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聚焦】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地政府工作报告频现网络热词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截至目前,各个省份基本完成2017年“两会”。记者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报告中不乏“段子”和令人眼前一亮、颇为接地气的清新语言。

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推动新一轮振兴中,攻坚克难,滚石上山,苦干实干,爬坡过坎,加速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辽宁要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追求,要有重上九天揽月、再下五洋捉鳖的激情。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通过四到五年的努力,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更蓝的天、更绿的山、更清的水,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享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老百姓的“幸福靠山”。报告认为,湖北要全力回应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热切呼唤,用绿色装点荆楚儿女的新梦想!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表示,注重精神脱贫,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决不“养懒汉”。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依靠改革的“力度”、暖商的“温度”来提升民间投资的“热度”。

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称,为了明天,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坚决不要带血的GDP、不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GDP、不要掺假带水分的GDP,要努力创造有质量有效益真金白银的GDP、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的GDP、老百姓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和幸福感的GDP!

新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让各类主题创新愉快,让安徽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吴兰)

 

 评 论 

政府工作报告别满足于秀网络流行语

语言表达风格,也是观察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报道中所节选的一些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语句,较之于传统的“官话”报告,确实多了几分地气与新意,也算是近年来文风改革的一种成果体现。但是,一份真正让人满意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然不能只满足于多了几个网络流行语和一些“漂亮话”。

政府工作报告,最主要的使命是要完成政府向参会代表和人民报告工作的目的。所以,判断报告好坏最重要的标准便是内容是否真实。这种真实,至少有两个表现维度。

一是,对过去一年政府工作情况的总结和分析是否属实。这主要包括,谈成绩是否存在夸大的情况,谈问题又是否有所隐瞒或是习惯“抓小放大”。客观而言,在现实中,一些工作报告给人的印象,还是存在着谈成绩理直气壮,谈起问题来则多少有点“遮遮掩掩”,甚至问题只是对报告的“点缀”。

二是,对新一年政府工作的展望与承诺,能否做到有几分能力说几分话。通俗说,就是不能只顾着描绘美好蓝图,而忽视完成度与落实情况。李克强总理曾要求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做不到的不写”。然而纵观不少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谈未来往往都是形势一片大好,但具体到底落实得怎样,却常常缺乏后续的一对一反馈。政府工作报告中“放空炮”的水分是否挤干了,仍值得观察。

政府工作报告应有接地气的表达,不过是最浅显的表层要求。关键还是内容上是否能够接地气,充分对接民众的知情权,彰显民本立场。比如,政府工作报告出炉之前,是否有效征求过社会意见,了解过社会对于过去一年政府工作的看法?具体来说,是要对民众最想知道什么,最满意什么,最不满意什么,未来又最想解决什么等核心问题与诉求做到心中有数。这些前期工作做扎实了,据此呈现的政府工作报告,自然会多一点地气与真诚,少一点习惯性套路。

回到语言风格的问题上来。各地具体情况不一样,民众熟悉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故所谓接地气的表达,自然也要求使用不同的表达风格。但当前不同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措辞与风格,还是有着“大同小异”的一面,甚至连喊的口号都一样。不少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都热衷于使用“流行词”,这当然也可以说是对传统官话体系的某种松动。但也应有所警惕的是,由过去的习惯性套话到时下对热词的追逐,可能掉入另一种话语泥淖之中。

说到底,报告文风的转变,不是靠增加几句流行语就能完成。失去了行政作风、为政理念的及时更新,文风的转变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限的创新表达,也很可能只是浮于表面,真实作用难以高估。所以,当前政府工作报告语言形式上的清新尝试,还不值得“溢美”。(光明网评论员)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3日 13:59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易信 编辑:王楠 打印