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方志敏女儿方梅:书写新的可爱的中国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方梅

  人物名片

  方梅,方志敏烈士唯一的女儿。江西省弋阳县湖塘村人。193211月出生,19499月就读于江西烈士子弟学校,1954年参加工作。1986年退休于江西省航运管理局。现任江西省《方志敏研究学会》理事、名誉会长。著作有《方志敏的人生》、《方志敏全传》、《方志敏和他的亲人们》。

  儿时的方梅,记忆中并没有父亲的影子,但她从小就知道,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奶奶曾经告诉她,父亲长得清秀英俊。养父母也曾告诉她,他的父亲善于演讲,他一讲话,大家围过来听上半天也不嫌累。在乡亲们的传言中,她父亲的形象更是高大:骑白马、挎双枪,威风凛凛,来去无踪……天天盼着父亲回到自己身边的方梅,出生在国民党第四次疯狂“围剿”苏区的1932年冬天。那一次围剿,国民党出动近40万兵力,蒋介石亲自担任剿匪总司令。炮火在不远处爆炸,敌人已经冲到了村庄边上,母亲缪敏在转移途中自己扯断脐带,然后把这个哭声像小猫一样的女孩送给了当地老百姓。夫妻俩最后一次去老乡家看望女儿时,缪敏担心这孩子太弱养不活,方志敏却说:“严冬的梅花,生命力最强!”战火岁月中出生的5个孩子分别寄养在各处。方志敏为他们取名松、柏、竹、梅、兰。方梅长大后才知道,那是父亲最爱的一副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母亲缪敏写给方梅的话(资料图)

母亲缪敏写给方梅的话(资料图)

  从《可爱的中国》认识父亲

  方梅从小跟养父母生活在农村,敌人要斩草除根,四处搜捕方志敏的后人,为保护方梅,养父母给她改了名叫“吴梅姩”,直到19498月,全国解放在即,方梅的母亲才到乡下找到方梅并把她接到自己身边。此时的方梅已经18岁,这18年,凡穷人家孩子受过的苦难,方梅都经受过了。我在农村只知道做农活没有上过一天学,母亲发现我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很伤心,就把我送进上饶烈士子弟学校读书,可我不愿读书,整天想着村里的家人和田里的事,三天两头开小差往乡下跑,母亲就一次一次地把我抓回去,最后母亲忍受不住我对读书的抵触,痛哭说,‘如果没有把你培养成有文化的革命接班人,就是没有完成你父亲的遗愿,我对不起你父亲’,母亲的话深深触动了我,从那以后我就一心一意地读书了。”

  1953年,上了四年学的方梅已经能认一些字。1019日,母亲缪敏把方志敏的遗著《可爱的中国》送给了方梅,并在扉页上题写:梅儿,这本书是你爸爸在狱中用血泪写出来的遗言,你要反复的精读,努力的学习,用实际行动来继承你爸未竟的事业!这是方梅学习文化后读的第一本书,也是从这一天起方梅开始真正了解父亲,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父爱。很快我就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尽管有不少字不认得,但什么叫祖国,以及父亲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在我的思想里引起很大震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启示。

  1958年夏,方梅调到新成立的瑞金大学,负责图书室的筹建工作,从购书分类上架,到外借,以及阅览室的工作都由她负责,我干得可欢了,因为这里有很多的书看,我开始写读后感,记日记,这为我后来写父亲的传记打下基础。我也接触了父亲更多的书,《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清贫》等等,我对父亲又有了更多的体会和理解。

  1972年,方梅调到江西省航运管理局工作,这也使她与在南昌工作的母亲能够朝夕相处。那时母亲苍老很多,她在江西省卫生厅当副厅长,尽管她浑身是病,但她从来不看病,不吃药,一天到晚朴素得很,母亲老是说,等什么时候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我再去看自己的病。最终,缪敏还是没有在自己身上浪费一次治病机会,19777月因脑溢血病逝南昌。母亲的一生,一刻也没有停下过忙碌的脚步,她信守与父亲结婚时的誓言,做他真诚的革命伴侣。

方梅通过单位开的介绍信在全国采访(资料图)

方梅通过单位开的介绍信在全国采访(资料图)

  凭一封介绍信走遍全国

  1986年方梅退休后,便开始全身心投入寻访父亲的革命足迹。多年来,她几乎走遍了父亲生前到过的每个地方。目前,她已先后出版了《方志敏全传》、《方志敏和他的亲人们》等著作,还原了先烈们的革命足迹。

  “母亲生前,家里常来一些苏区的老同志、老乡亲,母亲和他们一起谈父亲的事,大家都尽兴畅快,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那时,我感到父亲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时隔那么长时间,人们还愿意谈父亲,还念着父亲的好。母亲去世后,赣东北苏区的老同志还是常来南昌,我就接过母亲的担子,延续着与父亲革命战友、家乡人民的血肉联系。”

  “在老同志的讲述中,我听到更多父亲具体的事情,父亲的形象变得完整、清晰,一个念头在我脑中涌动——写一个女儿心中的父亲,为父亲立传!”但有限的文化水平,让方梅的这个念头很快遭遇考验,提笔不知往哪落,几天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地写了几段话,自己读起来都觉得不顺畅,“但我没有放弃这个念头,我想,父亲把一生献给了自己坚信的事业,我也要像父亲那样,把‘写父亲’当成一个目标,并用毕生精力为之奋斗。”

  自此,方梅如燕衔泥一般开始了自己的筑梦之旅。她经常利用出差到外地的机会搜集父亲的资料。“有一次,我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领导机关所在地葛源去,许多老红军一早就听说我要来,他们有的在战争中被锯掉了腿,一瘸一拐拄着拐杖赶来;有的已经走不得路,由后人背着搀着赶过来。见了我,放声大哭,说终于见到方志敏的后人了。他们把对方志敏的感情都寄托在我身上。我感动得不得了,泪流满面。乡亲们也都来了,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吃饭的时候,有两大桌老红军。乡里还特地派了一个秘书来记录,我自己也记,但我文化水平低,记得乱七八糟,只好回去又整理。”方梅经常白天在外采访晚上回去整理笔记,有时发现某个问题没有搞清楚,又连夜跑去敲人家的门。

  方梅有一封用塑料膜封住的介绍信——“兹有我单位共产党员方梅同志,系方志敏女儿,因采访父亲事迹需要,请配合采访为盼。”信上盖有江西省航运管理局的章。方梅说,她就是凭着这张介绍信走遍了全国。

  “最伤心的是有一回坐车,我的笔记本被人偷了。我难过极了,就像弄丢了自己孩子一样,饭也吃不下。我只好重新去采访。不像现在有录音笔,我那时候,只有一支笔、一本笔记本。”方梅就是靠着一支笔,一本一本地记,前前后后,一共写下几百万字的采访笔记。

  攒下了丰富的史料,方梅开始动笔写。“根据实际情况,我认为写一部《方志敏全传》比较现实、恰当,而且,也只有《全传》才能全景式展现父亲一生的光辉业绩和伟大的人格魅力。”从1995年起,方梅就一头钻进《全传》的写作中,从那时,她养成凌晨3点起床的习惯,凌晨的夜最安静,我能全心投入到写作中。在写作期间,方梅患上了严重眩晕症,躺在床上不能动,不得不住院治疗。我为此痛哭不止,生怕完不成写书任务。为了早日康复,我硬撑着离开病床,一手扶墙一手拄木棍,坚持到室外锻炼,跌倒了就爬起来,爬起来再走,靠坚持锻炼把病治好了。”

  《全传》写到最后一章《为了可爱的中国》时,方梅心潮澎湃,含着泪记述了父亲在敌人监狱中的苦难与斗争。“父亲去国民党军法处,与其说被囚禁,倒不如说是在战斗——因为在狱中仅半年时间,他就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誓言及《可爱的中国》《清贫》等20余万字的著作;他以人格的魅力,争取团结了狱中一批友人;他因顾及同志,拒绝个人越狱,最终被敌人杀害。

  此时此刻,女儿的感情已和父亲的精神融化在一起,“每当清晨我展纸写稿,仿佛看见父亲就站在我面前,向我微笑,期待女儿坚持工作,希望女儿幸福生活;睡梦中,我因看见父亲指挥战斗,而坐起来大声呼喊;写到父亲被敌人杀害前发出铿锵的声音:‘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至此,方梅索性丢开稿纸,放声嚎啕大哭……

  决心续写“可爱的中国”

  方梅的家中摆设简单,两只铁桶摞起来,上面铺块方巾,就是“电话桌”。卧室的床上铺着用旧毛衣接拼起来的被子,看起来很重,方梅患有风湿症,怕冷。这一切,让人想起方志敏在《清贫》中写下的名句,“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梅的双手严重变形,手指自第二节关节处打弯,不能伸直。她说,“这是写字弄的,这些年我写父亲,反反复复地写,写了几百万字,手就成这样”。

  在客厅沙发后的墙上,正中间位置挂着方志敏的三幅照片。方梅说:“我别的本事没有,就是不怕苦。我花了20年时间,前10年收集资料,后10年写作。我跑遍了父亲生活和战斗的每一个地方,采访了上千人,每到一个地方,人们听说我是方志敏的女儿,都热情地接待我。我这一生不在乎别的,就在乎我的父亲。

  方梅后来常常问自己:父亲最后想了些什么呢?

  “那几分钟里的思绪,父亲想的肯定是他梦中的新中国。”

  数十载沧海桑田,走过八十多年岁月的方梅,亲眼见证了父亲心底那个梦想——“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一步步变为现实的过程。她常到父亲的墓前祭奠,“如今,我看到时代的变化,国家的变化,作为女儿,应该把这一切写下来,也算告慰九泉下的父亲。”

(路平 编辑整理)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6日 11:19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田雨棣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