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永远在路上·正风反腐看变化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显著成效,全面分析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经过全党共同努力,党的各级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明显增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坚决落实,党的纪律建设全面加强,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交上作风建设合格答卷

  1月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2016年12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019起,处理6902人,给予党政纪处分4947人。

  这也是该网站39个月以来连续发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为及时准确掌握各地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2013年8月,中央纪委建立并实施月报制度,11月18日即对外公布了9月份各省区市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

  四年来,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5万多起,处理20多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万多人。纠“四风”、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不仅没有“一阵风”,而且释放出“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四年来,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到查处各类节日腐败行为、治理‘小金库’‘吃空饷’等,我们真切感受到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发生的明显变化。”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虎生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层层压实责任,持续发力加压,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一个一个节点坚守,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月报制度、每周通报、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典型问题等,强化正风肃纪震慑力,不断压缩“四风”等不正之风的生存空间。2013年12月15日,中央纪委在通报包括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等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时,首次采用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的形式。付晓光也成为公开曝光的首个被点名的省部级干部,通报发出时付晓光已由副省级降为正局级。此后,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成为常态。仅2016年,中央纪委就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问题8批44起,涉及中管干部11人。

  2016年,《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明确规定,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作风建设流于形式”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要严肃问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列为党内监督的八项主要内容之一。

  四年来,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得到有效纠正。据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显示,2016年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为92.9%,比2013年上升了11.9个百分点。

  在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的“解读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监察部副部长肖培回答记者关于“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依据”的提问时表示,压倒性态势就是在党心民心上的压倒性态势,是在政治上的压倒,是在正气上的压倒,扶正祛邪,正气上扬。

  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公报提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交上作风建设合格答卷。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龙兵说,要认真落实七次全会精神,巩固已取得的重大成果,紧盯“四风”变异反弹,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同时,梳理实践经验,修订完善制度,将实践成果固化为制度,久久为功。

  保持反腐高压态势,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日前,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再次引发“全民追剧”热潮,该专题片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委系统如何防止“灯下黑”“清理门户”;此前,2016年10月,在央视热播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就将苏荣、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多名落马高官的贪腐细节和忏悔之词公之于众。两部专题片的热播,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党中央用“铁拳”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承诺,彰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和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从严查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高官,到查处一大批隐匿在基层的贪腐‘苍蝇’,党中央坚持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何虎生说。

  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立案审查中管干部即中央一级管理的干部240人,是十七大期间审查中管干部人数的3.6倍。纪检机关接到的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呈下降态势。2016年比2015年接到的此类举报下降17.5%,是十八大以来的首次回落。纪检机关立案审查和处分的党员人数持续上升,2012年有8500万党员,全国查办案件15.5万件次,处分16.1万名党员;到2016年底,全国党员人数为8800多万,立案41.3万件次,处分党员人数41.5万人。在党员基数不断增长背景下,党员受处分率从1.8‰上升到4.3‰。

  海外不是法外,也不是“避罪天堂”。近年来,国际追逃追赃的“天网”越织越密。从2014年到2016年底,我国已从世界上70多个国家追回外逃人员2566人,其中“百名红通”人员追回37人,追赃86.4亿元。新增外逃人员逐年大幅减少:2014年101人,2015年31人,2016年19人。这也是体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一个方面。

  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公报提出,坚定旗帜立场,紧盯目标任务,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伟表示,一方面,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另一方面,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下一步,还要继续保持节奏和力度,踩着不变的步伐,按照七次全会部署,做到“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

  标本兼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标本兼治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

  专家指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属于“治本”的范畴,对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促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制度建设摆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三次全会上强调“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五次全会上强调“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六次全会上强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

  制定新的法规制度、完善已有的法规制度、废止不适应的法规制度。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一个五年规划,首次开展党内法规清理……据统计,八项规定出台后的3年间,就制定出台40多部党内法规,党内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2016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施行;7月8日,《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正式施行;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法规制度陆续出台,为全面从严治党注入强大动力。

  人们注意到,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针对纪检机关最核心的监督执纪权力,专门制定规则,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扎紧了制度的笼子。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注重党内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坚持纪法分开,纪严于法,用党言党语立规立纪。通过补制度短板,党内法规体系越来越完善,有力地保障了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反腐败斗争深入有效地推进。从惩治到预防,从治标到治本,从发力“不敢腐”到着力“不能腐”,从“打虎”到“拍蝇”,再到“猎狐”追逃,事事有规矩约束,条条有制度保障,对于形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家指出,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之笼越扎越紧,越扎越实,各项法规制度落地生根,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性生态,一定会触手可及。(龚亮 王昊魁)

  延伸阅读

  专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7日 06:32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