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基层】如何破解“好心办坏事”的尴尬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5年,邛崃市财政投入900万元,改造老旧院落20个,换来的是20多起群众上访和投诉;2016年,邛崃市通过群众筹资900万元,改造老旧院落40个,节省经费50%,却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老旧院落改造的正确打开方式到底应该是什么呢?作为定位“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有机组成部分,邛崃市老旧院落改造工作的模式创新和城市管理观念的转变,为特大中心城市管理体系建设和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提供了实践样本与改革智慧。

  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邛崃隶属四川省成都市,是四川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有着“天府南来第一州”的美誉。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建于七八十年代的单位宿舍楼、公房小区、联建房、自然散居院落成了“三无院落”,卫生、安全、城市管理、干群矛盾问题日益凸显。

  2015年政府投资900万元,改造老旧院落20个,从下水道化粪池疏通改造、房屋墙面公共地面整修,到公共绿地停车场规划建设等,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得来的却是20余件因院落改造引起的群众上访和投诉事件,几乎是院院有投诉。改善城市面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明明是好事,为什么群众满意度却如此之低?

  同样是老旧院落改造,2016年,政府投入900万元引导资金,改造院落40个,群众零上访零投诉。相比2015年,同样的资金改造了多一倍的社区,群众却没有上访投诉,邛崃市在老旧院落改造中又使了什么“高招”?

  位于邛崃市长松路680号的铁花社区铁花苑原是市种子公司宿舍,建于1995年。由于长期没有人管理,院内基本设施损坏、破旧,配备不全,环境卫生和秩序都很混乱。记者再次走进改造后的新院落时,已经完全看不到昔日脏乱差的痕迹。院落内干净整洁,秩序井然。以前破旧的门卫室、车棚和其他公共设施都改造成了统一的青瓦白墙建筑。新整修添置的居民活动室窗明几净,墙上恰到好处地挂起的传统山水水墨画,使整个活动室看起来清新淡雅,温馨别致。院内车辆按照划定停车位秩序停放,略显狭窄的院落还增加绿化设施,绿树红花看起来赏心悦目。楼宇内外墙面粉刷一新,院内路灯和楼道照明重新规划整改,看起来犹如新建。居民以前最苦恼的化粪池改造后已经隐身不见,也没有了往日臭气熏天的味道。

  院落内各个角落都安装了监控设施,使小区的居住安全有了保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铁花苑老旧院落改造中,院落居民在市政府和街道、社区的指导下,邀请文史专家充分挖掘了该院落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内涵,为铁花苑的改造找准了文化定位,院落入口和院落内的墙壁上到处都以壁画、栅栏画、实物展示陈列等方式展示了古代冶铁的场景、知识和文化。原来这里曾是汉代一处冶铁精加工厂所在地,至今院内地下还埋存着汉代所留下的大片铁渣。铁花苑小区从原来的老旧院落转身成了邛崃市的“特色文化院落”。

  已经59岁的许永惠阿姨是铁花社区铁花苑的老住户了,说起这次老旧院落改造,老人家一席话道出了邛崃市老旧院落改造观念和方式的转换。当记者问及对这次院落改造是否满意时,许阿姨连声表示很满意,她说:“院子的改造都是我们居民自己说了算,当然满意。小区不但比以前变的干净了,秩序也好了,还让大家知道我们小区还有那么丰富的文化,大家当然都很满意”。

  老旧院落改造是成都市贯彻落实四川省委“五个转型升级”,推动“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工作的重头戏。新华网从邛崃市房管局了解到,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邛崃市老旧院落改造改变了过去政府“大包大揽”做法,按照“先自治后改造,尊重民意,因地制宜,一院一策”原则,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改不改群众说了算”,“改哪些广泛征求群众意愿”,把“尊重民意”和满足群众的需求设为改造工作的基础,按照“因地制宜、一院一策”的原则实行差异化、针对性改造。

  相信群众,坚持群众参与,正是邛崃市使得老旧院落改造“剧情”得以“反转”的新招式。在老旧院落改造工作中,邛崃市坚持把院落改造的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作为启动改造的前提条件,“先自治后改造、尊重民意、因地制宜、一院一策”是2016年邛崃市老旧院落改造的基本原则。

  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邛崃市坚持在院落改造前,先完成院落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建设,引导和培养院落居民自我管理、自我建设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依照居民共同表决达成的《老院落自治管理规约》,次第开展院落违建整治工作。同时,引导院落建立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建立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保障机制,院落业主按照每户100元的标准收取房屋专项维修资金,按照业主共同表决通过的《老旧院落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规约》管理,解除院落改造后管理的后顾之忧。

  铁花苑院落2016年共开展了39项院落改造,从大门柱头改造到艺术铁大门的定制,从墙面粉刷到文化墙的主题设置,从电气整改到化粪池的治理,从院内绿化到老年活动室内部的装饰挂画,所有改造项目都有社区到院落召开会议,宣传讲解老旧院落整治标准和内容,向全体业主发放征求意见表,将各住户意见收集汇总后形成改造方案,再向住户进行公示,由此保证改造反映了全体业主的意志。改不改由业主说了算,怎么改也由业主说了算。

  整改方案通过公示后,在街道、社区、公证处的公证下落实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改造过程中遇到占用公共地方、杂物堆放等问题,由业主委员会召开业主大会或入户征求意见进行协调解决,院落党小组也积极配合业主委员会的工作。整个改造过程,业主委员会和全体居民共同负责对施工方工程质量情况的监督检查,以保证工程质量。

  邛崃市坚持群众自治和群众参与,积极引导院落群众转变思维,由“要我改”变为“我要改”,充分发挥群众主体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提升民生工作公共服务满意度,实现了城市管理的观念创新和模式创新,工作的效果和效率也有了根本性改观。位于临邛街道永丰路141号原纸板厂宿舍(现和处居)修建于1996年,共有108户住户,占地面积约5 亩,是邛崃市今年老旧院落改造中比较大型的院落。随着纸板厂的改制,院落内职工纷纷下岗另谋职业,收入低且不稳定,院落管理和院落环境处于“真空”状态。

  开展院落改造后,通过政府引导,居民参与改造和院落管理的积极性高涨,纸板厂宿舍小区共开展61项改造项目,投入改造资金71万余元。按照每户100元收缴的房屋维修资金当年10800元收取率达到100%,每月应收每户12元物业费用1296元也按时足额收齐。小区改造后的公共收益如停车费、活动费等用于弥补物业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居民的负担。该小区将老旧院落打造与造纸厂历史背景、造纸特色、民风民俗结合起来,根据院落的地理位置、大小、布局、设施、人员结构、风俗习惯等状况因地制宜,既坚持标准又区别对待,通过形象标识设计,外形设计和建筑风格设计,注入符合造纸特色的文化元素,打造老旧院落文化品位,是邛崃市特色文化院落之一。

  邛崃市在老旧院落改造过程中,把主导权交给群众,而政府一方面专注于对院落改造的引导,通过各级部门的协调配合和社区物业服务指导中心,为院落改造提供技术指导、评审服务,一方面大胆创新,采取由群众为主体筹资实施改造,政府进行考核验收并划拨“以奖代补”奖励资金的模式,为改造工程提供资金保障。根据工作安排,今年11月底前,邛崃市将组织专门验收考核小组,分批次对照改造内容和项目进行对全市老旧院落改造工程进行综合评分,评出“以奖代补”一、二、三等奖。同时,评出“十佳院委会(业委会)”,分别给予5000元奖励资金。对3个打造特色文化的院落经邛崃、成都两级检查验收合格后给予奖励3万元。奖金和支付改造经费后的“以奖代补”资金将作为院落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用于院落后续自治管理。(来源:新华网 作者:罗自强)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1日 14:41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易信 编辑:王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