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谁推荐谁负责 敢担责保质量

——内蒙古鄂尔多斯实名制推荐干部一年追踪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推荐干部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以前,无记名推荐干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却有人推荐干部张嘴就来、随口就提,对推荐对象根本不了解,把推荐干部当成了顺水人情。

  如今,实名制推荐干部,谁推荐、推荐谁、推荐理由,白纸黑字都写得清清楚楚。推荐失责就要追责,大家对推荐干部慎之又慎。

  “推荐干部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不能随意化,如果数量没限制、质量没保证,推荐就没意义了。”鄂尔多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瑞杰眉毛皱起又缓缓舒展开,“变‘无责推荐’为‘有责推荐’,才能杜绝关系推荐,提高推荐质量,牢牢把住选人用人的源头。”自2016年在全市推行实名制推荐干部制度以来,这种感受在鄂尔多斯逐渐形成共识。

  真了解才有推荐权

  “县处级干部人选的推荐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实名推荐,只进行口头推荐、不做书面推荐的,均视作无效推荐。”去年4月,鄂尔多斯以一条铁规,将实名落到了实处。然而,这只是个开始。署谁的名?如何推荐?何时推荐?一连串问题接踵而至。

  划个票、举个手,了解与否不重要——很多地方在推荐干部大会上曾有类似情况。为了防止不了解情况的无效推荐,鄂尔多斯将推荐主体限定在“对推荐对象具有知情度、关联性的个人”,具体锁定四类人:市级领导、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旗区(开发园区)党政正职及旗区委组织部长。

  “推荐主体范围不能过宽,否则推荐对象过于分散、推荐质量难以保证。”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辛晓瑞认为,限定推荐主体,就是从制度层面防止不了解情况的随意推荐。

  “有坑再推”还是“推了等坑”?鄂尔多斯选择了两者均可。当市直部门、旗区的县处级领导班子成员等市管干部岗位出现空缺时,市委组织部提出可推荐岗位及任职资格条件,函告推荐主体,进行定向推荐。此外,推荐主体也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对推荐对象的了解情况,不定期推荐县处级干部等市管干部人选。

  灵活的推荐方式深得人心。“以前到会场才拿到候选人名单,时间紧张难免思虑不周,有人散会了才想起还有更适合的人选。”鄂尔多斯市妇联主席娜仁花告诉记者,“现在自认为时机成熟了,对干部了解到位了,随时可以向组织推荐干部,推荐更准了。”

  荐才接轨用人

  实名推荐干部,不是“填张单子就完了”。“大家之所以关注实名推荐,愿意推荐干部,是因为组织重视推荐意见,把推荐的优秀干部用起来了。”采访中,许多领导干部表示。

  市委组织部收到的每张推荐表,都会被录入推荐库。每个季度,市委组织部对推荐对象进行分析研判,并将他们按照专业、特长进行归类。

  经过组织考察甄别后,推荐对象被分为3类:不符合条件、不能继续纳入推荐库的,尚需长期培养的,近期可以使用的。从实践来看,需长期培养的居多,其他两种情况都比较少。辛晓瑞透露,为推荐对象确定具体类型,是实名推荐中最难的一环。

  “不能直接使用的,要及时给予反馈,向推荐主体和推荐对象进行双反馈。”辛晓瑞说,“一方面,避免有的推荐人充当老好人,让干部埋怨组织部门;另一方面,把不符合条件的干部退回去,也是组织部门的一种担当。”

  制度试行一年多来,40多名推荐对象中已有11人被提拔重用。

  市妇联副主席周喜燕便是其中之一。市妇联领导班子出现空缺后,主席娜仁花便实名推荐了周喜燕。经过组织考察等一系列程序,去年6月,周喜燕的职级晋升为调研员。

  “实名制推荐干部增加了一个发现干部的途径,拓宽了妇联干部的成长渠道,极大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娜仁花说。

  以“严追责”倒逼“优推荐”

  真正让实名推荐发挥效力的,是悬在推荐者头顶的“追责”利剑。

  鄂尔多斯建立提名失误责任追究制,并明确了问责的4种情形:对不实事求是介绍被推荐对象情况,明知有问题,仍然坚持推荐的;搞非组织行为,拉帮结派,弄虚作假的;被推荐人出现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存在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相关规定情况的。有上述情形之一,将取消推荐主体的推荐资格,并根据有关规定追究推荐主体的责任,视情节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推荐要担责,犯错要追责。会不会有些人因怕担责不愿推荐干部?“这种顾虑多少都是有的,有顾虑才能更慎重。这对推荐主体也是一种考验,要出以公心,对推荐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和信心;也要敢于担当,为优秀干部谋出路。”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李治成说,从实践来看,真正过硬的推荐,并没有因实名、追责而消失。

  让组织部门欣喜的是,实名制推荐干部发挥了优中选优的作用。“实名推荐的对象大都是后备干部,但实名推荐库比后备干部库更小,人选更集中,让组织用人更精准。”李治成告诉记者。

  实名制推荐既发挥了民主,又让推荐者负起责来。从推荐主体到推荐对象,从参与者到旁观者,采访中大家向记者表达了同一个观点:“实名制推荐干部解决了提名环节不好监督、无人监督的问题,从源头上确保选人用人风清气正。”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20日 11:4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田雨棣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