军长征这个大转移,使得旧区域变为游击区。在转移中,红军本身又有很大的削弱。如果我们拿着整个局面中的这一方面来看,敌人是得到了暂时的部分的胜利,我们是遭遇了暂时的部分的失败。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以为是对的,因为这是事实。但是有人说(例如张国焘):中央红军失败了。这话对不对呢?不对。因为这不是事实。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一个虾蟆坐在井里说:天有一个井大。这是不对的,因为天不止一个井大。如果它说:‘天的某一部分有一个井大。’这是对的,因为合乎事实。我们说,红军在一个方面(保持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在另一个方面(完成长征计划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敌人在一个方面(占领我军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在另一个方面(实现‘围剿’‘追剿’计划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这样说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完成了长征。”

  从全局看,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打破了蒋介石“剿灭”红军的企图

  长征这一军事行动的根本性质是战略转移。战略转移,通常指军队为实现某种战略目的,放弃现有阵地,转移到新地区去发展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衡量这一行动胜利与否的标准,是转移计划能否最终完成,而不是单看人数的增减。全局和局部的辩证关系,是我们看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从局部看,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作战行动以及红四方面军的南下行动,均未能完成其计划,可以说红军在这两个时期的行动是失败的。但是,四路红军经过两年无苏区依托的流动作战,与上百万国民党军殊死拼杀,逐步变被动到主动,最终汇聚西北,粉碎了蒋介石彻底“剿灭”红军的企图,完成了战略转移的计划。因此,从完成转移计划这个全局看,红军长征是胜利的。长征中,蒋介石数次要求属下聚歼红军,甚至企图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但均一次次的落空,最后他也不得不承认:“六载含辛,未竟全功”。

  红军长征所带来的国内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和深远影响,更加彰显了这一胜利

  长征实现了由被动的战略转移向抗日前线的主动进军,推动了中国革命由国内阶级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长征是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进行的。而身处长征逆境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位卑未敢忘忧国,始终以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生存为己任,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发出了“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的呐喊。党和红军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北上抗日的奋斗目标融为一体,使被动的战略转移逐步转变为主动向抗日前线的胜利进军。在北上抗日方针的指引下,三大主力红军终于汇聚中国西北,完成了直接对日作战的战略集结,使党和红军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获得了全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长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为中国革命奠定了空前广泛的群众基础。长征前,中国革命的重心在南方,党和红军的影响也偏重于南方。红军长征数万里,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如一支庞大的武装宣传队,广泛宣传党的主张,使沿途亿万人民懂得了“红军这篇大道理”,认识到“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播撒了革命种子,准备了雄厚的群众力量。正是在长征期间,各地各族群众纷纷行动起来,组织起来,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结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强大的抗日救亡阵营。

  长征促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为革命事业的兴旺发达提供了最为可靠的保证。红军长征前,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党中央达4年之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屡遭打击与排斥,党和红军陷入危机。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常委,“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成为“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在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后,党和人民军队终于得以在自己所自主选定的领袖的指引下,乘风破浪,从惨痛失败走向了辉煌胜利。

  长征实现了主力红军的集中与统一指挥,为中国革命战争的顺利发展保存和锻炼了基干力量。长征前的各路红军,分散于各个苏区,因相距较远和国民党军的分割包围,只能各自为战。经过长征,各路红军云集中国西北,完全统一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直接指挥之下,为下一步集中出师抗日准备了条件。初到陕北时,许多人看不起红军,看不到这几万人经过长征熔炉的锻造和淬火,“要比三十万更强大”。周恩来说:我们红军,像经过了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一些枝叶,保存下的是树身和树根。这时的红军,已成为中国革命的精华,是中国人民团结御侮的坚强核心和基干力量,是中国革命事业得以顺利发展的坚强保证。

  总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来源:新华网 作者:潘宏 蔡琳琳 李悦)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8日 18:02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 编辑:田雨棣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