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查数据、听方法、看部署——全面深改很有“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学习进行时】全面深化改革启动3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直接领导下,中央深改组的30次会议,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及时提出阶段性任务目标,着眼全局性重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审议通过198份改革文件,狠抓改革举措落地,直面问题点穴开方……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深改很有“感”。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查数据,深改保持“加速感”

2014年春节前夕,1月2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设立了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审议通过了《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等,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正式进入施工期。

时隔1个多月,2014年2月2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对序盘阶段的改革工作提出了总要求。以336项重要改革举措为经纬,制定了2014年工作要点,排出当年要完成的重要改革任务。

从那时起,中央深改组保持着“每月一会”的基本频率。

2013至2020,7年时间坐标。如今,全面深化改革进程近半。

审时度势,快马加鞭。3年来,中央深改组30次会议,共审议通过198个文件,平均每次会议审议通过文件6.6个。

细化分析可以看出,中央深改组审议文件呈现“加速”态势: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央深改组召开会议8次,审议通过文件37个;

——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召开会议11次,审议通过文件65个;

——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前11次会议审议通过文件数量达到96个,其中第二十七次会议一次就审议通过了14个文件,创出新高。

全面深化改革启动3年多,成绩斐然,世所瞩目。

听方法,深改明确“有序感”

每次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都会针对当前改革最紧迫任务、面临最突出矛盾和最需要把握的问题提出要求。认真研读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明确改革思路、抓住改革重点、掌握推进改革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牵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这就是重要的改革方法论。

 改革推进得顺不顺利,上级的改革精神落实得到不到位,人民群众源自改革的获得感强不强,始终是中央深改组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于改革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工作来说,掌握对头的工作方法至关重要。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从3年来改革实践看,凡是改革工作推进得快、落实得好的,都是思路得当、工作得力,善于抓住重点推进改革。

那么,改革的“牛鼻子”到底该怎么牵?

一要明确重点是什么。全局有全局的重点,局部有局部的重点,不能一概而论。

二要明确怎么干。现在推出的改革是全方位、多领域的,战线比较长、数量比较多,应该分类施策、精准施策,而不能大小一块煮、荤素一锅烩。

三要明确怎么抓。最怕人人负责最后谁都不负责。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这是牵“牛鼻子”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是对那些矛盾和问题多、攻坚难度大的改革更是如此。否则必然陷入空转、流于形式。

看部署,深改聚焦“获得感”

“总结经验、完善思路、突出重点,提高改革整体效能,扩大改革受益面,发挥好改革先导性作用”。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强调了改革“四个有利于”的工作导向,为我们总结谋划好改革工作、做好明年和今后改革工作提供了思想工具和实践指引。

春华秋实,耕耘收获。全面深化改革三年来,改革步伐坚定向前,主体框架之型已立,攻坚克难之势已起。

回顾中央深改组30次会议,共审议通过了近200份改革文件,不断为深化改革完善顶层设计、注入实践动力。

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深化简政放权,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到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改革举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少议论多年、改革阻力较大、多年都啃不动的改革硬骨头被啃下,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为我们在新起点上推进改革大业带来深刻启示。

实践证明,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才能凝心聚力、积厚成势,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气场和浩荡潮流。

评 论 

激发深化改革驱动力

岁末年终,各种盘点纷至沓来。在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的年度热词榜中,“供给侧改革”等赫然在列。回首2016,“深化改革”依然是解码中国发展的重要关键词,是共识所在、人心所向。展望2017,改革更是我们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最强劲驱动力。 

新开局新气象,改革之势更加磅礴。“十三五”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截至目前,中央深改组已召开会议11次,审议通过近百个文件。国有企业、财税金融、资本市场、土地制度、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方案不断出台,主要领域改革的“四梁八柱”正拔地而起。如果把视野拉长一些,全面深化改革三年来,在党中央带领下,改革涉险滩、动奶酪、啃硬骨头,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改革不断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主体框架日益搭建起来,为中国发展注入澎湃不息的推动力,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了信心与力量。 

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这场改革的重头戏同样精彩纷呈。一年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扎实推进。去产能,抓住“牛鼻子”,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全年4500万吨钢铁去产能任务、2.5亿吨煤炭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去库存,用好“分类法”,到11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9个月减少;去杠杆,打好市场化法治化“两张牌”,有效化解风险;降成本,打出“组合拳”,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年预计降低企业成本超1万亿元;补短板,开启“加速度”,贫困人口预计减少1000万以上。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自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一年多的时间,在改革大潮的激荡下,“供给侧改革”不仅成了广为人知的热词,更成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有力跳动的脉搏。太行山区的近百年老煤矿正式封井关闭,重新踏上创业之路;一些钢铁企业告别“白菜价”的普通钢,探索特种钢为主业的转型之路;越来越注重品质的“中国制造”不断引发消费热潮,让消费者增强了“买优质产品不必再海淘”的信心……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企业更加注重创新和产品质量,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夯实了经济增长的根基,老百姓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的坚实支撑,是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根本所在。 

唯改革才有出路,唯创新才有未来。迈向2017,深化改革的时代步伐更加铿锵有力。部署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7年定位为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从“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拓展为四个方面重点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了新内涵、新任务。从长远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开了头,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更复杂的课题还有待破解:如何协调利益关系,如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如何用好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如何把握“稳”与“进”的关系,等等。这正是观察改革进程的一个重要窗口。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改革开放38年来,中国前行的每一步都不平坦,在攻坚克难中开拓前进是应有的姿态。今天,不管是继续建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厦,还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呼唤知难而进的决心、革故鼎新的智慧、久久为功的毅力,不断实现改革新突破、开创发展新境界。新的一年,让我们不忘初心,在改革之路上继续前进,用改革的力量推动发展航船扬帆致远,驶向中国梦的新境界。(新华社评论员)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8日 13:13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易信 编辑:王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